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兴 张亮 李娜
摘 要:项目学习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和课程形态。将项目学习运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将课堂教学与社会教育紧密联系起来,贯彻并落实STSE的教育思想。本文以项目学习的形式设计了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的教学方案,包括项目的任务设计、实施步骤、时间分配、成果展示和评价等内容,提供了一个流程完整、可操作性强的项目学习实施方案,并提出了高中化学项目式学习方案的设计应做到选题明确、教师积极引导、以学生学习内驱力促进项目实施等建议。
关键词:高中化学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项目学习 实施方案
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课标的‘习得性’项目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FHB170581)
一、设计项目的背景
1.从课堂走向社会,是一个意义重大却很难完成的目标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有三节内容:“1.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2.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3.功能高分子材料”。在我们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本章的重点在第一节,后两节的内容靠学生自己阅读进行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将“科学教学”与“社会”“环境”割裂开来,不符合STSE教育思想,也无法落实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与教材设计的初衷以及科学教育的目标存在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教材中大篇幅的文字介绍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第三,教材选择的STSE切入点与学生的真实生活情景联系不紧密,学生缺乏学习动机。
2.“校服的改良”是一个良好的STSE切入点
学生对于现有校服存在诸多不满意,但抱怨、责怪却解决不了任何实质性问题。如果能够将学生的角色由“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那么一方面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巨大的驱动力,另一方面学生也将有可能对校服的改革真正起到推动作用。
3.项目学习是一个突破教学瓶颈的有效途径
项目学习教学方式,实现了授“渔”和“鱼”的结合。精心设计的项目学习通过拓展性的、积极的学习挑战,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极大的满足。这种满足不仅来自知识学习的成就感,更来自学习技能的获得和对于社会活动的真实参与。项目学习的特点和优势,决定了它是当下突破这部分内容教学瓶颈的最有效的途径。
二、项目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基于以上背景,我们设计了项目学习课题“我的校服我做主”。
1.核心知识
(1)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了解链节和单体的概念。
(2)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3)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结构、性能和用途。
(4)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2.驱动问题及预期成果
(1)驱动问题
这一项目的本质问题有:有机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合成方法有哪些?它们有怎样的结构特点?它们有怎样的优异特性以及缺点?它们的应用范围有哪些?
基于以上问题所形成的本项目的驱动问题如下:你将如何改良中学生的校服?
驱动问题的设计是对本质问题的体现,它没有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具体的指向,但是学生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本质问题出发,并结合生活经验和實际需求,可以很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2)预期成果
本项目的设计预计获得“解释说明”和“制作表现”两大类的成果。
解释说明类成果主要通过PPT报告形式展现,内容包括:①常用的有机高分子服装材料的介绍,包括其合成工艺、性能优劣以及实际应用;②新校服的设计理念、材料选择以及新功能的加入。
制作表现类成果主要是:①校服设计手稿的绘画、校服小样的制作;②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校服并进行服装秀表演;③形成1~2套完整的校服设计方案,为学校新校服的制作和购买提出合理的建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呈现作品效果。
3.任务安排
任务1:校内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见图1),了解同学们对于现在的校服的看法,它有哪些让大家觉得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
任务2: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分为三部分:
①主流衣物面料的调查(见表1):鼓励学生回归家庭、走入市场,查看衣服的水洗标,认识目前常用的衣物面料,并通过与导购聊天、查阅资料等方式对于这些常用面料的物化性质进行调查和统计。
②新型面料的调查(见表2):走访市场,查阅文献,浏览网络,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了解新型的功能性材料,并尝试根据面料的特点设计其针对性的用途。
③了解其他国家、国内其他地区的校服款式(见表3)。
任务3:设计方案
根据调查结果,项目学习小组成员进行分析和商议,确定小组内人员分工,设计活动的过程和方案(见表4)。
4.实施过程
因为这个项目的设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都非常高,项目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发布项目主题,开展入项活动,进行校园调查。
实施时间:第一周
校服是中学生日常穿的最多的服装,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校服。你喜欢你现在穿的校服吗?为什么?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参与到新校服的设计和制作中来,你会对目前的校服进行怎样的改良呢?
