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

2019-09-10 07:22刘芳艳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激励机制创新创业高职院校

刘芳艳

摘要:创新创业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也是我国的现实需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推动科技进步的趋势所向。高职院校应积极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确立和完善也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下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更需紧密关注社会需求,构建全面、科学、有效、和谐的创新创业机制,建立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操作性强的激励机制,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02-0092-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就业结构、方式也更趋复杂多元,虽然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建立起步较晚,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正逐步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也成为就业的新趋势。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指其在校期间或毕业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一个方向,利用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拥有的资源平台,开辟出自己的事业。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流砥柱,是一群有思想、有胆识的知识分子,但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学习与实践环节不够充分。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为大学生营造积极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肩负着全面培养大学生的神圣使命,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激励机制是高职院校通过一系列合理化的制度措施,作用于大学生及教师,是调动其创新创业积极性的系统化制度。大学生具有强大创新创业发展潜力,但其潜力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职院校的激励程度,良好的激励机制,能使大学生努力发掘自身被忽视的才能,尽力发展平时未显露的才华,进一步认知自我,实现自身梦想。

1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内涵

创新和创业两种行为是有机统一的,创业的首要任务是要学会创新,创业也是创新的进一步实践与拓展。大学生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但需要社会、学校的积极引导和激发。高职院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一环,高职院校的教育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人生走向。大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学习欲望、知识接受能力,愿意参与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特色,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有助于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满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更需通过自身努力,整合社会、学校、家庭、个体自身资源,如现有知识、资本、平台,通过自身努力,创造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物或开创自己的事业。[1]

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通过系统化、理性化的制度,包括一定的引导和约束措施,重在激发和鼓励,采用多样化的激励手段,调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并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行为,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2]

2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特征

(1)方向明确。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双引擎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持续前行。[3]高职院校需基于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和特色,从思想、原则、目标等方面,明确发展方向,深化改革策略。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

(2)特色鲜明。当前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而创新能力是复合型人才的关键要素。高职院校管理者和教师需要紧密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和大学生的自身个性特点、兴趣爱好,量身定制符合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充分挖掘大学生的潜能,激发其内在创新动力。

(3)立足广泛。大学生创新创业设计范围广泛,高职院校也开设了众多专业,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教师在面对多样化的学生时,需尊重其主体人格,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特征,准确评估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综合素质,根据评价结果的不同,关注其个性差异,加强创新创业意识的激发和培养,及时调整学校的激励措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构建策略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应是全方面、多层次、包容性强的激励机制,包含精神的、物质的等多样化的形式,如:开设系列创新创业课程、进行创新创业价值观的培养、邀请企业家作为大学生实践导师,搭建实训、实践平台,设立专项奖学金,进行优秀典型评奖,孵化与大力扶持优秀创新创业项目,积极对创新创业学员进行就业推荐等。

(1)高职院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观。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正尝试创新创业,但在创新创业之初,高职院校更应承担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正确创新创业价值观的重任。教职员工应客观地向大学生介绍社会创新创业的大背景,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地看待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引导大学生提出可行的解决策略。当然,教师也需向大学生客观展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不易。高职院校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其提供实践操作平台,并将创新创业理念的培养融合到教学工作中,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2)高职院校应积极搭建适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激励平台。

高职院校应努力构建适合大学生初创阶段的激励机制、平台,利用宏观、微观的激励措施,尽可能使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通过制度设计和体制创新,实现大学生创业的体制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切实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有序进行。

高职院校还需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实践平台,在校园中营造创新创业的大环境,并为其配备必要的资源。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观和政策培训,详细介绍、分析经典创新创业案例,组织成功创业者与大学生进行经验分享,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學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给予他们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勇气。[4]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最终要靠实践检验,因此,高职院校还应积极搭建校企合作互动的畅通渠道,保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活力、激情。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激励平台要不断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挖掘大学生的创造性和活动参与度,激励的有效措施包括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机构间的密切联系,要出台大学生创新创业校企(校、机构)合作制度,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制度,并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等,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创优的新局面。聘请职业导师是促使大学生更好实践的有效推动力。相比于企业家,高职院校教师可能更缺乏实践操作经历,而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企业家们耳熟能详,更能为大学生出谋划策,缓解其对创新创业的担心、恐惧,进而促进大学生勇于创新创业,也有利于高职院校培育出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

(3)高职院校应积极出台强有力的政策激励制度。

高职院校应积极整合、优化现有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在完善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符合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保证大学生能从活动精神和现实中获得益处。制定适合本校大学生的激励机制,激发其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其内心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创新创业行为的发生,充分发挥其创新创业潜力。

适合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激励制度的建立,是促进其顺利进行创新创业的有效途径,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自主创新创业。且高职院校应更深入了解市场需求,与政府相关部门、品牌企业等积极沟通,建立专项基金。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有效運行,特别是多样化的资金支持渠道,能鼓励大学生不断尝试,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现实困境。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专项贷款。同时高职院校更应通过优惠政策,鼓励高职院校教师带领大学生一起创新创业,包括在教师职级晋升中优先考虑等,来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

(4)高职院校应积极建立开发创新创业课程。

高职院校应适时建立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可考虑将实训、实习、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要求明确纳入相关人才培养方案,计算学生的课程学分等。教师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主体力量,是引导其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引导者。教师专业化的指导、企业家职业化的培训,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有助于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保持教师创新创业课程开发的积极性,激发教师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5]同时,教师要向大学生正确解读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细化适合学生创新创业服务的内容,并展示可供借鉴的成功案例。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个体外部激励往往满足其较低层次的需求,而个体要满足更高需求,就需要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因此,在条件适合情况下,应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方案进行具体指导,召集专家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对项目的推进进行模型论证,通过对大学生提供方案的充分了解,实施精确帮扶。

学校也应积极邀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政策咨询部门的工作人员来为大学生教授创新创业课程。对于创新创业成绩突出的大学生,可以对其成果给予学分转化的奖励,以真正实现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全员积极参与。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目的性强的各级创新创业大赛,将比赛过程、结果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相融合,以赛促教,使师生通过比赛,自主学习、实践,提升师生创新创业能力,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也需接受基于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组建团队,申请技术专利等,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通过激励机制,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性循环,提升其创新创业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李结伟.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哲学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彭立平.王江生.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构建策略[J].科技经济市场, 2018,(6):45-93.

[3]张莘苑.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以天津市高校为例[D].天津大学,2016.

[4]陈晓红.刘国权.地方商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18,(3):67-70.

[5]沈延文.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与途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1):71-72.

猜你喜欢
激励机制创新创业高职院校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及其实施效果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激励为支点撬动转型发展创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