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微探

2019-09-10 07:22宋盈盈
学理论·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新时代

宋盈盈

摘要: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十分重视广大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在推动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注重广大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把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新的高度,把青年一代放在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地位。青年一代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国梦、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发挥青年一代的强大生力军作用。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2-0014-04

青年一代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希望。重视青年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是由来已久的历史命题。马克思曾指出“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社会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列宁同志也十分注重青年群体,他指出“我们是未来的党,而未来是属于青年的”。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莫斯科大学同青年学生讲话时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理想,更是当今时代中国青年的伟大梦想,当今青年一代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力军作用。

一、新时代青年一代的地位与作用

(一)青年是责任之担当、民族之希望

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近代以来,中国青年的不懈追求始终与振兴中华、富强民族的历史进程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滚滚奔涌的历史长河中社会前进的齿轮更是由无数青年仁人志士所推动的。戊戌维新变法中的“六君子”怀着抛头颅洒热血的满腔热情高喊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君主立宪制,以求挽救处在危亡边缘的中华民族,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然高喊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勇豪迈;高擎着民主科学口号的一批批青年知识分子创办了《新青年》杂志,引领着中国群众进行了中国历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英勇无畏地同传统落后习俗进行抗争,使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打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门。从革命战争年代为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抛洒热血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忘我劳动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航天精神,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红色基因精神、创新精神等等。在这些时代精神中尤其以广大青年作为鲜明的榜样代表激励着无数中国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雷锋等一批批优秀青年奉献祖国的事迹被我们传颂至今,充分彰显出无论时代发生怎样变化,广大青年始终与国家民族紧紧联系,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也必将在振兴中华的道路上谱写一曲曲壮丽凯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已经充分证明,青年一代是国家责任的担当、民族复兴的希望。

(二)青年是实现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坚基石

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在祖国建设发展的新时期,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青年群体一直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至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当今新的时代、新的矛盾、新的历史方位而制定的一项新的发展战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青年一代是最具创造活力、最具生命力、最积极奋进的一大团体,他们将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踏实进取,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青年一代的接续奋斗,而青年的个人梦想更离不开实现中国梦的广阔舞台,每个青年梦都将与中国梦紧密相连。青年一代只有把个人的梦想与追求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國梦中,融入到国家、民族的发展事业中才能找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只有与祖国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才能寻找到实现梦想的正确方向。作为中国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一代代的广大青年锲而不舍地奋斗,承担起了时代赋予的特殊使命,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发挥着中坚基石的作用,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

(三)青年是推动中国伟大事业继续前进的力量之源

历史是不断向前推进的,青年一代是中国梦的传承者、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民族精神的弘扬者,是中国伟大事业的继承者和见证者。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一代一代广大青年的接续奋斗。中国未来伟大事业是繁荣与兴盛,还是失败与惨淡,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当代青年的作为与贡献。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指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正是要由青年来担负”,重视青年一代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社会前进的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人民的幸福必须依靠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青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作为实现中国梦的突击队,作为接续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传承者,应当深刻理解“中国梦”的逻辑内涵。“中国梦”的实现既依靠青年也成就青年,青年梦与中国梦是不可分割的,广大青年应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将“中国梦”永驻于心,勇担历史重任、积极建功、奋勇前行。

中国伟大事业的继续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继续推进,需要一批批鲜活的力量不断涌入,需要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努力与坚持。中国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实现需要无数青年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梦想也需要一批批斗志昂扬奋发有为的有志青年做出不懈的努力。因此,对于青年一代,我们要用中国梦的理想信念,用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梦想对其进行教育,激发广大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自己的青春梦想,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二、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提出的新要求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前进发展新的历史阶段,出现了新的社会矛盾,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开启了新的历史征程。中国社会文明发展和进步要求有着更高素质、更高道德水平、更高理想的青年一代接续奋斗。邓小平曾提出要培育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四有新人”,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继承总结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思想经验基础上,根据当今社会新形势新发展,对青年一代提出了新的殷切期望。

