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巍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建设能够满足各校区协同发展需求,构建一个智能、灵活、运转高效的智慧校园信息服务系统的方案。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发展是教育领域发展变革的趋势,有利于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形成灵活多样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提高办学水平和优化学校管理,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发展能够适应新时期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的需要、以及学校管理、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需要。
关键词:成人高校;智慧校园;管理服务;信息化
1. 信息化建设背景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八项信息化重大工程,都与教育信息化发展息息相关,并将教育信息化列入九项教育现代化重大工程,强调要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引下,先后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当前我国的国际化进程正处于历史的关键时期,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推进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是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必经途径,是保障当前成人教育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推进经济全面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大力推动成人教育信息化能够有效、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使成人教育受众能够获得全面、完备、均衡和完善的教育资源,为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优质的教育网络信息资源,促进现代远程成人教育和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2.成人高校生存现状
随着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十九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专题报告,[2]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国教育水平逐年提升,普通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继续深造专本科学历的需求逐年减少,从而成人教育生源也呈现下降趋势。成人教育面向社会招生,面对的生源不同于普通高校。以北京开放大学宣武分校2015年至2017年的招生情况为例,15年233人,16年181人,17年106人。可以基本看出成人教育招生总体呈现下滑趋势,虽然18年全年招生情況比17年略有好转但整体趋势依然呈下滑趋势。
[3]成人高校不同于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是为社会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的场所。在这种成人教育生源呈现下降趋势的背景之下,成人教育需要打造以终身学习为目标的学习环境,打造学习型社区。
由于成人高校生源锐减,导致办学成本提升,这种现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很难得到改善。成人高校教职员工相对较少,一人多岗身兼数职的情况比较普遍,趋于扁平化管理,任课教师与学生间、教师与教师间、学生与学生间传递信息资料通过微信群、QQ群或网盘,信息安全和扩散范围很难把握。
3. 成人高校信息化现状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全国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却一直未能得到重视,关于成人教育的信息化方式和途径一直存在较为模糊的认知,在制定成人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方案时,也未能与国家的整体规划或地方的统筹规划相调配,在政策层面上没有凸显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不同,在服务和政策支持上缺乏一定的力度。
3.1. 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有限
教师队伍是推动成人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原动力,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不高,严重制约成人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发展。首先是教师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协调性等方面认识还不够。很多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不敢大胆尝试。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导致了思想和行动上的偏差。认识的不足、信息化概念的不清晰造成了成人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利用仍然处于初级层次,有些信息化设施设备成为摆设,给信息技术的推动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其次是教师整体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偏低。造成成人教育教学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不高的原因一个是大多数教师均来自非计算机专业而对信息化设备驾驭不够好。另一个就是成人高校对教师在信息化培训方面不系统。只有解决教师自身驾驭信息化设备的能力,才能推动成人教育课程教学的信息化,从而推动整个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
3.2. 成人高校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
教学、科研和实验等多个环境的契合度不高,整体而言,当前很多院校的教育信息化仍然停留在将课本中内容照搬到多媒体平台上,传统的课本宣读方式仍是成人教育信息化的主流方式,将大量的优质资源排斥在外,优质的信息化课程资源未能与学生的实际操作平台和实验平台相结合。
4. 智慧校园需求分析
4.1. 总体发展需求
信息化2.0时代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各校区协同发展需求,构建一个智能、灵活、运转高效的校园信息服务系统。
校园信息化系统要能实现快速、准确的获取校园中人、财、物和教、学、研、管业务过程中的信息,通过综合数据分析为管理改进和业务流程再造提供数据支持,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实现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
