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过渡环节是幼儿一日生活中教师最不容易把握的环节,教师们也很容易忽略这个环节,从而这个环节中消极等待的现象比比皆是。通过手头玩具的有效使用、故事、儿歌等语言多样性的活动组织,可以大大减少幼儿在此环节中消极等待的现象,使碎片式的环节时间也能被充分利用起来,使幼儿得到更大的发展。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有很多环节,其中过渡环节是在教师教案中所体现不到的一个环节。过渡环节存在于教育活动与区域活动之间的时间段、还有区域活动到户外活动中的时间段等等。这个环节很容易产生幼儿消极等待的现象。因时间零散、时长不等,所以对于教师们尤其是新教师来说是个不容易把握的环节,在我带班及与教师们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发现针对这个环节,教师们还是比较困惑的。
现象1:
排队喝水环节
教育活动过后,教师组织孩子们按男孩女孩分组如厕,紧接着就是喝水。晨晨这时在厕所转了一圈并没有如厕,然后去拿水杯准备接水喝。他拿着水杯把水杯放到嘴上使劲吸着,水杯没掉,就到处找小朋友看他。这时,他看见老师进来了就迅速把水杯拿了下来,但是仍然没有排队喝水,而是不停的走到队尾,不停的让别的小朋友站在他的前面。等女孩子也进来如厕喝水时他看了看没有男孩子了才接了一杯水离开了盥洗室。整个过程大约7分钟,经过一上午喝水环节的观察,这样的小朋友不再少数。
现象2:
午饭后、散步前
午饭时陆陆续续有小朋友吃完饭,他们逐个将小椅子按着地板上的线做成一排(8名),每个人手里拿了一个手头玩具(自己选取),其中2名幼儿在看着玩具摆弄着,6名幼儿在说笑打闹,虽然手里有玩具但是并没有玩。教师这是提醒声音小一點,幼儿声音有所减小,但是2分钟后声音逐渐大了起来。由于只有8名幼儿吃完午饭,所以教师并没有组织这些幼儿去散步,这时幼儿呈现出的状态就说消极等待的状态,无所事事。
一、合理利用手头玩具,减少幼儿消极等待现象
手头玩具是幼儿比较喜欢的玩具,由于它体积小,只在双手间进行操作、摆弄,不用使用桌子等辅助工具,所以教师们也觉得手头玩具比较适合幼儿使用。在过渡环节使用手头玩具自然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手头玩具怎么投放?投放时需要注意什么?这些则是需要教师们深思熟虑的。
(一)手头适时更换,增加幼儿兴趣
手头玩具不能是一成不变的,有的班级很容易将手头玩具一投放就是一个学期。刚开始孩子们还比较感兴趣,随着时间变化,玩具并没有变化,孩子们渐渐的失去了兴趣,由一开始的主动玩玩具变成了被动的,机械的,完成任务的玩,自然孩子们的消极等待现象会越来越多。
(二)手头玩具要有层次性,符合幼儿个体差异
手头玩具也要投放的具有层次性,由于班级幼儿的认知、动手能力并不是一刀切的,每名幼儿之间是有个体差异性的,所以手头玩具也要符合幼儿的不同能力。比如:针对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认知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投放魔方、磨尺等玩具,具有挑战的材料孩子们更喜欢;针对语言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投放手偶,通过手偶的操作进行讲故事或者同伴间语言交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针对观察能力不强的幼儿可以投放找不同等锻炼观察能力的图片,提高幼儿观察能力等等。
让幼儿按需取物、有选择的空间,这样孩子们才会喜欢手头玩具、消极等待的现象才会慢慢减少。
二、幼儿自主选择多种形式的语言活动,减少幼儿消极等待
在过渡环节中除了手头玩具的使用,讲故事、说儿歌等语言活动也是孩子比较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这样的活动教师们也很青睐,因为准备的材料不用太复杂所以也是过渡环节经常使用的形式之一。但是对于故事、儿歌、故事等活动的选择也是比较受到局限性。因为每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不同,对于故事等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也不同,很容易出现教师将的不爱听、同伴说的听不懂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觉得完全可以将选择权转交给孩子们。全班幼儿将所知道的故事、儿歌、故事、诗歌等等文学作品列举出来,制作一个大色子,每次活动时请孩子们掷骰子,哪个面向上就可以进行哪个活动。这样一来,活动内容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形式是孩子们自主选择的,渐渐的消极等待的现象就减少了很多。
过渡环节是个很随性的环节,正因为这个环节并不在教师们的备课当中,所以看似不受控制、不能把握,但是也正因如此,孩子们可以更自主的进行活动,可以选择的内容越多,孩子们活动起来越自主,那么消极等待的现象就会慢慢消失。幼儿的一日生活皆是教育,生活中的教育不容忽视,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进行学习,将消极等待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让过渡环节成为幼儿又一个学习的空间,使幼儿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灵灵.幼儿消极等待现象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2]邓新莲.幼儿一生活中消极等待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都市家教2016.
[3]沈斐.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减少消极等待现象的实践研究[J].学生之友:小学版 ,2013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