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与供应链金融:融合趋势及企业实践

2019-09-10 15:39徐亚超
航空财会 2019年2期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金融科技

徐亚超

摘 要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以及国家一系列鼓励和支持供应链金融政策文件的发布,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本文首先对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市场规模进行介绍,重点分析了供应链金融现有业务开展面临的痛点;接着对开展供应链金融的政策以及技术环境变化进行解读,逐一列明金融科技如何有效解决传统金融业务开展的痛点;最后,结合军工产业开展供应链金融的业务背景和重要意义,重点对中航信用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的探索与实践展开阐述,对金融科技与供应链金融的融合与实践进行了全面描述与展望,也为军工产业如何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开拓了思路。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金融科技;航信平台

正如供应链管理专家马丁?克里斯托弗早在1992年所预见的那样,当今时代的竞争已不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金融,利用融资和风险缓释的措施和技术,对投放到供应链进程和交易中的营运资本和流动资金进行优化管理,为供应链上资金血脉的安全、高效和经济运转提供保障支持,成为产业供应链竞争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已发展到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的智慧供应链新阶段,而代表信息技术与金融行业结合的金融科技,也正在从风控理念、产品形态、交易模式乃至组织分工等方面重塑供应链金融的面貌。

我国航空工业作为军工行业的典型代表,面临着军品生产周期长、结算周期长,产业链条资金紧张、结算效率低下的行业痛点。与此同时,航空工业正在积极落实国家战略,加快建设“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的科研生产能力结构布局。因此,把握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态势,更加主动高效地利用好供应链金融创新工具,有助于产、融结合,营造供应链良好生态,提升产业核心竞争能力。中航信用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作为航空工业在在线供应链金融业务领域的创新探索,已经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必要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持续优化提升,服务产业供应链管理转型升级。

(一)供应链金融的基本定义及主要产品

根据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ICC China)组织翻译的《供应链金融技术的标准定义》,将供应链金融定义为:利用融资和风险缓释的措施和技术,对投放到供应链进程和交易中的营运资本和流动资金进行优化管理。供应链金融通常用于供应链活动触发的赊销交易。贸易流对融资提供者的可见性,是达成该项融资安排的必要因素,这可以通过一个技术平台来实现。

传统上将供应链金融提供的产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应收类(基于应收账款的融资)、存货类(现货质押融资)和预付类(预付款融资)。其中,应收账款融资相比其他产品来说,贸易背景的可追溯性更加直观、风险更加可控、信息更易取得,因此各金融机构应收账款类产品也相对最为成熟和标准化。

(二)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市场规模

受所处宏观经济周期影响,近年来我国供应链金融得到了迅猛发展。根据易宝研究院对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的预测情况,自2015年起,中国供应链金融增长率超过25%,预计至2020年,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超过27万亿元。

(三)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面临的痛点及金融机构传统模式的局限

区别于传统信贷融资主要审视融资方的主体信用,供应链金融需要完整地考察供应链上核心企业信用、贸易背景真实性、合同履约进展以及资金流转闭环等业务信息,以综合设计融资产品和风险控制方案,技术实现和实际操作的难度更大,主要面临以下痛点和难题:

1.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控制难题。金融机构与产业端天然存在信息不对称难题,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因信息需求量的加大,这一问题进一步放大。且因银行等金融机构通常采用区域化经营方式,而现代供应链则大多全国乃至全球布局,造成金融机构主导开展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难以同时掌握供应链条各节点企业的真实意愿和业务动态信息,风险难以有效控制。

2.业务开展效率低下。因信息需求量大,供应链金融的产品设计和执行都难以标准化,金融机构业务审核所需大量单据以线下纸质材料寄送、审核的处理方式效率低下;对于企业来说,融资业务属于低频交易,一方面造成业务开展沟通困难,另一方面造成金融机构的融资线索也难以获取,业务也就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3. 业务操作成本高企。金融机构通常都有较高的风控和合规要求,在供应链业务中,传统线下操作方式遭遇业务跨区域开展时带来的操作成本激增。开展异地供应商尽职调查、要求融资供应商跨区域来本行开立账户、关键资料双人现场核验、纸质资料人工审核等传统模式下的必要操作大幅增加了银企双方的操作成本。

综上,尽管供应链金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金融机构业务转型的共同需要和蓝海市场,但实际业务开展困难重重、步履蹒跚。

