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勤 江勇
摘要:改善農村人居环境是农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支撑,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美丽家园的塑造有重要意义。经过“千万工程”、美丽乡村、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浙江省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着村庄规划的系统性实用性不足、乡村生态环境的整治保护不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统筹发展水平不高、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不高、缺乏长效管护等问题,文章提出以民生问题为导向,以城乡统筹为方法,以特色挖掘为手段,兼顾重点与普惠,强调从建设到维护,构建“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乡镇域乡村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村居设计”的规划设计层级体系,保护与治理共同提升乡村生态环境品质,城乡统筹改善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全域美丽”范式的美丽乡村升级版,创建传统村落与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新模式,建立起乡村人居环境投入、管护、监督长效机制,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和改善。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改善;浙江省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9.02.003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章编号:1009-1483(2019)02-0009-06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Improvement Strategy of Rural Habitat Environ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 Case of Zhejiang Province
ZHAO Huaqin, JIANG Yong
[Abstract] Improving the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farmers to live and work in peace and contentment. It is significant for the shaping of beautiful rural hom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fter thousands of village demonstrations, ten thousands of village remediation project,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project, small town environmental comprehensive rectification project, the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in Zhejiang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But village planning still lack of systematic and practicality,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ack protection, the level of overall development of infrastructure and public services is not high, the level of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is not high, lack of long-term management and other issues. The article proposes to take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s the guide, take 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s the method, and use the characteristic mining as the mean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key points and general benefits. Emphasis from construction to maintenance, construct a planning and design system for "country-level rural construction planning, village and township rural distribution planning, village planning, village design, village residence design", protection and governance joi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to improve rural infrastructure and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with 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method, build upgraded beautiful country with "global beauty" paradigm, create new model of traditional village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inheritance protection. Establish a long-term mechanism for investment,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promote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and promotion of the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habitat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Zhejiang Province
引言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随后制定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围绕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乡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本底,是美丽家园打造的重要基础,是农民安居乐业的重要环境支撑。已有研究显示,国内学者对人居环境的现状[1-2]、人居环境的系统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3-6],从人居环境的多个要素,包括村庄规划、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综合管理、乡土文化等,探讨了人居环境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7-15],但是系统地探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策略研究不多。面对农村地区突出的环境和生态问题,薄弱的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缺乏风貌特色与历史文化传承等问题,有必要对乡村地区人居环境改善进行整体研究,从农民美好生活的视角提出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基本策略,补齐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短板,突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强化系统性、针对性、适用性、特色性,循序渐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品质,建设美丽家园。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系统探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突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新要求、新做法与新探索,为全国其他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和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参考。
1浙江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主要历程及存在问题
1.1主要历程
浙江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起始于2003年的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按照“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要求,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深入,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起步,不断拓展建设内容,有力地保障了全省2.8万个行政村1700万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也为今后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包括3个阶段。