全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午餐时间,在食堂对全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完成校内问卷调查;问卷回收之后进行结果统计,主要统计出学生们对于现行校服在面料、款式方面的看法。
本次调查共回收302份有效问卷,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女生对于校服的关注程度要更高一些。学生普遍想要在目前校服的基础上,对材质和款式进行改进。
(2)社会调查,将面料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认识有机高分子材料。
实施时间:第二周
本项目的本质问题是基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相关知识,所以学生要对社会调查的结果有目的地进行筛选,识别出有机高分子材料。本项目是对校服进行改良,那么对于面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将这些面料从成分、功能、价格、可替代性等方面进行分类和对比。所以本环节的实施过程分为以下几步:
①将面料按照化学组成分为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②将面料按照性能特点进行分类,如透气性、耐磨性、特殊功能等;③从性价比的角度出发,研究不同面料的可替代性。
这一环节的实施,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分类方法,并使用相关的技术工具,如搜索引擎和表格工具等。
学生通过调查得出结论,现代衣物使用的面料中合成纤维的应用比例较高,且价格便宜;新型面料的应用赋予了衣服更多的功能性特点,在生活中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3)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用作校服的面料。
实施时间:第三周
根据校服在使用过程中不同部位的磨损情况和功能要求,考虑面料的价格,选择相对应的性价比最高的面料。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对信息的汇总分析和二次加工的能力,体现了化学学科中“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
(4)设计校服
实施时间:第四周
根据学校生活的真实场景,每个小组设计至少两套校服。①校服的设计应强调实用性,基础的功能应该完备,选择合适的面料;②校服的设计应考虑整体性和美观性,设计的校服应该是成套呈现的,风格统一;③校服的设计可以适当加入一些高科技的功能,如防丢、定位功能、运动数据统计功能等。学生设计的校服整体风格偏欧式学院风,部分小组则注重传承中华文化,设计了汉风校服;针对体育运动设计了运动校服,校服的细节设置充分体现了学校特色。在面料的选择方面,针对中学生运动量大的特点,多采用了透气速干的合成材料;考虑到校服要经常穿着,采用了耐磨的材料,并且加入了GPS定位防丢、语音通话、反光条等功能(见图2)。
(5)制作校服样品
实施时间:第五周、第六周
每个小组根据设计的校服样式进行校服制作,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使用真实材料制作实物;因为有些材料难以获得,所以可以用报纸、塑料等生活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制作;还可以使用黏土等材料制作微缩版的校服模型。
(6)修订成果
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作品,对于作品的类型、合作的对象、完成及展示的方式,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
成果1:PPT展示报告。主要内容是面料的分类及介绍,包括合成原料、合成方法、性质特点等;
成果2:2~3套校服设计手稿、校服样衣实物、服装秀等。
成果3:建议书。将项目学习的成果提炼升华,从实际使用出发,撰写校服采购建议书,提交给学校相关部门,争取对现有校服进行合理的改良。
5.展示与评价
项目学习的评价包括对“项目学习过程”和“项目学习成果”两部分的评价,[2]评价的量纲借鉴了一些著名的评价量表。
(1)自我评价
图3所示的自我评价量规,借鉴了来自李克特(Likert)量表,包含了多维度的评价量规,能够深入地引发学生关于项目学习过程的自我反思。
除此之外,对于项目学习的成果评价,在进行成果展之前,引导学生先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审美性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对项目学习成果进行改进(见图4)。
(2)项目学习成果的整合性评价
项目学习成果的评价采取的是整合性评价方式,所有参与项目学习的成员进行小组之间的交叉评价。成果展示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PPT报告和校服样衣制作及服装秀(见图5、图6)。所以,采用的量规也分为两部分:第一套量规是针对PPT报告的整合性评价(见图7),第二套量规则是针对小组制作的校服手稿、样衣以及服装展示(见图8)。
通过以上的量规评价,在项目结束之后,每个参与的学生都将获得一份自我评价报告,对学生参与项目学习的各种收获进行总结;每个小组都将获得两份交叉评价报告,取两项评价结果的平均分,根据总分进行小组评比。
三、反思
历时近两个月,学生完成了本次项目学习,并圆满达成了项目设定的目标。通过对这个项目学习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反思,有以下几点是需要我们在项目学习中注意的:
项目主题应该明确,并且能够直观地表明项目学习的目标。[3]在项目实施的初期,项目的名称拟定为“设计我们的校服”,但是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项目学习,对于“设计”主要理解为对于校服样式的设计,发现这一问题后,我们及时将项目名称修改为“我的校服我做主:设计并改良我们的校服”。
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4]虽然项目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根据目标设计合理的探索和研究的思路、方法,对于初次参与项目学习的学生来说,需要指导教师给予指导,引导他们制订研究的方案,从最初的资料收集开始,一点点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进而积极解决问题。指导教师最好可以在每一个环节都及时跟进,适时给出合理的建议。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形成指向核心知识的驱动型问题,为学生的项目学习提供巨大的内驱力。此项目以学生关注的校服为切入点,以真实的问题为载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对化学学习和生活充满了热情。
项目学习的最终目标应该是通过研究,将驱动性问题最终指向学科本质问题。[5]本项目设计的一系列环节,注重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改进。成果展示中的服装秀环节,体现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设计到最终做出服装成品,这对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进一步传递给学生一种生活的态度:积极生活,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曹璐. 三种版本教科书中有关“高分子化合物”知识内容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2]王佳. 实训类项目教学阶段性成果间的关联策略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6.
[3]侯肖,胡久华. 在常規课堂教学中实施项目式学习:以化学教学为例[J]. 教育学报,2016,12(4):39-44.
[4]沈永军.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J]. 东方青年·教师, 2012(2):164.
[5]刘景福, 钟志贤.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 外国教育研究, 2002(11):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