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2019-09-10 07:22杨艳萍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高中生核心理论

杨艳萍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推进,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下中学课程教材教学改革的最为热门的话题,一些专家学者把核心素养作为素质教育再出发的起点,甚至把其当作寻求国民教育基因改造的关键DNA。就学科教学而言,落实好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无疑是保证学科教学正确价值定位以及取得教学实效的关键一环。在这一背景下,高中政治也形成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律意识和公众参与四大核心素质,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因此,高中政治教学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只有通过教学创新,才能在教学中体现出四个核心品质。

一、创新高中政治理论教学形式,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

培养政治认同感,是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教学的首要内容,政治认同感是指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对政治课程的学习,能够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认同我国现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认同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中政治理论教学往往是高中政治效果好坏的重要体现,理论教学好则其课堂氛围浓、教学效果好,反之亦然。换言之,在政治认同素养下推动高中政治理论教学的创新,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优越性,是每一个高中政治教师理论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高中政治理论教学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理论论述话语要主流化、理论论述逻辑要民主化、理论论述结果要自然化。只有做到这三者,高中政治理论教学创新才能实现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合理性。

二、创新高中政治课堂讨论形式,培育高中生科学精神素养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发展科学精神,是高中政治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应有之义。随着各种新媒体的运用与自媒体的兴起,高中生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往往显得自信不足。这是典型的科学精神与理性思维的缺失。

高中政治是一门思辨性与探究性很强的课程,政治教师要通过课堂讨论形式的创新,引导学生自觉进行自主探究,培育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时,能够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理性的解释、判断和选择,以负责的态度和行动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但从现实教学来看,由于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的繁重,课堂讨论往往是几个学生发表看法教师小结的流于形式,要不然就是偶尔开展探究性学习或辩论活动。这样的政治课堂讨论,学生参与度不广、参与热情不高,其效果可想而知,科学精神的培育也等同于一句空话。

为此,在课堂教学方式上我们做出了辩论式教学的创新策略。辩论式教学一般每单元一次,在每个单元学习任务结束后,在学生对本单元内容进行系统性学习和整体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基于课程内容的思想疑点和理论疑点确定辩题,进行分组辩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理性思辨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例如在《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单元教学结束后,我们组织了以“是精神决定物质,还是物质决定精神”为主题的辩论比赛,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为正、反两方辩论组和评委裁判组,正方和反方各由四名学生组成,剩下的学生作为评委裁判,老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参加。真理不辨不明,辩论中,学生查找资料,拓展阅读,整合知识,引经据典,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对提升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科学理性辩证的思维品质,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语言运用的能力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此外,辨析类试题作为高考的重要题型,我们在课堂试题训练和单元试题练习中,一般都会安排观点辨析类试题,训练并培养学生理性的精神和辩证的思维,也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

三、创新高中政治法治模拟平台,培育高中生法治意识素养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遵从,是关于法治的思想、知识和态度,主要包括权利义务意识、规则意识、程序意识等。在高中政治四个必修模块中均涉及有法制的思想和知识,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帮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树立法制意识。让学生树立宪法至上、法律权威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制观念;使会学依法行使权利和依法履行义务,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法制习惯、认知和情感。

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我们首先在课本内容上确定了重点章节和重点框题。主要有:《经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正确对待金钱、企业的经营者、新时代的劳动者、征税和纳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公民政治权利与义务、我国公民的政治參与、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文化生活》中的走进文化生活等,这些教材内容在教学安排上突出法律知识、法律思想,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在教学方式上的选择上,我们确定了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涉法案例,如知假买假、企业恶意欠薪、知识侵权、网络言论、反腐等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剖析,增强学生的法律观念和法治意识。

四、创新高中政治实践活动形式,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

公共参与能力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公民履行政治责任的基本素质。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中生要培育公共参与素养,就必须从实践活动中获得养分,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公共参与的作用。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来看,公共参与既是社会责任的表现,又是公民社会建设的主要方向。而高中政治在创新调研实践活动中,不仅有助于对调研实践内容有更好地了解,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公共参与素养也渗透于其中。联合国为进一步让青年学生了解联合国运作,每年也会进行青年学生运作实践活动,也正是积于此开展的项目。

在我的政治课程中,根据提升公共参与能力的目标,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教学中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中,针对性地设计了很多公共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参加公共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了承担社会责任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了解到了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方式和规则,锻炼并提高了通过对话协商、沟通与合作表达诉求、解决问题的社会行为能力。

总之,在即将到来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我们的政治教学方法和策略必须进行适应性调整,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输送更多具有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人才。

猜你喜欢
高中生核心理论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盛满理论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