(一)政策支持吹响了金融机构和核心企业进军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号角

1.国家密集发文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6年以来,国务院、有关部委密集出台一系列文件,鼓励和支持供应链金融及科技金融创新。国办发[2017]80号文明确支持“以关联企业从产业链核心龙头企业获得的应收账款为质押的融资服务”创新;国办发[2017]84号文鼓励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发展线上应收账款融资;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017-2019年)》要求动员国有大企业开展在线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构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互信互惠、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优化商业信用环境;中国人民银行[2017]222号文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等等。这些文件均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特别是结合金融科技发展在线供应链金融,促进产、融良性互动发展指明了政策方向。

2.国家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为供应链金融发展营造了有利市场环境

(1)国家政策的导向及各商业银行的实际行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国发【2015】74号文明确提出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并具体要求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积极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信息、资金、产品等全方位金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对于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满足考核指标的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对于各金融机构具有很强的激励效果;2019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更被明确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政策持续引导下,以国有四大行为代表,各银行近年来先后成立普惠金融部和金融科技部门;纷纷在年度业绩发布会上立下“军令状”,明确了普惠金融增量目标;对内则分解任务,将行内普惠金融考核上升到政治高度并提升比重;同时大幅提升金融科技开发和利用,创设普惠金融领域的新产品,从而彻底扭转了以往普惠金融工作面临思想上不重视、缺少落地产品支撑的不利局面。

(2)供应链金融天然地成为普惠金融规划落地的主战场。尽管有国家政策的引导支持,客观来看,普惠金融因服务对象的特点,金融风险巨大。各金融机构有积极贯彻普惠金融发展规划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但风险控制仍是业务开展的基本约束。供应链金融依托真实贸易背景和核心企业信用保障,可以在开展普惠金融服务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同时,有效地控制信贷风险;可以盘活核心企业在金融机构的闲置授信资源,建立金融机构服务核心企业的新场景,改善大客户关系;可以积极促进金融机构拓展新客户群,为其长远发展增添新动力。

(3)商业银行对原有供应链金融模式的革新。在上述政策和利益驱动下,金融机构对供应链金融的开展、创新投入了更多资源和政策倾斜:倡导和鼓励与产业方、金融科技公司等第三方合作开展供应链金融,解决信息不对称和风控难题;允许核心企业授信行“一点对全国”服务分布全国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解除了原有分区域开展业务对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的制度束缚;积极应用金融科技创新,采用大数据、电子签名等技术实现业务在线办理、简化人工审核、现场审核流程,实现降本增效。

作为主流资金方,商业银行意愿能力的提升和业务模式的创新为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打开了局面。

(二)金融科技有效解决了开展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痛点

供应链金融的快速发展同时还得益于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广泛应用。金融科技是应用于金融领域的一系列信息技术和组合技术的统称,包括互联网、数字证书、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以及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应用于供应链金融,其本质在于利用前述科技手段,将与供应链金融相关的各项业务流程和流程中的信息实现数字化、可信化/可视化、在线化和智能化的全面再造,从而打破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控制难题,大幅提升业务效率,降低操作成本。

1.数字证书及电子认证技术在身份核验、合同签署及资料传递方面的应用

随着我国《电子签名法》及相关法律文件的颁布以及完善,数字证书(CA)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线上身份的实名认证和在线签署合同场景,保障了在互联网上业务主体和业务主体行为的法律有效性。在金融业务领域,因企业网上银行业务、个人网上银行业务及UKEY移动设备(其实质是内部存储的用户数字证书及密钥)的普及,电子认证和签名的法律效力已经被广泛认可和接受。

数字证书及电子认证技术的普及应用是开展在线供应链金融的法律基石,将对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及主体间传统的线下身份核验、协议签署及纸质材料传递的复杂程序均改为线上签署和传递,使业务流程大大摆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加高效,同时能够有效防止伪造,保障法律效力,控制风险。

2.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上物流信息记录及实物控制等方面的应用

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解决物品与物品、人与物品、人与人之间的互连。应用物聯网技术,可以实现对于物流信息的动态实时掌握,可以有效解决供应链金融中存货类融资的风险控制。

3.大数据在金融机构风控审核等方面的应用

随着整个社会大数据业务的开展、开放与应用,金融机构传统的信用评估和风控审核体系正在快速迭代升级。目前国家工商、税务、司法、海关、征信、发票转让登记、上市公司财报等系统都全面或有条件的将登记数据开放给信息使用方,使得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原有依靠人工线下操作的信用评估和风控审核方式正在逐步被全自动线上操作方式所取代。在供应链金融中,结合公开渠道取得的大数据、供应链上的个性化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形成真实、丰富、动态的企业画像和业务画像,支持业务风险控制和业务信息快速审核。

