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特色建设

2019-09-10 07:22孙端熊乐杨自辉
高教学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专业特色教育质量国家标准

孙端 熊乐 杨自辉

摘  要:2018年我国发布第一个高等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电子商务本科自2001年正式招生以来,发展速度,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是存在定位不准等问题。高校应根据电子商务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精准定位其专业特色,构建特色的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体系。

关键词: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电子商务;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9-0080-03

Abstract: In 2018, China issued the first national standard for teaching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majors in higher education, which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ndergraduate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Since 2001, the undergraduate course of electronic commerce has enrolled students formally, and has made a series of achievements,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inaccurate position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ccurately orientate their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build a distinctive undergraduate E-commerce professional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s of E-commerce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 education quality; national standards; electronic commerce; professional features

一、我國电子商务专业本科建设现状

(一)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建设取得的成就

电子商务本科人才数量已经规模化。我国电子商务教育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和电子商务发展几乎同步进行,主要表现为从事经济学、管理学的部分教师开设电子商务的选修课,也有部分院校选拔低年级学生组建电子商务班,进行系统教学和训练。1998年清华大学首次开设电子商务课程,2000年底和2001年初教育部高教司分两批批准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13所高校试办电子商务专业;随后,第三批、第四批院校获得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办学资格,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培养院校达到58家。自2007年开始,高校本科专业申请备案制实施以来,申请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备案的高校快速增加,2016年开办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高等学校已达到390所,2018年已达521所,已经实现了规模化人才培养的格局。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形成。人才培养体系是人才培养工程的主要保障,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初步形成。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培养主体、培养规格、培养要素、培养评价、培养政策与制度等内容。从全国520多所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人才培养实践来看,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设置较早的高校,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较为完善,体系指标设置较为合理,很多院校结合本校特色资源和优势,人才培养突显自己的体系特色,而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设置较晚的高校,在体系建设方面相对较弱,特别是在政策与制度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评价指标等方面存在不足或缺失。但是,从总体来看,全国高校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初步建成,体系指标的设置正在趋于优化和提升。

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教学条件逐步改善。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开办电子商务专业的本科院校更加重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各大本科院校搭建起电子商务实训室、建立仿真基地,配备了计算机硬件及相关软件设施,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基本上满足了教学的需求;为适应电子商务技能培养的需要,由电子商务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会、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等组织牵头,与各高校联合承办了电子商务类的创新创业竞赛平台,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技能训练的机会;由学校牵头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充分利用两者优势,联合开发教学,创新了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将来就业;目前,大部分地区的电子商务协会都会定期开展行业相关讲座,搭建一个前沿性的交流平台,促使学生了解电子商务行业的前沿知识、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定位不准。在制定过程中不够深入地探究,得到的调查论证少、实践经验少,因此制定出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够系统化与多样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从学生来看,学生的学习成绩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实践操作能力弱,不能灵活的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学习效果达不到标准要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上不主动,缺乏创新,潜能开发程度小,没有核心竞争力,与经济社会需求不对接;电子商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理想,出现了“学生找不到工作,学生转行”等问题。从学校来看,学校对电子商务的定位偏向于计算机技术或市场营销、商务管理,缺乏综合性较强的电子商务定位;电子商务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重复,教学方法99%相似,缺乏电子商务特色;教师教学基本上是口授,实践教学过少,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电子商务本科师资力量不足。目前我们国家师资力量较弱,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商务、管理能力的教师较少。我们国家的电子商务专业起步晚,部分院校的师资主要来源于、金融、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它意味着部分教师不具备完整的电子商务管理知识系统,而另一部分教师来源于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电子商务实践经验还不够,这就导致学科领域的差距与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数量较少。根据2004年教育部规定的基本办学条件指标,高校师生比的合格标准是1:18[1];但是部分高校在师生配备上存在“僧多粥少”的问题,专业教师数量相对较少。

电子商务本科教学质量不高。教学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学生成绩不理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实践操作能力较弱,考试分数偏低,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集中在及格边缘;学生技能与电子商务岗位不适应,高校校企合作较少,缺乏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学生参与实训的机会少,实践操作能力弱,对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不熟悉;学生就业情况不理想。据调查,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大,但是高校人才培养和行业人才需求存在脱钩的矛盾,造成应届生就业不理想。

电子商务本科学生就业困难。就业困难主要表现为我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缺口大,但是很多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工作;毕业生的能力与社会所需电子商务人才不匹配,高校过多注重培养综合型人才,而企业急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目前各大高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少,学生缺乏更好的实践机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仅限于实验室,操作能力不能得到提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目前高校扩招,学生就业竞争较大,近年来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迅速,电子商务人才的竞争形势愈加激烈;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与市场需求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对接,从目前人力资源市场的人才需求岗位来看,明确标列的岗位多数是金融、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计算机技术等,直接标列“电子商务”岗位较少,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忽视了很多就业机会。

二、我国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

重视教育质量标准已经成为各国提升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2]。《电子商务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我国电子商务类专业第一个国家标准,对提升我国电子商务本科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该标准有10项内容和一个附录构成,分别从概述、适用专业范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规范、教师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效果、质量保障体系以及附录课表对我国电子商务类本科教学质量标准进行了顶层设计[3]。