(一)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高尚品格

道德不仅对于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导向制约性作用,更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基础性、推动性意义。青年作为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重要社会力量,青年一代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发展程度。因此,要想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加强对青年一代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其自身的品德修养,引导其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根本所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广大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以“立德树人”作为开展青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爱国主义是人们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爱国主义不仅仅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更是激励一代代有志青年报效祖国奉献国家的精神纽带。广大青年要想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心中必须有爱国思想。爱国,才能心系祖国前途命运、心系民族的复兴繁荣,才能扎根实践,勤恳努力地为国家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道德素质的提高、思想品格的检验要在实践中进行。广大青年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的进程中,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知行合一处下功夫,在实践锻炼中提高品行。在新时代的中国,我们要培养能够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时代青年,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良好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的时代新人。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这些道德的建设对于新时代的中国发展来说必将有强大的推动力。

(二)树立崇高理想,坚定理想信念

崇高的理想、坚定的理想信念能为自己的人生航线指明前进的方向,现实中的人生有理想的指引才更有前途,理想信念是自己人生价值、人生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精神动力和精神保障。广大青年应该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的崇高理想,坚定“中国梦”,坚定“四个自信”理想信念,勇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群众有坚定的信仰,国家建设才有源源不竭的力量,民族复兴才有希望。人民有信仰是一个国家有力量不断兴盛繁荣的前提,只有人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团结一切力量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改革开放到实现中国梦的新时期。中国所实现的一步步发展和进步,都是依靠着一批批有信仰有理想的有志青年所推动的,都是依靠着无数有志青年的坚定不移的信念所带领的。作为推动中国不断前进的主力军和生力军的广大青年,在中国现如今的转型阶段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更多的难题和挑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宣扬的普世价值、变相的“和平演变”、多元文化的冲击等一系列的问题在撼动着青年人的理想信念。因此,要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奋力前进,伟大梦想、伟大工程的接力实现,广大青年心中必须植根实现中国梦的崇高理想,必须坚信终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青年时代不仅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思想,更要在心中深入扎根,能够一辈子为之努力奋斗。当今青年最崇高的理想、最坚定的信念莫过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而努力奋斗。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立下宏伟志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是全国儿女的共同期盼,也是青年一代应该努力为之奋斗的方向。广大青年应该将“中国梦”融入自己的理想当中,作为自己理想的基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坚持“四个自信”正确引导,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社会主义正确的认识上,建立在对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准确的定位上,更是建立在对不断完善的执政党的领导自信上,坚信中国的未来必定是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时代。

(三)勤学扎实笃实,练就过硬本领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当今是一个知识大爆炸、人才快速更迭的时代,激烈的社会竞争使知识成为抉择人才的一大关键要素。面对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性趋势,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要求新需要,广大青年必须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开阔自己的视野,培养国际性发展眼光。因此,处于新时期的广大青年更应该不断汲取新知识、不断修补完善知识储备,以适应社会性、世界性人才的发展需求。

青年一代的能力水平、实践本领将直接影响着中国梦的发展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智力和人才的支持,国际竞争的实质归根到底是智力人才、创新人才的竞争。人才強国的建设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些背后都需要有强大的人才支撑。因此,广大青年应该励志成为国家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以其扎实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在实践中获取强劲的发展动力。古人有云“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在实践中检验知识的真理性,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因此,当代青年不仅要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更要有真抓实干的本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扎实干事,踏实做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广大青年有着空前大好的发展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在实干中练就一身本领,在知行合一处下功夫,日后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有一席之地。未来社会是属于广大青年一代的,没有真抓实干的本领,就无法承担起历史民族国家所赋予的重担和责任。

