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志平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獲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因为我任课班级中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较大情况比较普遍,如果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当,有可能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所以,怎样才能在教学中让优秀生脱颖而出,让中等生变优秀,让学困生跟的上,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十分严峻的任务。经过在教学中不断的实践和改进,我总结了以下的做法,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让学优生变“学会”为“会学”
班级里的优等生占一定比例,正常的教学往往使他们吃不饱,因此,教师不但要让他们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在学中悟法,会中用法,养成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善于记忆的学习习惯。我总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所要研究和掌握的问题逐一揭示出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行动起来,动脑分析、动眼观察、动口议论、动耳听讲,从而提高他们的各项能力。
通过多种学习评价方式,找到每位学优生的薄弱环节,针对每一位学生选择不同的专项训练和强化训练,使他们的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二、让中等生由“普通”变“优秀”
班级中等生占大多数,他们处于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虽然能看懂教材,但理解往往不够深刻、全面,抓不住要领,因此我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提出问题——实验探究——相互讨论——结论应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知识不断渗透具体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我多采用设问并组织讨论的方法,引起全体同学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让学生用化学知识解释和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的愉悦,激励学生从自己曾认为是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问题,不断探新,拓宽知识面,在教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达力、想象力、开拓创新精神。
通过针对中等生的学习评价方式,加强他们的双基训练和变式训练,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最终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三、让学困生由“厌学”变为“爱学”
学困生成绩较差,并不是因为他们智力不足,而是或多或少受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厌倦学习,认为读书无用,于是对学习不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翻阅了许多书籍,总结出以下方法:
2、创造条件多让学困生参与教学活动。学困生比其他学生敏感、脆弱,因此,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课堂上我经常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回答,简单的演示实验让他们动手去完成,多为他们提供表现自己和参与教学的机会,这样,他们能由好奇心而引发兴趣,激发其求知欲,让他们逐步增强自信心,提高化学成绩,摆脱低分的魔咒。
3、通过针对学困生的学习评价方式,为学困生制定能达到的目标,重视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并与“自主互助学习型”等教学改革相结合,倡导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结构,以目标引领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互助的学习中愉快地掌握知识,增长能力,使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合作探究,进而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我通过不断的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教班级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并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都考入了理想的高中。
以上只是我的初步尝试,理论上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待于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探索和研究,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业务水平不断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