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区边缘型小城镇规划策略研究

2019-09-10 07:22孟祥婉
小城镇建设 2019年2期
关键词:旅游区

孟祥婉

摘要:自我国进入新型城镇化阶段以来,小城镇的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小城镇是乡村地区发展的引擎,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小城镇由于所处地理区位、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基础等条件千差万别,其发展的方法与路径不尽相同。安徽省宣城市杨柳镇属于各方面资源条件比较普通的小城镇,其较突出的特点是位于重点旅游区的边缘区位。这样的区位条件一方面给杨柳镇提供了优先的发展条件,另一方面其各种资源也有被虹吸的可能。本文从生态学的边缘效应理论视角出发,分析杨柳镇在旅游区边缘的边缘效应,通过对现状资源、发展条件的梳理评估及空间化,分别从交通、功能、资源、空间等多个方面探寻边缘型小城镇的发展路径。本文认为充分利用边缘区的区位优势,通过对交通、功能、资源、空间的提升和改善,是资源条件平平的边缘型小城镇发展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旅游区;边缘型小城镇;杨柳镇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9.02.010?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章编号:1009-1483(2019)02-0061-07?文献标识码:A

The Strategy Research of the Small Towns on the Tourist Area Edge: Taking Yangliu Town as an Example

MENG Xiangwan

[Abstract] Since our country entering new-type urbanization, the small towns became the focus. The small towns are the development engine of the rural area, which can b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area.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location, natural environment, historical resources and industry bases, the small towns could have different development ways. Yangliu Town is a common small town, it is at the edge of tourist area. From a perspective of Fringe Effect, by analyzing the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ways of the fringe towns from traffic, function, resource and space.

[Keywords] small town planning; tourist area; borderlinel town; Yangliu Town

1研究背景

無论是在新型城镇化还是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里,小城镇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再次把发展乡村、振兴乡村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小城镇是联系城市与乡村的重要节点,是乡村发展的重要抓手。但小城镇的发展存在很大的不平衡,除去是否在经济发达省份的区别,单从小城镇自身资源来看,并不是所有小城镇都具备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有些历史文化名镇及自然景观资源优越的小城镇发展迅速,有些小城镇临近大城市被合并完成转型,但大部分小城镇受到区位条件、资源条件的限制,不但没有获得发展,反而因为受到城市的虹吸作用,人口、产业都在不断地流失。

小城镇处于城镇体系的网络之中,小城镇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其自身的问题,而应放眼更广阔的区域来谋求发展,将自身融入城镇体系之网,明确定位和发展战略,合理组织利用自身资源和周边资源,谋求适宜的具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小城镇的特点千差万别,文章篇幅有限,不能以偏概全。本文以安徽省宣城市杨柳镇为例,探索景区边缘型小城镇规划统筹的路径,希望能对此类小城镇的规划管理实践给予建议。

2城乡规划中的边缘效应

边缘效应是生态学概念,原本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群落生态系统交错的区域,因为边缘地带受系统控制性较弱,发挥的余地较大,两个或多个生态系统同时影响,而导致其异质性、复杂性较大,从而导致物种的种类、数量、密度及其生产力大增的现象。众多的生态学研究表明,边缘区的生态系统更具有活力。

基于对生态学边缘效应的认知,萌生了对城乡的建设与发展所形成的许多边缘区的研究。城乡规划中的边缘区是指“相邻地域间具有一定宽度而直接受到边缘效应作用的边缘过渡地带。”[1]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开发,城乡地域间存在很多的边缘区,不同的功能、产业、空间、生态特征在边缘区混杂,例如城市近郊区域、风景区边缘区、工业区边缘区、大学城边缘区、历史地段边缘区等。边缘效应会促使新的产业类型、多样功能的出现,激发地区发展活力。

目前发展较好的边缘区呈现出特色鲜明、功能多样化,产业充满活力,人口密集的现象,而发展不好的边缘区则是城乡的“边角料”地带,用地无序、交通拥堵、环境景观杂乱。本文希望从边缘效应的视角,对城乡边缘区域进行合理的规划控制与引导,实现边缘区的良性发展。南京的总统府—梅园新村历史保护区的周边区域就是边缘区发展较成功的例子,在西侧边缘区内聚集了1912街区、江宁织造府、六朝博物馆、美术馆、南京图书馆,是历史与现代,文化功能与商业娱乐功能交织的区域,充满了活力,丰富了城市的景观;在东侧边缘区,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及路网、用地局限,未得到很好的发展,许多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3杨柳镇边缘效应分析