4.区块链技术在数据加密和防篡改等方面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广义上包括: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等。区块链技术尽管不能保证原始数据产生过程的真实性问题,但能够有效防止在区块链上记录数据被篡改,实现供应链上信息全流程的可追溯,增加了交易各方对数据信息的信任。

5.云计算提供基础设施、中间件平台和软件应用等分层次服务

云计算通常通过互联网来为用户提供动态、可靠、易扩展的虚拟化资源。根据服务形式的不同,云计算又可以分为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三种层次。我们可以通俗地理解为:IaaS层在最底端,为用户提供虚拟化的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和其它基本的计算资源,用户可以在其中部署和运行任意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PaaS层在中间,为应用程序提供运行和环境支撑,如虚拟服务器和操作系统等;软件应用在最上层,直接提供应用程序服务,用户通常可以直接在浏览器等界面访问使用。云计算提供的大量资源大幅降低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建设和运营成本。

6.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是供应链金融科技应用的产业端基础

工业互联网以生产活动为应用场景,是新一代信息技術与产业生产、交易、融资、流通等各环节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数字化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和本质特征,决定了供应链金融科技在具体产业应用的基础环境,二者又进而形成良性的数据互动和业务上的相互支撑。

7.“数字化”是供应链金融科技应用的时代背景和本质

综上,信息科技的蓬勃发展在技术上实现了人、物、企业各类主客体的数字化和数据的可信化,以及各类主客体自产生至今的历程、行为和相互关系的数字化和数据的可信化,这些数据进而可以在线化的交互、传递,并进行智能化、可信化的数据加工和处理,从而汇入整个社会的数字化大潮,推动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对于供应链金融而言,在这些技术支持下,跟资产相关的全部要素,如资产性质(WHAT)、资产的所有者(WHOSE)、资产的产生和变化历程(HOW)、资产的空间位置(WHERE)以及资产所有者对其的处置决定等信息,均可通过可靠的技术实现数字化,也即实现了资产本身的数字化,从而使数字化资产具备法律效力和可信度,支持线上交易。其中,数字化的资产与资金方的在线交易即最终构成了金融科技下的融资行为。

(一)产业供应链管理的共性诉求及供应链金融所能发挥的作用

1.产业供应链管理的共性诉求

供应链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

以采购业务为例,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既需要实现采购商品的到货和质量安全、保障生产进度,又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压缩存货带来的两金占用,同时要严格控制包括财务成本、物流成本以及管理成本等在内的整体采购成本。故需对供应链上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四流合一的高效组织管理,打造安全、敏捷、经济的智慧供应链。

2.供应链金融发挥的作用

供应链金融依托核心企业信用,基于供应链上真实贸易背景,将优质信用在供应链上进行传递和共享,实现基于商业信用而进行的支付结算和资金融资。商业信用的使用和传递可大幅提高资金结算效率,解决中小供应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效保障供应链上资金安全和交付安全,进而控制整个供应链的采购和运营成本。因此,供应链金融对于打造安全、敏捷和经济的智慧供应链发挥着重要而直接的作用,促进供应链实现四流合一的管理升级。

(二)军工行业开展供应链金融的特殊背景及意义

1.军工行业开展供应链金融的有利条件

军工行业供应链除具备制造业供应链的共性之外,又有自身的特点,在真实贸易背景保障、资金自偿和核心企业信用等方面都非常满足开展供应链金融的要求。具体主要包括:

(1)供应链的安全性。军工行业的最终用户为军方,军方付款具有国家信用保障,使得军工销售收款和资金闭环更加安全、可靠,开展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相对更低。

(2)供应链的增长性。近年来军工生产任务普遍饱满,打造一条强大的供应链是实现保军配套政治任务的基础,与供应商合作共赢成为采购企业特别是主机厂等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主动选择和必然担当。核心企业以商业信用输出方式支持供应商融资,有助于盘活无形资源使用效率、支持供应链发展增长;金融机构也能够参与分享产业增长红利。

(3)供应链的稳定性。军工行业尽管配套关系复杂,但因对产品质量要求高,对供应商具有严格的准入制度。主机厂及其供应商多属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确保主机交付实现,从而形成了稳定的供应保障关系,供应链配套关系和商务模式通常极少变更。这些都有利于实现供应链金融项下的风险控制。

