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梓薇
摘 要:我国近年来出现了许多“伪中医”事件,导致了中医食疗学的发展受到了阻碍。研究证实中医食疗对于疾病康复和健康促进有较大的积极作用。由于中医药材的复杂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较少,但是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民众对于中医食疗的接受度逐渐提高。本文诣在分析中医食疗学在我国的接受与应用现状,为中医食疗的推广和更好的发挥积极作用提出一定建议。
关键词:中医食疗学 临床应用 接受度 发展战略
1前言
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在“2020健康中国”的大背景指引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中医食疗学作为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共卫生策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配伍、制作、食法、以及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并利用食物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1]。但是由于中医理论的限制,不能像“理学、建筑学、天文学”等有着严格的科学验证[2],并且中医以“天人合一,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其自然属性决定了中医理论的模糊性,并且难以被现在社会在科学思想的模式下普遍接受[3]。近年来鱼腥草事件,“同仁堂”事件都为中医蒙上了厚厚的阴影,为了利益“伪中医”也大肆盛行[4]。
2中医食疗学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中医食疗学在我国临床上的应用广泛,中药食疗可以对肿瘤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并且在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可以起到很好的调养作用。在患者处于围手术期时,可以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改善,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5];在骨折疗养中,中醫食疗学在不同时期及骨折愈合的“瘀去、新生、骨和”的过程中能促进骨折的愈合,对病人早日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此外,在肝硬化,糖尿病,小儿疳证等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与转归期中医食疗学也已证实发挥了有效的积极作用,促进康复[7-9]。但是中医食疗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却寥寥鲜少,甚至业界和学界都没有给出关于药膳,食疗,保健食品的清晰划分[10],所以市场中例如餐饮业,保健食品等诸多相关行业为谋取利益浑水摸鱼,直接导致了我国目前中医食疗的应用状况参差不齐[11]。尽管中医药在国际上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是国内仍存在一些争议[12-13],现如今的应用来看,多应用于特殊人群,例如孕妇、老年及特殊慢性疾病的人群[14],然而不可否认中医食疗在促进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提升国民对中医文化,中医食疗的自信十分关键。
3中医食疗学在我国普通民众接受度现状
对于不同病症不同阶段的病人,在对其进行中医饮食营养疗法时,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中医食疗的原则是整体观念,用料取材讲究配伍。中医主张用自然的食物通过日常生活中不断的调理而达到防病治病,有针对性地选用具有不同功效的食物来祛除病邪,消除病因[15]。非专业人员很难掌握每一种食材药材的功效,更难以掌握药材功效的配伍,在选用中药进行治疗和预防疾病时,较为谨慎,相比中药材的应用,中医食疗的药方因多采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物而更为广泛接受[16]。而因为专业的食疗效药膳机构在市场中少之又少,我国也没有对中医食物诊疗的明确规定和监督,中医食疗效的应用多集中于专业人士,在专业人士相关的人群中也有着更大的接受度[17]。中医食疗作为我过传统医药文化的瑰宝,在其知识普及宣传,专业地应用上依然任重道远。
4中医食疗学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食物品种的增多,与疾病和自然斗争经验的积累,同源的医食逐步分化,食疗与药疗渐渐分开,为以后食疗形成奠定了基础[18]。我国最早的食疗专著《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食物药中,包括谷、米、果、木、草、鱼、禽、兽等356种,在食物种类更丰富,加工技术更先进的今天,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医食疗药膳在疾病预防和促进健康的积极作用,中医食疗学应从立法,监督,宣传,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完善,对市场的规范和相关人员的培训也应该更加严格。中医食疗相关药材要进行规范化、区域化、生态化的生产,加强道地药材的推广,这也可以为当地的经济带来发展[19]。在我国2017年颁布的药食同源中的食品药品,不仅仅要关注数量,更要注重品质,在研发,培育的过程中保证安全和疗效才能为其应用奠定良好基础[20]。对于市场上没有资质,不规范的中医食疗盈利机构进行严打严罚,对于正规医院,社区机构的管理应统一,让民众能够有效方便识别,从而放心使用中医食疗方法。在中医食疗的宣传和应用中,应有创新性的发展,对于中医的文化自信继续建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中医食疗药膳要真正走进社区,走进生活,在日常的膳食当中有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的个性化指导,才能使更多人相信中医食疗,推广中医食疗。文化的认同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自上而下的努力和监督,使中医食疗在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今天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永良,张正浩.中医食疗学.第2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191.
[2]王台.中医需要接受科学洗礼[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8.
[3]郭延东.对中医创新的思考[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
[4]苏杨.“同仁堂”事件:伪中医的现代“变形”[J]齐鲁周刊,2014,14.
[5]何斌,郭中宁,杨宇飞.中医食疗对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2(3):28-31.
[6]张振莲,王尚霞.中医食疗对骨折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04(23):2255-2256.
[7]周海霞.肝硬化患者应用中医食疗的临床护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4):268-269.
[8]陈静,侯在庸.64例糖尿病中医食疗与常规治疗临床效果对比观察[J].四川医学,2000,21(8):719-720.
[9]中医食疗方治疗小儿疳证(疳气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10]宋胜利.中国药膳食疗发展诸问题刍议[J].时珍国医国药,2006(4):663-664.
[11]宋胜利.中国药膳食疗发展诸问题再议[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262-1264.
[12]刘燕玲.中医药国际影响大幅提升——全球约1/3人口接受过中医诊治产品出口160多国家和地区[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8:1605-1605.
[13]方克勤.中医食疗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3):423-424.
[14]李微.浅谈中医药膳学在生活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1).
[15]王文富.浅析中医食疗学[J].医药前沿,2015(14).
[16]李延萍,谢微杳.谈谈如何正确的看待中医食疗问题[C].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营养学术会议论文资料汇编.2015.
[17]孟蕾.我国药膳食疗养生文化发展与展望分析[J].中国食品,2018(19).
[18]屠亦文.中医养生得从神农氏说起——老祖宗教我们的食疗法[J].康复,2015(9):39-39.
[19]荣瑞芬.中医食疗营养学及保健食品研发探究[J].亚太传统医药,2007(3):22-27.
[20]马行.中医养生药膳推动徐州两汉特色饮食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淮海文汇,2017(4):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