杨柳镇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东北接宣城市规划区,距离宣城市区西南20公里,西南接泾县,距泾县城区23公里。从区位条件来看,杨柳镇位于宣城市与泾县之间,是宣城至泾县必经之路(见图1)。

从边缘效应角度分析,杨柳镇处于“徽文化核心旅游区”“泾县历史人文旅游区”和“宣州—郎溪山水人文旅游区”的边缘区,尤其是紧邻“泾县历史人文旅游区”(见图2)。

3.1 旅游區边缘区

宣城市在泾县北界线处为地形分水岭,以北是丘陵地形间插平畈,以南是高山地貌(见图3)。泾县境内就是高山地貌,境内有桃花潭、月亮湾、虎头峡等自然景观,还有查济古村落、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等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发展势头迅猛。而一山之隔的杨柳镇境内历史文化资源并不多,比较突出的有县级文保竹园新石器遗址和柿木老街,比较突出的自然和产业资源是境内密布的河流水库,以及大量成规模的示范园、茶场、农场、生态园。但杨柳镇的现状资源各自为政,布局分散,未有效组织,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杨柳镇仍然以农业发展作为主要经济支柱,旅游发展在此戛然而止。

目前杨柳镇处于边缘区发展的初期阶段,泾县旅游区的发展并没有带动杨柳镇的旅游发展。但从边缘效应理论进行分析,杨柳镇虽然旅游资源不够丰富,但可以承接周边旅游区辐射和外溢,承担链接“徽文化核心旅游区”“泾县历史人文旅游区”与“宣州—郎溪山水人文旅游区”的部分旅游资源转移,提供多方面的旅游服务。通过相关规划策略的引导与控制,边缘效应势必会为杨柳镇的发展提供更多样化、更丰富的选择。

3.2便利的交通

城市居民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旅游消费逐渐进入一种以“深度休闲游憩”为特征的后旅游时代,使得短距离的、近郊乡村体验游近几年逐渐火热起来。杨柳镇位于宣城市近郊,与城区距离近,车程在半小时以内,适合频率高、时间短的周末休闲旅游。此外杨柳镇毗邻泾县,处于宣城城区至泾县的必经之路,主要对外交通是宣泾高速、S322、杨华公路,其中宣泾高速又是皖南国际文化旅游区主要的对外联系快速通道之一。杨柳镇具备接受泾县旅游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区对外辐射的便利条件。每当节假日高峰时期,泾县等著名旅游区人满为患,杨柳镇可以成为泾县旅游的服务功能补充。

3.3多系统重合,异质性强

生态系统、地形地貌、社会文化在杨柳镇交叠与重合。从生态系统来看,含有两个相邻系统的物种,物种丰富,异质性强。从地形地貌来看,杨柳介于平原地形与高山地形之间,虽没有泾县的俊美高山,但其丘陵与平原穿插,流水穿越平原的地形地貌也是独具特色。从社会文化来看,杨柳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既有城市文化氛围,又有乡村生活的气息,人口性质在这里也是混杂的。

3.4景观多元化,旅游多元化

杨柳镇具有城市化、乡村聚落、农业形态、自然风光组成的混合景观,具有自然与人文复合的特征,其信息更加丰富,在这里人们能够拥有多种不同的生活体验,有利于从大众旅游中突出出来成为个性旅游。与泾县自然山水旅游、红色旅游不同,这里有大量的农业园区、成片的农田、淳朴的村落,可以发展农业旅游和民宿,欣赏自然风光、体验田园生活,休闲度假,为泾县旅游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与泾县旅游相互补充、相互依托,共同发展。

4规划发展策略解析

功能区边缘像细胞核一样,往往形成边缘区发展的“壁垒”。杨柳镇目前尚未利用边缘区效应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需要通过规划策略来打破“壁垒”,促使功能、资源、信息的外溢、交织、融汇,形成新功能、新产业、新特色。