2.军工行业开展供应链金融的现实需求

军工行业供应链上资金流转和财务管理存在如下痛点:

(1)供应链整体资金紧张,两金占压大。军工产品生产周期长、结算周期长、产品研发和固定资产投入大,客观上造成产业供应链上整体资金紧张,两金占压大。

(2)资金层层占压、结算效率低。因军品审价、军品交付的业务特点,军品交付结算基本采用逐级配套、主机交付、统一收款、逐级结算的模式,使得供应链上整体的资金紧张最终体现为资金层层占压、结算效率低下。造成在军品采购合同中关于结算与付款条件的约定大多不清晰,部分存在“无合同可循”“有合同不循”的情况,加大了结算环节的协调与沟通成本,不利于阳光采购的执行落地。

(3)主机厂严控带息负债和两金占用,本身授信存在闲置。为改善行业信用环境、解决供应商资金紧张问题,航空工业部分主机厂正在积极探索和实践T90的结算规则。但因主机厂承担型号重点任务,预研、预投的资金占用压力也很大,同时主管部门考核企业严控带息负债、压缩两金占用等,都造成主机厂尽管具有比较充足的金融机构授信,但难以做到主动举债缓解供应商资金压力。主机厂在金融机构授信使用率普遍低于30%,存在资源闲置。

(4)配套企业两金占用和三角债居高不下,中小供应商融资难融资贵,加大了供应链风险及采购成本。因上述因素,集团内部配套企业普遍存在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双高局面,而外部中小供应商,特别是民营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艰难局面,一方面加大了供应链的交付风险,另一方面也将其高社会化融资成本向产品价格进行转嫁,最终加大了采购成本。

(5)传统金融工具难以满足产业需求。金融机构融资是对供应链资金流的有效补充,然而传统融资工具大多基于企业自身信用,难以支持中小供应商融资。票据结算可以有效实现商业信用乃至银行信用的流转,是此前供应链上支付和融资的主要工具,在军工产业使用比例也日益提升。但采购企业使用银行承兑汇票也面临额度有限、使用成本高问题,而商业承兑汇票因难以贴现也大大影响了其流转特别是跨区域流转的使用率。同时,因无法拆分使用,造成票据难以满足供应链上复杂配套关系下的灵活流转支付场景以及企业按需部分贴现的融资场景。

3.开展供应链金融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日益提升。這在客观上要求军工行业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形成“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的科研生产能力结构布局,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供应链金融依托“核心”企业、服务“协作”单位,推动了普惠金融、促进了产融结合,是落实国家战略,加快形成航空工业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融合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核心渠道。

军工行业供应链资金总体紧张、层层占压的局面,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金融科技的发展成熟和广泛应用,国家对普惠金融的政策支持,以及金融机构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资源倾斜和产品创新等因素,共同催生了航空工业中航信用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以及“航信”产品的创设。

(一)航信平台的定位

中航信用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致力于以金融科技推动产业供应链转型升级,由航空工业所属金网络公司负责具体运营管理。平台发挥供应链上核心企业、供应商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对于供应商来说,平台为供应商整合提供央企级的金融服务,使中小供应商能够基于核心企业的优质信用,获得快速、灵活、低成本的融资;协助供应商实现应收账款确权、确期及收款保障;为供应商提供航信拆分支付的免费服务。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平台依托产业背景和金融科技,有效解决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面临的信息不对称、操作成本高、效率低下等问题,为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提供供应链上优质资产,并协助金融机构实现拓户目标;基于供应链为金融机构提供了间接服务核心企业的新场景,提升了授信使用率、维护了客户关系。

对于核心企业来说,航信能够盘活企业闲置授信,用于建设供应链良好生态环境;通过核心企业优质授信的传递,为中小供应商提供低成本融资服务,降低供应商融资成本以及整体供应链成本,保障了供应商的及时交付;减少了对带息负债的依赖,为企业管理应付账款提供了便捷工具。

(二)航信的性质、使用和优势

从性质来看,“航信”本质上就是数字化的应收账款资产,是由航信持有人拥有的、以航信开立人为债务人的应收账款债权的电子凭证,航信通常载有明确的金额和期限。

从使用方式看,航信大体可分为开立、持有、拆分、流转、融资、清分等几个环节,相关登记操作均在航信平台上完成。

航信的开立。供应商合同履约后,核心企业/采购企业可在平台向其开立航信,确认相应的应付款,并承诺按照航信约定的金额和到期日付款。平台对核心企业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要求核心企业具有良好的商业信用和一定的金融机构授信。核心企业上线前需提前与平台方、合作金融机构签署三方协议,约定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核心企业的主要义务是承诺基于真实的贸易背景在授信额度内开立航信,并承诺按照约定的到期日和金额偿付航信;平台的主要义务是如实记录航信的开立、流转、融资、清分等全过程并保障其法律效力;金融机构的主要义务是为由核心企业和平台推荐且持有航信的供应商提供快捷、低成本的融资服务。