通过应用服务的集成与融合实现校园的信息获取、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结合大数据分析,从而推进智慧化的教学、智慧化的科研、智慧化的管理、智慧化的生活、以及智慧化的服务的实现进程。而其最终目标就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
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发展是教育领域发展变革的趋势,有利于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形成灵活多样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提高办学水平和优化学校管理,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发展能够适应新时期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的需要、以及学校管理、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需要。
4.2. 功能应用需求
4.2.1. 加大力度建设成人教育教学资源库及其平台,实现成人教育教学平台信息资源共享
成人院校的教育教学网站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构建教育资源教学库时,要时刻保持以《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为蓝本,以实际教学、媒体化方法、实验仿真教学和在线学习为重心,推进课程资源的优质优化,在优化教育资源库统筹建设的同时,推动信息资源的平滑转化,从当前结构化的离散型数据资源向结构化的主题丰富性资源进行平滑过渡,在知识形态上从单一不变的技术性资源向动态智慧型资源迁移,整体的管理方式由集中性资源收缩方式转而向开发性资源共享方式进行平稳过渡,力求课程资源的多样性、丰富性、生动性、灵活性和共享性。构建多门类多元素的课程学习资源,保证成人学生能够获得丰富、有效的学习资源,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4.2.2. 提升成人教育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建设具备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成人教育师资队伍
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因此,当务之急是做好师资的信息化培养和培训。从根本上讲,教师队伍的素质深刻影响成人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整个成人教育事业的成败。无论教学方法如何改革,无论教育政策如何要求加快成人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成人教育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教学的能力都是成人教育信息化的最直接、最原始的动力。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的师资力量是一所成人院校成功和进步的标志,在保障当前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努力培养和发展一支具备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的师资力量,加快推动成人教学信息化的进程是当前成人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重点。按照专业教师的学科不同、年龄不同,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工作。培训的要义首先要对教师的认知理念进行培训,推动成人教育的整体事业全新的发展,打消他们对计算机的偏见。成人教育师资队伍的信息化教育理念、认知、能力能否跟上设施设备更新的步伐,适应操作软件升级的节奏,是开展成人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步。在信息化服务教学的意识形成后,逐步进行专职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训,着力于培养成人教育教师应用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的能力,逐步更新培训内容,强调学以致用,加强学习过程的监督和学习成果的展现、技术交流与研讨。最后,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成人教育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4.2.3.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成人教育信息化办公平台
信息化建设最依赖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支持。硬件资源是指信息化中需要的一些必须的硬件设备,软件资源是指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师资力量。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兼顾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以可靠的硬件资源作为支持,同时吸纳更新鲜的互联网资源和信息化资源作为成人学生的实践资源,构建以多媒体设备、教学实践设备和互联网在线学习为主流的信息化硬件平台。在推动信息化软实力的同时,一方面要加强原有师资力量的稳定提升,一方面要吸收外来新鲜的资源作为提升,为当前的环境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血液,在进步中前进,在前进中进步。成人教育的信息化不仅包括硬件设施的信息化,还包括所有的用户界面。在加强硬件管理和资源库建设的同时应着力建设用户平台。最终应以成人院校的网络平台主页为轴心逐步建成对外宣传界面、对内教学资源库、在线教学系统、在线测试系统、行政办公系統等子系统群。逐步开展各教研组、各学科的课程教学网站建设,大力提倡成人教育教师建设个人课程教学网站,链接到网络学习平台,随时可以浏览课程相关学习内容和信息。成人院校还要逐步实现和完善教务教学管理、学生成绩管理、招生信息管理、学籍学历管理、政教管理、教研管理、后勤总务管理等综合性信息化应用,达到成人教育工作业务的综合性、共享性信息化管理,各部门实时共享信息数据,消除“信息孤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纸化办公,极大地提高成人院校日常管理与教学工作的效率。
4.3. 特色发展需求
4.3.1. 互联网+教研
开展各学科老师广泛参与的的“互联网+教研”的课题,通过课题推动,让教师教研更加便捷、高效,教研全过程的数据跟踪,每一位教师的参与程度更深,提升教师的学习热情和专业素养提升。
4.3.2. 互联网+课程
开展“同备一门课、同上一门课、同学一门课”项目,尝试从全校全系统资源整合下,借助平台完成教学组织模式的创新。将试点学科的内容进行细分,让教师分工协作,做精品课程,开展“双师服务”,各班级同上一门课,主讲、助教协同完成,让每一堂课都是精品课,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4.3.3. 互联网+教学
开展“互联网+教学,混合式学习”项目,推动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素养和能力的提升,通过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项目式学习,促进教师去思考,去实践,去改变,实现从教师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改变。