(四)敢于艰苦拼搏,勇于创新创造

从夸父追日到精卫填海,从万里长征到伟大复兴,从积贫积弱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强国。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就是依靠的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和扎实苦干,依靠的就是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一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它不仅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贯彻落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更是当代青年成长成才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不管是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处在改革开放大发展时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都是在不断奋斗中获得的。特别是处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我们有着许多重大的发展机遇,但是也意味着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如果在新阶段,当代青年没有勇于拼搏的精神、敢于刻苦奋斗的勇气,缺少坚韧不拔的韧劲,却好逸恶劳、贪图享乐,便难以取得自己事业的成功,更别谈中国梦的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越到关键时期,距离实现中国梦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松懈,越要发挥艰苦奋斗精神。“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广大青年不仅要把艰苦奋斗的环境作为磨炼自己意志的机遇,更要有脚踏实地、水滴石穿、敢于拼搏的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社会发展永恒的话题。在2050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中,创新型强国是重要战略目标。创新驱动、创新发展、创新科技是当今时代国际竞争的一大热点,诸多国家在科技前沿问题上纷纷掌握制高点,占据科技竞争的先机,以求在更高层次上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创新人才是创新科技的第一资源,创新人才的培养才是建设科技强国、创新型强国的根基。创新人才的培养才是国家长久发展的百年大计。因此,当今时代的青年应该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用自己卓越的创新能力为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

三、新时代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启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导,注重掌握青年意识形态领导权

2018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马克思主义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历经170多年的岁月沧桑,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包容性、与时俱进性等一系列理论品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今天仍然绽放出勃勃生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一直坚定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带领着广大人民群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引领着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一步步取得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人民的解放。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具有更为重要的指导建设性作用,需要对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一代加强思想意识引领,以保证其正确的价值观念。

意识形态建设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强大凝聚力、团结力的重要基石。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上、价值观念上、奋斗目标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对于国家社会的发展必定具有无比强大的推动力。青年一代作为未来国家的主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对其思想上进行教育引导,使其朝着社会主义前进方向进行努力奋斗。此外,这是一个全球化不断深入、各种文化交互激荡的时代。青年阶段其价值观念正处于形成时期,意识形态的构建比较薄弱,对于各种文化思潮的甄别能力也比较欠缺,需要我们对青年进行思想上、理论上的教育。在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要重视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灌输”。对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知识的“灌输”不仅能够提高其思想觉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思考、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更能够使广大青年认识到我们现在所走的道路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之路。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以“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激发广大青年的斗志,引领青年的思想意识形态,激励广大青年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积极建功立业。

(二)注重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引导广大青年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来源,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定实现的信念和决心。对广大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最根本的是对其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教育。

坚持道路自信就要引导广大青年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立足本国国情,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理论自信,就要让广大青年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紧紧围绕“怎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命题形成的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理论认识;坚持制度自信就要让广大青年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中国特色道路之上,形成于中国特色理论指导之下,符合中国国情,是实现人民群众真正当家做主的根本制度;坚持文化自信就要大力弘扬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广大青年对我国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对广大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本质是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不仅仅是青年成长成才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精神动力支持,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性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这四点内容是当今青年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路径。“勤学”是好于学习、勤于学习、乐于学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修德”即加强自身品德的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要求,不仅要注重公共道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更要注重道德实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明辨”即能够明辨是非。面对当今世界信息多样化、文化融合日益复杂化,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的全球现象,当今青年要不断提高甄别良莠文化能力,增强自我防御意识,坚定文化自信。“笃实”即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要坚持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要求,扎实干事,踏实做人,在艰难困境中磨炼自己的意志、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思想水平。加强对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系到我国社会前进发展的精神动力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教师要以“四有”为基础,做好学生路上的“引路人”

高校是广大优秀青年的聚集地,高校是对广大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场所。对广大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教育过程的主导者——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心学生、引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道德修养、基础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甚至决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高校教师是建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是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对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標的实现、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对于人才强国的建设起着导向性基础性的作用。面对高校教师的特殊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教师提出了四点要求: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四点要求,是高校教师做好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点。“有理想信念”是指高校教师要为我国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明确自己身上肩负着传递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肩负着为学生答疑解惑、给予人生向导的社会责任。“有道德情操”是指高校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率先垂范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有扎实学识”是指高校教师具有渊博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通用的基础知识,能够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扎实的学识”是开展教育工作的基础,是培养基础人才的关键。“有仁爱之心”即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名学生,促成学生的成长进步;以仁爱之心开启每一名学生的心灵之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四有”不仅是基于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角度对高校教师提出的要求,更是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立场上,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强国的高度,对高校教师提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应该以“四有”作为自己努力奋进的目标。

(责任编辑:姚丽)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