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红红
摘要:目的:探讨中等长度导管在成人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心内科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13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采用BD留置针,观察组采用中等长度导管,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及在拔除导管后静脉炎、静脉渗液、堵管、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留置针组导管留置时间为(2.13±0.61)d,中等长度导管组为(22.76±10.25)d,两组患者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针组静脉渗液发生率为7.46%,中等长度导管组未发生静脉渗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93%、2.94%,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等长度导管输液留置时间长,基本能满足患者需求,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经济、安全的输液方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留置针;中等长度导管;静脉输液
静脉中等长度导管(medial venous catheter or midline,MVC)是从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肱静脉植入,导管尖端位于腋窝水平或肩下部,不超过远端腋静脉的一条8-25cm的外周静脉通路装置[1]。某三甲医院心内科开展中等长度导管静脉输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对静脉输液使用留置针与中等长度导管在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某三甲医院心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35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观察组采用中等长度导管输液。排除穿刺插管处有感染、破损、肿胀等情况和置管部位有血栓史、外伤史、放射史等患者。对照组男性42例,女性25例;年齡41-76岁,平均年龄(58.3±6.72)。观察组男性39例,女性29例;年龄38-77岁,平均年龄(56.6±7.12)。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由专门经过静脉治疗专业护士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护士进行外周静脉中等长度导管置入。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严格执行无菌观念。每日评估穿刺部位并对穿刺部位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后静脉炎、渗出、感染、堵管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94%,对照组为14.93%,其中观察组静脉渗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中等长度导管尖端位于腋窝水平或肩下部,血流量快,药液pH值和渗透压对静脉的刺激性较小,且患者活动对血液返流影响较小,患者发生静脉炎、静脉渗液等并发症的几率降低[2]。本研究结果显示中等长度导管组静脉渗液的发生率低于留置针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中等长度导管组患者导管平均留置时间(22.76±10.25)d,留置时间基本可以满足患者治疗需要,减轻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中等长度导管价格低廉、操作简单。
在临床工作中为预期静脉治疗1—4 周的患者,要结合患者的治疗方案、血管情况等选择最合适患者的输液工具,静脉中长导管可作为优先考虑的输液方式之一[3]。中长导管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节省医疗成本,是一种经济、安全的输液方式。
参考文献:
[1]邹晓春,何金爱,宋燕伶.252 例留置静脉中长导管患者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16,23(20):48-50.
[2]王清,傅荣,孙娟,等.改良外周静脉中等长度导管置入长度在神经内科患者的应用观察[J].2016,23(15):72-75.
[3]高利红.中长导管静脉输液应用于儿科神经内科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z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