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教师在设计课程时也要注意体现出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十分注重课程的相互关联性,尝试展开语文整体教学。我尝试找出课文中具有相互关系的部分,将课文组合成相对独立又有内在关联的阅读组。这样就能展现出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引导学生运用联系法、对比法等方法分析课文,自主感悟课文中的隐性逻辑关系,从而促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一、寻觅明显共性,一线串珠
“一线串珠”的方法是展开整体化教学的好方法,使用这个方法能将一些有明显共同点的课文放在一起进行教学。我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将各种课文整合在一起,如可以将具有相同内容的课文整合在一起,也可以将运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课文整合在一起。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可以尝试找出这些课文中的共性,这样学生就认识到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阅读的效果会更好。
在指导学生学习六年级下册第6课《北京的春节》时,我便将其和《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等课文整合在一起,鼓励学生展开思考,说说这些课文的内容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发现这些课文都是展现民族风情的文章,虽然描写的角度有所不同,但是写作的目的都是为了介绍民风民俗。我鼓励学生说说每篇文章的写作内容有何不同,学生发现《北京的春节》展现的是节日的情景,《藏戏》展现的是少数民族的戏剧,而《各具特色的民居》描写的是建筑物。这些作品都展现了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特点,展现了对于祖国山河的讴歌。我还鼓励学生说说这些文章的写作手法有什么共同点,并思考如果要让其创作一篇同类型的作文,自己会如何选择写作的题材,会如何设计写作的角度,会从哪些方面入手展开写作。这样就促使学生用“一线串珠”的方式找到文章的共性,提高读写能力。
在“一线串珠”的学习中,各个文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学生可以分开展开学习,此外,还可以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围绕其展开分析。这样学生的学习就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更合理地学习重要的知识点。
二、发现文本差异,比照阅读
比照阅读指的是同时将几个小文本放在一起进行比照,尝试找到其中的文本差异点,在相似点上入手进行比较。这样的学习能让学生更敏锐地看到文本中的差异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在指导学生学习六年级下册第2课《匆匆》时,我鼓励学生将其和《桃花心木》放在一起进行阅读,并让学生展开比较,说说这两篇文章的异同点是什么。学生发现,这两篇文章虽然都是散文,但是写作的手法却有显著的不同。我鼓励学生首先抓住文章中的关键性词句进行分析。学生发现:“这两篇文章虽然都写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但是《匆匆》主要用的是问句的形式,用问而不回答的方式展现出跳跃性,给人一种诗一般的感觉。而《桃花心木》一文则并不具有这样的特点。”还有学生认为:“这两篇文章都展现了对于生活的感悟,但是《匆匆》用的是隐喻的手法,展现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情,而《桃花心木》用的是借物喻人的方式,展现对于人生的感悟。”在这样的对比中,学生对于两篇文章都有了更深的认识。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而利用比照阅读的方式却能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中,在比较中加深对于问题的理解。运用比较的方式能促使学生进行有一定深度的分析。这样学生
三、尝试迁移应用,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也是一个利用文章间相互关联性展开阅读教学的好方法。利用这个方法能让学生拓展阅读量,尝试展开迁移和应用。我鼓励学生围绕课文的内容展开拓展阅读,并尝试联系生活体验进行深入感受。同时我还尝试将读写结合的方式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形式进行举一反三的写作,在应用中提高语用能力。
六年级上册第5课《詹天佑》和第6课《怀念母亲》都以人物作为写作的内容,我在教学中尝试将如何展现人物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我首先鼓励学生阅读《詹天佑》,找一下作者选择了哪几件事情来展现詹天佑的形象,然后又鼓励学生思考文章如何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詹天佑。在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后,我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怀念母亲》等其他写人的文章,尝试自己找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最后,我又引导学生展开迁移和应用,尝试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如同学、老师、家长等,选择能展现其人物形象的具体事例,并合理描写其语言、动作、心理,展开人物类记叙文的写作活动。
学者奥苏贝尔认为,任何知识学习都必须含着迁移的内容。其中,正迁移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尝试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不仅展现了文章之间的关联性,同时还将听说读写等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融合在一起,教学效果会更好。
在小学語文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课文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将有相似点、可比性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整体化教学,将促使学生逐步生成整体意识,避免零散化的阅读。学生的阅读效果会得到显著提高,进而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店埠学区中心学校(23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