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孟军
摘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是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关键,只有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课上的教学才能“高速运转”。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小学数学教师要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兴趣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方向的引导。在教学中组织小组共同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对于教师来说,要认真研究新版教材,熟悉课程大纲的标准,设计课前预习内容,编写教案时要结合学生已学知识和现有知识水平,化繁为简,由浅入深,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能力培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起步阶段,学好六年的基础知识能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所以,小学教师就肩负着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兴趣的重任。想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就要注意学生教学质量的优化,让学生主动养成自主学习的观念[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需要教师长时间的教育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下教师最主要的教学目的。现如今,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思维,套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新课程改革的创新,会造成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持续下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教师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限制了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
部分学生数学学习效率较低,学习一些新知识也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归根结底就在于他们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往往只能照猫画虎,学不到数学思想,更无法将数学知识有效的运用,这是学习数学的大忌。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应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和编写教案时应结合学生已学知识和现有知识水平,把新知识点化繁为简。合理安排一节课完成的教学任务,如果不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也不能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强行灌输给学生,以免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此外,教师的每一节课的教学都应以学生为本,针对所带班学生的整体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如针对一道例题设计两种教学方案,第一种方案是根据中等生的学情进行设计,并且兼顾全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重点关注程度較差学生的掌握情况。如果有个别学生不理解知识点,就要及时进行课后辅导;如果大部分学生没有理解,就要马上换另外一种方法进行讲解。第二种方案是学生都理解以后,再回看第一种方案的解题思路,这样之前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也会茅塞顿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忽略了学生的重要性,造成学生只能被动的学习知识点,没有自己的创新意识,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抛弃传统数学教学观念,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解题方法,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课后善于对课堂疑问进行思考,探索多种解题方法。
教学总结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对知识的巩固复习,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3]。在总结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找到自己在课堂上忽略的内容,以及理解上的偏差,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理论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事物的拓展。传统教学的观念下,教师只注重学生总结学习的结果,忽略学生在总结中出现的问题,在得到结论之后,没有继续进行接下来的思考讨论,让学生存在对知识一知半解的问题出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出现思维定势,缺少对知识总结的经验,对所学的知识没有进行总结探讨,严重制约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素质的培养。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掌握,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意识,通过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再次深化学习。
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有效利用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三角形,然后让学生给自己准备的三角形小物件描边,感受三角形的形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营造一种数学在生活中的学习氛围。
小学三年级是一个学习的关键期,也是一个转变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以极大的热情引领学生进入数学之门,让学生产生兴趣,发自内心地想要学习好、掌握好数学这门课程,并自觉地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数学情境教学中启“知”策略探讨[J].李三平,郭梦敏.当代教师教育.2016(03).
[2]浅议互动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许战荣.知识经济.2016(13).
[3]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J].邓代凤.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4).
[4]构建“自主学习”的数学课堂[J].万泽民.江苏教育.20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