第一主要介绍电子商务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的背景依据等基本情况。第二是适用电子商务(代码为:120801)和电子商务及法律(120802T)两个专业。第三是培养目标,指出电子商务类专业培养目标是適应现代社会商务运营、专业管理和技术服务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并为电子商务专业设定了“经管类”和“工程类”两个人才培养基本方向。第四是培养规格,指出电子商务专业本科培养为4年,设定了4项知识要求、5项能力要求以及4项素质要求。第五部分是课程体系,设定了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总体框架,设定不低于140学分的课程总学分,并要求实践学分不低于20%;专业课程设置了基本原则,包括4个知识领域,16个知识板块;强调理论课程应包含基础类、经管类、工程类以及综合类课程;实践课程应包括课程实验和设计、项目实训和实习、毕业论文等内容;核心课程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6+X”的核心课程体系。第六是教学规范,主要从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行为规范两个方面进行概括性说明。第七是教师队伍,分别从教师规模和结构和教师背景和水平要求两个方面进行了设计,指出电子商务专业教师队伍规模不少于8人,教师应在专业、学缘、年龄等方面结构合理,鼓励聘请校外实践教学师资。第八是教学条件,分别从信息资源、教学设施、教学经费三个方面进行设计,信息资源、教学实施、教学经费分别列举了4项要求。第九是教学效果,分别从教学成果、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招生与就业等方面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设计。第十是质量保障体系,指出质量保障目标是以培养目标等多项指标为一体的保障体系;各个高校应根据质量保障目标体系,制定相应的质量保障实施规范、反馈机制、改进机制、评估机制、监控机制、质量认证等配套制度和措施。最后是附录,涉及电子商务知识领域和与之对应的开设课程建议,以备高校进行针对性选择开设。

国家质量标准是地方和高校制定自己的管理标准和质量标准的参照和依据[4]。电子商务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发布对电子商务类专业发展也具有标志性意义,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电子商务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范了我国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标准。有了国家标准,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上就有了蓝本,各个高校可以在国家标准基础上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精准定位其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正确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减少专业重复建设的问题,有利于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电子商务专业办学格局。

三、我国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特色建设路径

(一)挖掘本校资源优势、精准特色定位

电子商务是一门文科与工科相交叉的学科,各高校应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学校的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本校电子商务专业优势,紧盯电子商务行业市场人才需求,精准定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基于电子商务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我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大致分为两种:工程类和经管类,并且在文理方向上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工程类培养方向具有优势的高校应侧重掌握网络技术和商务信息相关知识和技能,重点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满足企业对网络信息技术的需要;而经管类培养方向具有优势的高校应侧重掌握网络经济和商务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重点是商务运营与管理,满足企业对经营管理的需要。各高校应紧密围绕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对自身资源优势和发展特色进行专业、系统性的分析,选择合适的精准特色定位,严格落实和规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相关措施及相关环节,致力于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5]。

(二)遵循质量国家标准、完善办学条件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以及电子商务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高校应该在办学条件上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关于信息资源,要提供专业图书期刊以及数据库,建立线上线下共享的资源库平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利用数字化的共享资源,结合其特点创设教与学的实践环境,并对信息资源及时更新。关于教学设施,高校要通过财政预算以及招标等形式,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配备足够的教学设备,并对其进行定期维修和更新管理,以满足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教学需要。同时,要对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从业者进行相关培训,使其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对电子商务教学设备的操作能力。关于教学经费,高校要保障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经费,满足正常教学和科研需要,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并向教学一线倾斜,已建项目和新建项目经费合理有序使用。

(三)打造特色平台、做大做强特色

打造高校自身特色平台是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高校应结合自己的资源优势,打造富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和实习教学平台。关于课堂教学平台,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把线上线下资源充分结合起来,倡导互动式、案例式、启发式等教学模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总结汇报和考核等环节,从而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关于实践教学平台,高校应主动联合政府与企业打造“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关于实习教学平台,高校应从本校人才培养特色出发,寻找企业搭建全方位的实习平台,通过一系列的实习培训建立岗位意识、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以及业务开展途径与方法,满足企业相关岗位要求。除此之外,高校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打造其他相关优势特色平台。上述特色平台建设,高校要量力而行,结合行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并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

(四)构建核心团队、加大支持力度

遵照电子商务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电子商务类专业师资规模应不少于8人,师生比不低于1:18,教师团队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需安排合理。根据实践教学需要,鼓励聘请校外企业管理人员从事实践教学。各高校应加大教师继续教育支持力度,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继续教育,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学习和运用先进教学方法。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和开展电子商务实践教育教学,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学术研究或进入电子商务企业挂职锻炼,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达到锻炼师资队伍、提高科研能力、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和指导教学的目的。关于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贯彻“终身学习”理念,爱护学生,与学生一起成长,把爱教、乐教融为一体,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核心教学团队。

(五)加大资金投入、构建保障体系

在学科建设中,各高校应围绕电子商务类质量保障要求,建立成熟的、系统化的保障体系。第一,制定质量保障实施规范,落实质量保障系统的运作,并通过规章条例来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为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特色路径提供保障;第二,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不断改善体系运营中出现的不足,对信息进行反馈,并及时作出回应;第三,开展制度化和经常化的质量评估,构建专业的质量评估体系,对电子商务专业特色教学进行体制评测,从而起到完善与优化的作用;第四,确保有效监控教学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使其在操作与运行中能够达到最优实施的目的,避免运转过程中重大失误的出现,能够精准有效的起到质量保障作用;第五,加大投入資金比例,保证质量保障体系在运作过程中有充足的资金补给,能够达到其预期操作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EB/OL].(2004-02-06)[2019-04-12].http://old.moe.gov.cn/pu

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0/201412/xxgk_180515.html.

[2]杨润勇.关于构建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政策分析与建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4):16-19.

[3]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889-893.

[4]国兆亮.建立高等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思考——来自英国的经验和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7(8):47-51.

[5]贾立,等.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促进本科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3(3):36-38.

猜你喜欢
专业特色教育质量国家标准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10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06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31日)
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学质量改革综述
基于专业特色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研究
对职业教育发展中“软实力”的思考
低碳能源技术与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特色建设探索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