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学科专业类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9-10 07:22高晓平黄现青孙灵霞张平安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对策

高晓平 黄现青 孙灵霞 张平安

摘要:为提高人才适应社会的能力,减少教学资源浪费,通过调研部分高校食品相关专业类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内容,对专业类课程设置及内容重复情况出现的原因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参考国家教学标准、突出自身办学特色、归类合并相应课程、重编修订专业教材、教学研讨合理分工、适当删减传承有序、教学方法推陈出新、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等措施,对避免学时浪费、减少知识重复讲授提出可行对策。

关键词:食品学科;专业类课程;课程设置;对策

一、食品学科专业类课程开设现状

我国和食品相关的本科专业主要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检验等。随着食品工业迅猛发展,分工日益精细,食品学科在研究范围、内容、方法和深度上发生深刻变化,这就要求在培养食品学科人才时,应充分考虑形势,合理安排专业类课程的内容和教学,为培养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在动手实践操作方面能力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智力支持。经调研,我国部分高校开设的食品专业类课程及课时安排的专业类课程主要包括食品生物化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化学、食品卫生学、食品检测技术和食品分析等课程(见表1)。

二、食品学科专业类课程开设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统一标准

每一学科专业类课程的开设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食品学科也不例外。通过调研和查阅全国部分设置食品学科院校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发现其专业类课程的开设没有统一的规划,同样一门课程在某一院校被当作必修课开设,而另一院校有可能连选修课也不是。即使是在开设该门课程的院校,其内容也大相径庭。如,食品毒理学在一些院校中被作为专业类课程开设,而部分院校要不没有这门课程,要不将其设置为选修课。又如,某些院校开设的食品快速检测技术仅有30学时是理论而没有实践,基本上是一些纯知识性的介绍,不涉及具体操作。课程设置较为随意的结果,一方面使学生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不明确,造成对学习不重视甚至发生厌学现象;另一方面使仅重视操作的部分食品专业人才理论基础欠缺,使相当多的毕业生虽然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少创新意识,只能停留在初级工的阶段。

(二)内容重复交叉

食品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存在于食品中有毒小分子物质的种类、含量、分布范围、毒性及其毒性反应机理的科学,原是毒理学和食品卫生学的一个组成部分。20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粮农组织和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提出应以食品安全性评估为重点,将食品毒理学从食品卫生学科中单独分离出来。但是,当前作为教材的《食品毒理学》第二篇内容和《食品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部分内容重复(见表2所示)。此外,《食品生物化学》也涵盖了《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及《食品分析》等教材的内容,可能重复的内容见表3。虽然这些课程讲授侧重点不同,但还是造成了学时浪费,使得学生对这些课程的理解容易出现混乱,同时,由于部分课程内容的重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浪费学时,还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一)参考教学国家标准,突出自身办学特色

随着2018年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出台,其中关于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学质量以国家为标准,为各相关高校指出了明确的办学原则、思路和方向,尤其是在专业类课程和专业课设置上提供了适用于理工类、农科类、医学类等不同院校的不同范本,对不同课程提供了参考学时,这对课程设置规范化标准化起到引领作用,规范了相同课程学习时长,避免不同高校在安排相同课程时因学时各不相同带来的教学质量不平衡的问题。

《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强调了各高校应依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组织、评价原则等方面积极进行多样化改革,同时,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多样化人才培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第一,各高校可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和学校学科特色及科研优势,制定针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在学分分配、课程模块设置、实习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适当调整,体现学校专业特色,进行多样化培养;第二,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构建特色培养模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相应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培养;第三,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特殊专长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法,建立个性化培养模式,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第四,探索通过辅修、双修第二专业等多种途径培养复合型人才;第五,探索中外合作培养模式,建立国际交流及联合培养机制,增加双语课程及全英文教学课程的开设比例,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二)归类合并相应课程,重编或修订专业教材

由于部分专业类课程在开设时,各个院校之间缺乏沟通,教材编写吸纳各方面的建议较少,全国没有统一适合于某一专业的权威成套教材,因此,各专业类课程之间交叉重复较多,所以,可以考虑将食品学科部分专业类课程进行合并。例如,可以把食品生物化学和食品化学、食品原料学和食品营养学、食品分析和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分别合并为一门课程;将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安全学、食品卫生学、食品毒理学合并为一门课程等。一方面能节省学时,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另一方面便于实验的统筹安排,同时,通过延长课程学时使教师能更系统、详细讲解重难点,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

将教学内容相近的专业基础归类合并之后,由国家教指委、出版社和各个高校牵头组织相应专业类课程教材的重新编著或者修订,出版一批适应新形势、反应新知识、避免旧重复的创新型高校食品学科专业类课程教材。优化配置师资队伍,让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副教授带领具有博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团队,理顺教学思路,更新教材使用,改革教学方法,把最新最前沿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

(三)教学研讨合理分工,适当删减传承有序

鉴于上述对策在实行时涉及到培养计划修订、教材编写、学生课时、任课老师等工作安排具有一定难度,也可以采取对部分专业类课程进行重新配置的方法。也就是将本专业所有基础课和专业课老师集中进行研讨分工,某一课程与另一课程有重复内容的时候,该任课老师之间进行协商,前期学过的内容后期就不要再讲或者有针对性讲解,真正做到删减重复内容,合理传承有序,这样避免学生重复接受类似知识。

(四)教学方法推陈出新,建设在线开放课程

很多专业类课程授课时间较长,但授课方式较为单一,多以课堂授课形式进行讲解,不便于学生随时随地预习、复习。为跟上当前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新形势,可以将众多专业类课程建设为在线开放课程,增加虚拟仿真实验室项目,配合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便利性和学习效果,而且随着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应用,也可以对教师起到一个督促作用,与其他相似专业类课程的在线课程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取长补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总之,教学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要适应形势的变化合理设置专业类课程。既要遵守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又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下大功夫进行优化组合,突出办学特色,归类合并相关专业类课程,重编或修订相应教材,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掌握前沿的理论知识,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扎实的基本功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培养出具有竞争能力的人才,以便更好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復兴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