4.1交通:从联系薄弱到链接通达

交通是打破“壁垒”的重要手段之一,密集的、便捷的联系有利于功能、资源、信息、人流的快速流通,促进区域发展。杨柳镇对外交通较为便捷,但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缺乏正规的客运站,临时的站点停车很难满足发展需要;二是镇域丘陵地形间插平畈,道路被丘陵隔断,东西向联系较多,南北向联系薄弱,内部交通多断头路,阻碍了杨柳与其他镇、村庄之间、景观资源之间的联系;三是交通体系混乱,未能结合境内资源特点,进行有效的交通配置。因此交通除了依靠现有的高速、省道、县道以外,需打通像毛细血管一样的乡道、村道,加强与宣城城区、泾县及周边镇的广泛联系。体验型的乡村旅游往往更多选择乡道、村道,行驶途中游览乡间风光。加强村庄、景观资源之间的道路联系,在地形限制下尽量展开一张网,将村庄、景观资源串联起来。依据对现状资源和发展重点的分析来确定路网等级,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有的放矢地进行建设。

4.2功能:从低端单一到多元复合

4.2.1公共服务功能与生态保育功能复合

杨柳镇是《宣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确定的中心镇,在功能上要兼顾公共服务功能提升和生态环境保护。一方面要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另一方面其对南部保护重点区的保护作用重大,必须做好南部保育重点区的缓冲区。现状的公共服务功能仅仅能够满足当地的低端需求,商业以低端沿街商业和临时市集为主,文化娱乐设施缺失,不能够满足杨柳镇未来发展需要。杨柳镇作为一个中心镇,虽没有建设大型商业文化娱乐设施的必要,但应满足镇域内及兼顾少量周边镇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规划对现状设施进行梳理,在杨柳镇区、高桥村(原高桥镇区)原有设施基础上提档升级,选择重点发展资源点、村庄中心配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体系分明、小巧精炼、独具特色的公共设施服务系统。

在公共设施用地选址方面,应秉承环境有限的原则,尽量利用废弃用地,整合零散用地,禁止挖山填水,禁止侵占林地农田,保护好自然环境。临近南部生态保育重点区的区域着重发展林下经济,保护山林,成为生态保育重点区的缓冲区。

4.2.2拓展旅游服务功能

杨柳镇紧邻泾县历史人文旅游区、宣州—郎溪山水人文旅游区、徽文化核心旅游区的边缘地带。目前杨柳镇旅游发展几乎为零,这就形成了很大的不平衡状态,旅游资源势必从高效发展区域向低效发展区域流动,因此在规划中应引导旅游服务功能。

现状杨柳镇的乡村主要用于居住功能。因老龄化、外出打工等因素影响,杨柳镇人口一直处于不断衰减的状态,大量的乡村房屋闲置或损毁,这些房屋独具地方特色,所处环境优美,稍加改造便可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宿,成为旅游服务的有益补充。

杨柳镇现状农业园区较多,但大多仅仅是最基本的生产功能,没有发挥休闲度假、农业观光、科普教育的功能。应将农业园区的农业资源对外开放,按照季节不同分别提供应季的耕种、采摘、垂钓、赏花等活动,发展农业知识教育基地,为旅游者及周边城市居民、学生等提供农业实践的基地。充分挖掘当地茶叶种植特色,在春季提供茶叶采摘、炒茶、制茶等活动;利用当地闲置房屋和农田组织亲子夏令营活动;秋季组织收割水稻、晒稻子等活动。

杨柳境内有梅竹殿水库、瓦屋杨水库、永安古寺等景观资源,这些资源中靠近泾县的就与泾县旅游资源捆绑销售,临近村庄的可整体建设旅游景点,提供旅游服务配套。

4.2.3点线面相结合的功能布局

规划打造“一心一点、一轴、五片”的空间结构(见图4)。“一心一点”是指镇区服务中心和高桥服务点。镇区服务中心是承担对内对外公共服务的核心,是全镇产业发展的引擎,是生态宜居的优美小镇;高桥服务点是杨柳镇南部主要服务中心。“一轴”是指宣泾路,是杨柳对外联系的重要通道,是人流、物流的主要通道,是城镇发展的重要轴线。“五片”包括两个高效农业片区、两个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片区、一个生态保育片区。其中高效农业片区是农业用地集中成片、农田肥沃的地区,主要种植水稻、烟叶、茶叶等;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片区是有山、有水、有林、有田、有资源的综合性地块,以大规模农业种植、山水资源为基础,发展复合型农业休闲旅游。生态保育片区靠近泾县高山地区、南部保育重点区,以保护自然山林为主,兼顾林下经济发展。

