张小美 代云玲 刘艳斌 金娴
摘要:目的 调查丰台区某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急处置现状。方法 《北京市精神卫生管理系统》中本社区应急处置记录。结果 应急处置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以青壮年为主,93.48%为在册患者,诊断以精神分裂症、病情复发为主、发病季节以春季、秋季为主。结论 协调各方面力量,尽快处置危险行为,保障社会的和谐、安全、稳定。
关键词:严重精神障碍 应急处置 现状调查
严重精神障碍是指精神疾病症状严重,导致患者社会适应等功能严重损害、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事实不能完整认识,或者不能处理自身事物的精神障碍[1]。近几年,精神障碍患者引起的社会层面的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行为的突发性和暴力性、目标的随意性、后果的严重性以及对社会稳定的破坏性 [2]。做好社区严重精神障碍的应急处置,降低肇事肇祸发生率,对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丰台区某社区2015年10月到2019年3月所有进行应急处置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共计46人次。
1.2研究方法:
1.2.1应急事件指征:
2015年10月—2018年5月符合《<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 版)》应急事件指征的三种情形:①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危害他人安全;②自伤或者自杀行为;③急性的或者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2018年6月—2019年3月符合《<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 版)》应急处置工作流程:①伤害自身行为或危险的处置;②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安全的行为或危险的处置;③病情复发且精神状态明显恶化的处置;④与精神疾病药物相关的急性不良反应的处置。
1.2.2调查方法:《北京市精神卫生管理系统》中本社区应急处置记录、《严重精神障碍应急处置记录单》、《严重精神障碍应急处置知情同意书》。
1.2.3统计分析:用Excel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
2.1 应急处置患者的年龄、性别、在册情况分布状况:应急处置男性26人次,占56.52%,女性20人次,占43.48%。34—39岁7人,占15.22%;40—49岁12人次,占26.09%;50—59岁14人次,占30.44%;60—69岁13人次,占28.25%。在册患者43人次,占93.48%,不在册患者3人次,占6.52%。
2.2应急处置的疾病诊断分类:精神分裂症34 例,占73.92%;双相情感性障碍8例,占17.39%;梅毒侵犯神经系统伴发精神障碍2例,占4.35%;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1例,占2.17%;癫痫所致精神障碍1例,占2.17%。
2.3 患者应急处置次数情况:应急处置1次22例,占47.83%,处置2次10例,占21.74%,处置3次9例,占19.57%,处置5次1例,占2.17%。
2.4应急处置危险行为:病情复发且精神状态明显恶化的处置27例,占58.70%;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安全的行为或危险的处置11例,占23.91%,伤害自身行为或危险的处置6例,占13.04%;与精神疾病药物相关的急性不良反应的处置2例,占4.35%。
2.5应急处置方式情况: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22例,占47.83%;现场临时性处置17例,占36.96%;精神科门急诊留观7例,占15.21%。
2.6应急处置发生时间:
1月份2人次,占4.34%;2月份3人次,占6.52%;3月份19人次,占41.29%;4月份4人次,占8.70%;6月份4人次,占8.70%;8月份1人次,占2.18%;9月份1人次,占2.18%;10月份10人次,占21.73%;11月份1人次,占2.18%;12月份1人次,占2.18%。
3 讨论
3.1应急处置的人口学特征:男性多于女性,以青壮年为主,以在册管理患者为主,说明加强对在册患者家庭和社区治疗的重要性。
3.2应急处置的患者诊断: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急处置发生率比较高,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3]。这就要求在社区管理中,加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随访,增加面访率。
3.3应急处置次数:处置多次的占52.17%,其中一例患者进行过应急处置过5次,这说明既往发生过危险行为的患者有再次发生危险行为的可能,对这类高危的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要加强监管和治疗 [4]。
3.4应急处置的危险行为:病情复发且精神状态明显恶化的占58.70%,说明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非常必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和家属掌握病情复发的先兆识别。危害自身、他人和公共安全的占36.95%,出现此类应急事件,立即通知公安民警,及时联系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放绿色通道,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3.5应急处置方式:临时性现场处置占36.96%,精神科门急诊留观和住院患者占63.04%,对患者进行门急诊留观和住院治疗,避免财务有重大损失和对社会造成严重扰乱。
3.6应急处置发生时间:3月份处置19例,占41.29%,10月份10例,占21.73%,提示春季和秋季患者出现危险性行为高发,这与高明祥[5]、常凤坤[6]的调查结果一致。有人认为气温的突然变化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和多巴胺代谢障碍,从而促使精神分裂症发病[7]。
在社区严重精神障碍管理过程中,协调公安民警、残联、综治、各方面力量,加强培训,是所有管理人员掌握精神症状识别、复发症状识别,增加面訪次数,精防医生掌握随访管理技术、应急处置技术,能尽快处置危险行为,保障社会的和谐、安全、稳定。
参考资料:
[1]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国卫疾控发[2018]13号.
[2]戴碧铭,倪明,邱斌. 重性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管控工作初探[J].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4,5(3):53-56 .
[3]周洋,陈文材,黄先娥,等. 武汉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现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7.28(3):84- 86.
[4]梁映,刘敏东,洪二郎,等. 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季节调查 [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2,22(4):246-248.
[5]高敏祥,赵鹏. 870 例精神分裂症发病和复发季节分析 [J]. 中国医药导报,2008,5(22):123-124.
[6]常凤坤,刘芙蓉 . 南宁市兴宁区肇事肇祸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情况调查 [J].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9):47-48.
[7]杨 勇,杨志华. 343 例农村初发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季节分析[J]. 四川精神卫生,1990,3(2):113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