航信的持有和流转。供应商接收航信后,可持有至到期、收取航信记载的相应款项,也可以对外转让航信抵付应付货款,或转让给平台合作的金融机构申请保理融资。

航信的拆分。航信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拆分使用。拆分的特性一方面更符合供应链上常见的越靠近上游供应商结算金额越小、构成越分散的实际结算场景,从而大大提高了资金结算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在供应商融资时避免全额融资支付过高的资金成本,按需拆分用于融资可大大降低实际融资成本,这样就解决了票据无法拆分而带来的使用不便。

航信的融资。供应商持有航信的可通过平台在线提出融资申请,经平台、金融机构审核通过后,由金融机构直接提供无追索权保理融资。因核心企业开立航信时均有金融机构的授信支持,供应商提交融资材料齐备的通常当天即可实现快速、便捷、低成本的融资,无需提供任何抵押和担保。

航信的清分。航信到期时,由核心企业将约定的金额支付至平台合作金额机构的专用清分账户,并由平台合作金融机构负责将资金清分至航信持有人。

(三)航信业务发展历程

航空工业集团自2017年9月起开始在集团内部分企业试用航信业务,并与中国建设银行实现了战略合作和系统直联,此后同步在中国航发集团内试点使用。2018年6月,在总结前期业务开展经验的基础上,航空工业集团正式发文部署集团内核心企业和重点配套企业上线开展航信业务。2018年8月,中国航发集团亦正式发文开始全面使用航信。2019年3月,航空工业集团又在航信平台启用了民营企业清欠的新服务职能,并要求集团内清欠专项工作相关单位上线使用。

目前,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发集团所属主机厂已基本全部上线航信平台;兄弟军工企业、中铝、宝武集团等战略供应商,以及分布广泛的民营企业近3000余家已上线成为平台注册的供应商,且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其中中船重工、中国电科、航天科工、中国中铝集团所属部分单位已经启动作为航信平台核心企业的业务试点。在立足军工行业的基础上,航信平台逐步扩展合作企业范围,发挥平台溢出效应,服务中国中冶、中国电建等集团,为其解决民营企业清欠、共建供应链良好生态发挥积极作用。

从合作金融机构来看,平台对接银行在线保理业务方面处于全行业领先地位,是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中国银行总行首家合作的金融科技平台公司,其中建总行、工总行均将航信平台作为军工领域供应链金融合作的唯一战略合作平台,并为航信平台设立了专门的定制化产品,并在行内推广各分行与平台和平台上核心企业的业务对接落地。平台同时还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实现了系统直联,并正在推进与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总行级的项目合作和系统直联。

(四)航信服务的典型案例

1.航信案例1——保障军品供应安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2017年9月,航空工业集团某主机厂对集团内部配套企业开立总额为3亿元航信并承诺到期付款,内部配套企业接收航信后向其上游民营供应商进行全额流转,该民营供应商在收到3亿元航信后,向金融机构线上申请无追索权保理融资,金融机构基于对主机厂授信向其提供了保理融资,该业务到期后安全兑付。

对于主机厂来说,在未使用现金支付的情况下,通过主动确认应付账款金额和期限,实现了军品生产的供应保障安全,同时盘活自身闲置授信资源支持了民营供应商融资。

对于配套企业来说,同样未使用现金支付的情况下,通过航信一收一支零成本清理了大额三角债,实现应收账款抵消出表,同样也保障了自身采购配套到货安全。

对于民营供应商来说,收到航信使自身的债权特别是期限得以确认;基于主机厂银行授信申请无追索权保理融资,无抵押、无担保地实现了应收账款处置变现,回收现金进而归还了原有带息负债,改善了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与此同时,因应收账款余额下降冲回了原计提的坏账准备,提升了利润表表现。

对于核心企业授信银行即融资行来说,面临一方面对主机厂大额授信长期闲置、业务合作关系难以维系,另一方面此供应链关系涉及跨区域的三地,在原有模式下无法开展的双重困境。在采用总对总直联的在线业务模式后,可以基于供应链和对核心企业授信“一点对全国”开展在线保理业务,在新开辟业务、落实中央支持民营企业融资政策的同时,找到了服务主机厂的新业务场景。

