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峰
摘 要: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使用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如何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能力、智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高效
新课程变革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其中包括信息技术的使用,每个老师都能制作一些课件,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是新课程变革的要求,同时也是我们课堂教学工作的需要。如何应用好信息技术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我们不断思考、探索的问题。
一、合理有效使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课堂教学
(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向往,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并获得快乐和享受,是我们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孜孜以求的,有些教学内容只有经过直观展示,学生才能理解和接受。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信息的载体和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不仅可以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应用课件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课时,就可以用课件制作两个圆,让其中一个向另一个靠近,从而形成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既生动又形象。
(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发创新思维
数学知识的教学本身是比较抽象的,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数学知识进行演示,可以使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具体,形象而直观,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制作时要演示与交互共存
在数学教学中,无论概念的引出,定理的推导,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都需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最后形成对概念的理解,形成学生自己对数学定理、数学问题的看法。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把几何图形、函数图像做得形象、生动、直观、准确,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几何函数之间的关系。但我们还应该把制作的演示与学生的动手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之后观察演示,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这样的数学课件,既能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又注重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数学意识的培养与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四)课件要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切忌面面俱到
多媒体课件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而设计的,不是简单的“黑板搬家”“课本拷贝”,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设计应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和对课本知识进行扩充。数学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是计算机代替不了的,有些数学内容,教师必须亲自书写。像几何中的作图题目、几何证明过程、代数中的演算过程等。
二、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不能让计算机辅助教学完全代替教师的工作
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是有血有肉的学生,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接受能力,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程序,这是计算机所不能做到的,它无法与学生进行感情上、思想上的沟通交流。现在有的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上课只是将一些文字性的东西做成幻灯片,甚至连板书的内容都移到幻灯片上,通过计算机向学生放映,此时教师成为了放映员,有一些东西学生还没有看明白就已经换到下一页了,试想,一堂没有任何板书的课怎么能成为合格的课,又怎么能让学生牢固地学到知识?
(二)过分依赖现代信息技术,造成学生兴趣迁移
数学课堂教学,不能片面追求信息技术使用的次数,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并不是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手段,而是要做到有机结合,协调互补。如果为了增加所教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一味增加视觉效果,忽视学生动手操作,画一画、量一量、练一练等体验过程,这样不仅不能增加学生的兴趣,反而会分散注意力,降低教学效果,失去信息技术教学的优越性。
(三)偏重学生与信息技术的交互,而忽视师生情感交流
每个有经验的教师,他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一个眼神,都能和学生息息相通,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果过分偏重信息技术,造成老师忽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愉悦和情感体验,学生面对的是冷冰冰的机器,缺乏人与人之间直接的、生动的感情交流,长时间下来,会阻隔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使用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如何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力求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继续尝试与探索,继续寻找最佳途径,促进学生能力、智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 曹磊.初中数学课件制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期刊网,2013.
[2] 张蔚.《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2011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