4.3资源:从各自为政到协调有序

杨柳镇虽没有闻名的自然、人文资源,但其境内零散资源众多。山水资源,除了突出的间插平畈的地形特征外,还有周寒河、东干渠、高桥河、柿木河等大的河道,梅竹殿、瓦屋杨、后冲等众多的水库、水塘,风光迤逦(见图5)。境内农业园区众多,包括兴安茶场、佳禾生态园、木子禽业等各类农业园区,以及柿木老街、永安古寺、古高桥等历史文化资源。乡村里也散落着众多的独具皖南特色的民居建筑。这些资源分布零散,有的没有向导很难被发现。

规划通过分析资源优劣、分布、聚集的特征,采用“分级—整合—串联”的方法,建立协调有序的资源系统。首先对资源进行分类,分为历史文化資源、农业资源、山水资源,然后进行评价,得到优质资源(见图6)。然后根据资源分布的距离远近、聚集状况将临近资源、相似资源整合团块。例如永安古寺、兴安农场及废弃飞机场距离很近,可以整合成资源团块统一进行规划设计。最后通过旅游线路将尽可能多的资源串联起来(见图7)。

4.4用地:从分散闲置到挖掘利用

从镇域到镇区,杨柳镇都存在大量闲置场地及废弃房屋。规划采用“汇总—定位—整合利用”的方法对其进行重新规划。通过详细的现场踏勘,将废弃的厂房、粮仓、民舍、飞机场等用地进行汇总,并图示化。根据空间结构、功能布局、旅游发展等需要,以及用地、房屋的大小和位置进行功能定位。最后将闲置用地和房屋整合到就近的功能团块中,进行利用。

5结语

对于旅游区边缘的小城镇,应充分挖掘并整合自身的资源,明确自身发展定位,最大化的与旅游区进行多方面的联系与链接,加入到相邻旅游区的体系中的同时,找准方向,错位发展,成为旅游区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邢忠.“边缘效应”与城市生态规划[J].城市规划,2001,25(6):44-49.

[2]雷巍.近郊风景区的边缘效应初探——以绍兴近郊风景区为例[J].南方建筑,2005(6):89-91.

[3]饶传坤,赵宪峰.大城市边缘区城镇空间扩张机理及其发展策略研究——以杭州市良渚城镇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7(12):64-69.

[4]彭震伟.小城镇发展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城乡规划,2018(1):9-16.

[5]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宣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Z],2015.

[6]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1,21(4):354-359.

[7]毕春洋.有限资源,无限可能——日本小城镇的生存之道[J].北京规划建设,2001(6):46-50.

[8]邢忠,应文,颜文涛,等.土地使用中的“边缘效应”与城市生态整合——以荣县城市规划实践为例[J].城市规划,2006,30(1):88-92.

[9]黄杉,武前波,潘聪林.国外乡村发展经验与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探析[J].华中建筑,2013(5):144-149.

[10]程同升.基于区域统筹的南京大都市阴影区发展对策研究[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北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5:193-198.

[11]陈享尔,蔡建明.基于资源类型及空间特征的城郊观光农业旅游线路研究——以上海闵行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3,33(9):161-168.

[12]马晓龙,黎筱筱.资源型小城镇旅游发展模式与战略——临潼区研究[J].小城镇建设,2005,23(4):75-77.doi:10.3969/ j.issn.1002-8439.2005.04.024.

[13]黄山市中科创景旅游规划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宣城市宣州区杨柳镇乡村旅游概念规划[Z],2009.

[14]田莉.城乡统筹规划实施的二元土地困境:基于产权创新的破解之道[J].城市规划学刊,2013(1):18-22.

[15]邢忠,王琦,李新.城市环境区边缘地带的土地利用规划导控[J].城市规划学刊,2005(3):47-51.

猜你喜欢
旅游区
戴猛
王婷
朱俊
许宸
朱睿哲
杨冉
丁欣悦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兔”与“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