4.3.4. 互联网+评价
开展多元智能综合评价,以学生培养,教师成长为主线,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过程评价与专业测评相结合,自动采集与手动采集相结合,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探索针对因地制宜、实用性强的评价指标,全员参与,形成更加有效的评价体系,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形成班级评价报告、个体评价报告、学业评价报告、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体质健康评价报告等,量化自我,正向激励。
5.智慧校园方案建设思路
5.1. 建设理念
纵观整体,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历经多媒体化、网络化、数字化以及正向目前倡导的智慧化过渡等一系列发展过程,其信息化建设水平已有很大进步,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所致,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5.1.1. 信息化系统规划还不够完善
目前信息化覆盖还不够全面,不能将校园的各个层面的业务应用进行信息化。
5.1.2. 各类教学资源相对独立,缺少共享机制。
缺少一个统一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不能很好的与其他院校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信息孤岛”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5.1.3. 信息化系统分散建设,缺少统一的管控平台。
校园信息化建设多是单系统分散建设,缺少互联机制,不能进行集中管理,存在重复建设情况,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系统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5.1.4. 缺少多样化的应用服务体系
校园的信息化系统,跟不上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实际业务需求,系统平台的开放性程度不高,不能很好的实现按需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满足广大师生的迫切需求。
基于以上这些普遍的问题,结合未来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借鉴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智慧校园建设经验,对学校规划提出“智慧校园”的建设理念。
“智慧校园”是通过无处不在的智能化传感器组成的物联网,实现对物理校园的全面感知随时获取信息,并通过网络技术实现物联网的整合,借助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技术对感知信息进行智能的分析和处理,对智慧校园中的各种需求做出预测和智能的决策,提高校园教学、管理效率,创造一个高效、智能、幸福的校园环境。
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信息机器、信息技术的引入过程。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是以信息的观点对教育系统进行分析认识的过程。在这样的基础上指导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才是真正的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是一个整体的管理和应用平台,其建设思想主要以面向服务为中心,覆盖范围包括:校园管理、教学过程、校园生活等方面。
5.2. 建设目标
实现校校融合、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保障有力的基础支撑环境。将人、设备、自然和社会各因素之间互通互联,并且他们之间互动的方式更智能化,他们之间的任何互动都有助于促进人、信息系统、设施环境三者之间的数据的完美融合,使校园的运转能够更透彻的感应、衡量和调度。
实现快速、准确的获取校园中人、财、物、教、学、研、管业务过程中的信息,通过综合数据分析为管理改进和业务流程再造提供数据支持,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实现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
通过应用服务的集成与融合实现校园的信息获取、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从而推进智慧化的教学、智慧化的科研、智慧化的管理、智慧化的生活、以及智慧化的服务的实现进程,有利于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形成灵活多样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提高办学水平和优化学校管理,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发展能够适应新时期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的需要、以及学校管理、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需要。
5.3. 建设内容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具體建设上应整体规划,分步建设。
5.3.1. 总体业务模型
如上图,通过智慧校园云平台,一方面将各个学校、教学点的业务应用融合打通,另一方面通过与外部联盟学校、友好学校、国家、省、市级资源的打通,将构建起开放的、可持续的、融合共享的智慧校园生态。
5.3.2. 系统架构设计
如上图,整个智慧校园包括了:
一个数据中心:包括数据层,实现学校核心数据的采集、存储、交换、建模、分析。
二大基础支撑:包括感知层、网络层、云存储、云计算、应用平台层。
五大应用体系:包括管理应用体系、教育教学应用体系、评价应用体系、公共服务应用体系、大数据应用体系。
5.3.3. 系统网络结构
智慧校园网络结构分为接入层、汇聚层、核心交换层、数据管理层。
5.3.4. 打造融合、智能、泛在的硬件基础支撑环境
按照高标准构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打造网络带宽和服务能力,并对接区教育局及区大数据中心,建立教育信息化“云服务”架构,高度整合各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双网络环境下,全方位的教育“云分享”服务,并建立面向国际的资源分享和视频交互系统。建设融合的“一柜式中心机房”,所有设备集中管控。将网络设备、计算设备、存储设备等虚拟化、池化。
通过全新的软件定义网络形式,提供具备快速性、安全性、可扩展性的一站式轻型数据中心;
实现内网安全防护、流量控制、安全审计、无线接入的效果,确保内网办公高安全和高可用;
提供服务器虚拟化平台,通过虚拟机的方式承载包含录播系统等多个业务系统在内的教学应用;
统一管理界面,包含上网行为管理、防火墙、VPN等传统安全设备,还可以虚拟路由交换、无线控制器、以及与UPS,精密空调联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 人民日报. 深化改革,为教育发展装上强大引擎2018年9月
[3] 周婧. 成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计算机房管理探析 201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