综上,航信通过金融科技开展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实现了供应链上各方的利益共赢,提升了供应链核心竞争能力,解决了民营供应商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2.航信案例2——N级拆分流转提高结算效率,更好地触达和服务中小企业融资

中国航发某主机厂自2017年底上线以来,在使用航信的过程中逐步摸索出了适合本企业的航信使用和管理方式,将航信作为企业管理应付账款和运营资本的主要工具,全面使用航信用于确权和财务结算。

该主机厂财务部门和采购部门联动,先后主动向分布在全国各地的120余家一級供应商开立或流转航信,更好地实现了对应付款金额和期限的统筹管理;同时通过在航信平台上跟踪航信流转和供应商融资情况,更全面地把握了供应链上的动态信息。

上述一级供应商随后又将所持航信拆分、转让流转给80余家二级供应商;部分二级供应商进而又将所持航信拆分、转让流转至30余家三级供应商;以此流转最长流转至该主机厂第7级供应商。这种航信N级分拆流转的方式,大幅提高了供应链结算效率,清理了三角债,疏通了资金的层层占压局面。

伴随着主机厂优质商业信用在供应链条上的流转,逐步触达供应链条上有融资需求的众多中小供应商。截止目前,该主机厂已有各级供应商60余家先后在线上向航信平台提出融资申请,并由金融机构实现了快速、低成本融资放款,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小微民营企业,切实支持了“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的科研生产体系建设。

(五)航信平台运营成绩

1.促进核心企业主动确权,服务财务结算。截止目前,航信平台已上线核心企业30余家,平台共实现采购企业主动对应付款确权确期200亿元。

2. 提高结算效率,清理三角债,降两金。航信平台共实现债权债务抵消清理三角债逾50亿元,大幅提升了供应链上资金结算和流转效率,降低了配套企业的两金占用。

3.引金融活水,润实体经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航信平台对接各大金融机构,已实现应收账款无追索权保理融资额逾20亿元,为供应商节省融资成本逾千万。服务融资企业200家,其中90%的服务对象为民营企业。

截至目前,航信平台上累计支持供应链上结算及融资服务近5000笔,实现了核心企业优质信用在供应链上的流转,触达各“毛细血管”,显著提升了航空供应链上的资金结算效率,清理了三角债,为航空工业现代供应链转型升级做出了贡献。

(六)军工在线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展望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更应该看到,航空工业乃至军工供应链上仍有大量的金融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服务,在线供应链金融业务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1.丰富产品线。目前在线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产品“航信”,在性质上属于应收账款的在线确权、流转和反向保理融资。而航空产业链条在订单阶段、生产阶段、存货阶段、发票阶段仍存在巨大的金融需求。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应持续深耕产业,找到适合军工特色的风控模式和金融科技融合应用,联合资金方不断完善军工供应链融资产品体系。

2.继续拓展服务核心企业和供应商数量。目前航信平台已经在航空工业、中国航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一阶段仍需不断扩大服务对象的“朋友圈”,更好地发挥平台效应,尽快实现集团内核心企业全覆盖、供应商数量扩展家数和级数的目标,同时向兄弟军工央企拓展服务,更好的发挥平台效应。

3.探索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等多种资金来源。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商业保理公司以及资产证券化(ABS)的市场化资金正在成为供应链金融市场的重要资金方。特别是资产证券化(ABS)方式,具有融资成本低、应收账款可出表、不受银行授信额度限制等优点,逐渐成为供应链金融市场新的热点,已成为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重要的实践方向,以满足不同企业的现实需求。

4. 加大金融科技手段的应用。金融科技已经成为供应链金融领域风险控制、降本增效的重要技术支撑。目前航信平台已经在数字证书、电子认证、电子合同、区块链和大数据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技术沉淀和场景应用,后续应继续加强金融科技的融合深化以及对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探索,更好地服务产业供应链。

(审稿:董红星 编辑:闫明杰)

猜你喜欢
供应链金融金融科技
数字智能时代的供应链金融
金融科技发展对保险行业的影响研究
百度金融成立国内首家“金融科技”学院
打造产融结合平台推动企业财务转型
基于供应链金融视角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研究
面向供应链金融支付清算系统建设的探讨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
金投手抢滩湖南银联移动端,打造“供应链金融”生态
宁夏平罗县城乡居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