(1)“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阶段——普遍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2003年,浙江省提出用5年时间,对全省10000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其中1000个左右的行政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经过千万工程示范引领建设,1万多个行政村率先建设了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的乡村。
(2)“美丽乡村”建设阶段——“产村人”融合促进“居业游”共进
2010年,浙江省提出建设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四美、三宜”美丽乡村,坚持美丽乡村与生态文明建设互促共进,建设共创共享共富乡村。
(3)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阶段——小城镇整治提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016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将小城镇作为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支点及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聚焦小城镇突出的“脏、乱、差”问题,改善小城镇人居环境品质,以小城镇为载体推动乡村地区的全面振兴与城乡的深入融合发展。截至2017年,共完成投资超过1200亿元,开工项目超过2万个,新增10万多个停车位,整治沿街立面1600条以上,改善小城镇人居环境的同时辐射带动了乡村地区的发展。
1.2存在问题
经过“千万工程”“美丽乡村”“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浙江省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取得了较大成效,但建设和提升主要局限在点上,系统改善和提升不足,仍存在以下问题亟待提升。一是村庄规划的系统性、实用性不足。村庄设计、村居设计开展不足,村庄规划与土地、生态等相关规划的融合不够,可实施可操作性不强。二是乡村生态环境的整治保护力度有待加强。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有待深入开展,乡村田园环境整治开展不足。三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统筹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薄弱,城乡统筹建设力度不强,均等化配置不足。四是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有待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及活化利用不足,历史文化资源有待进一步统筹利用。五是人居环境的长效管护机制仍未建立,重建设轻维护,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运营管护不足,缺乏必要的管护制度、管护队伍、管護资金。
2浙江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基本思路与主要目标
2.1浙江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基本思路
(1)上下结合,坚持目标与问题双导向
在全面摸底调查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六方面重点任务。同时,以“建成整洁、便捷、生态、富裕、文明的美丽乡村”为目标导向,力求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深入改善。
(2)从重点到普惠,突出工作的连续与引领
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重点任务,重点打造与普惠提升结合。同时,统筹协调涉农工作,上与省级部门协调,下与各地市对接,在“千万工程”现有工作基础上,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五水共治”等工程,融入绿色、生态、共享等理念,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
(3)统筹协调,着力体现乡村特色
统筹推动城镇与乡村设施共享、生态共保、环境共治、特色共创,注重村庄与自然山水、历史人文的协调性与统一性,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时代风貌。
(4)从建设到维护,强调实施与可持续
开展项目化建设,同时突出制度层面的设计,建立民主决策、长效投入、管护及考核监管机制,确保建设整治成效的长期维护与持续改善。
2.2浙江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目标
通过规划引领,全域创建,重点推进,分层落实,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全面提升浙江省农村人居环境品质,建成整洁、便捷、生态、富裕、文明的美丽乡村(见图1)。
到2020年,实现全省村庄规划编制(修改)全覆盖,农村住房实现项目设计全覆盖、建房图样全覆盖、通用图集全覆盖,建设20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全省历史文化村落、传统村落“应保尽保”,力争建成120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具有浙江特色的“浙派民居”(见表1)。
3浙江省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基本策略
3.1规划设计引领,构建完善的乡村规划设计体系与规划实施体系
(1)构建“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乡镇域乡村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村居设计”的规划设计层级体系
以提高规划系统性与实用性为目标,建设覆盖县、镇、村行政单元的乡村规划体系,包括“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乡镇域乡村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村居设计”,重点针对美丽宜居示范村、传统村落、中心村、风景区周边村等重点村庄开展村庄设计,对村庄的重要节点如村庄主入口、村庄公共空间进行详细设计(见表2)。
(2)建立乡村规划实施监督管理体系
制定《浙江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浙江省村庄规划导则》《浙江省村庄设计导则》等相关技术规范;先规划、后许可、再建设,严格执行乡村规划建设许可,规范村庄规划建设的监督管理;村庄规划的内容纳入村规民约;鼓励乡镇统一组织实施村庄环境整治、风貌提升等涉农工程项目。
3.2生态保护优先,保护与治理共同提升乡村生态环境品质
(1)严格生态底线管控
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及城镇开发控制边界,整治修复海岸线,对水资源进行最严格的管理,做好耕地资源的保护和绿色空间的守护。
(2)开展环境全域治理
深入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开展城乡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和低端块状经济整治,开展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统筹科学布局城乡污水处理厂,农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促进全面综合治理。
(3)美化生态田园环境
开展村庄生态化有机更新和改造提升,进一步完善田间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打造整洁田园与美丽农业。重点通过乡村植树增绿等方式增加绿量,开展“一村万树”行动,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植树造林,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相互联结的村庄绿化格局。
3.3城乡一体建设,统筹改善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
(1)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乡村地区覆盖
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深入覆盖,重点打造8000家文化礼堂,建立乡镇全民健身中心、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一般村健身点等为重点的农村全民健身设施体系,基本形成20分钟左右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等,农村便利店行政村全覆盖,70%以上的乡村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店。
(2)探索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模式
统筹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布局,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更高水平提升,促进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推动平原地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开展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推动建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供电可靠、节能高效”的新型农村供电网络;城镇郊区的中心村鼓励发展管道天然气;构建省市县三级统一联动、安全可靠的农村应急广播体系,有线宽带网络向20户以上的自然村延伸;开展农村厕所和旅游厕所改造建设管理,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化站点,开展粪污同步治理、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
3.4美丽乡村品质升级,打造“全域美丽”范式的美丽乡村升级版
(1)进一步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新内涵
鼓励和引导产业、村镇优先开发利用未利用地及劣质农用地,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地,推动“台地产业、坡地村镇”建设;避免在地质灾害隐患地段建房,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治理改造;对农房设计、施工等重点环节跟踪指导;开发推广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技术工艺和材料,建成一批绿色农房试点示范,带动一批绿色建材下乡。
(2)突出美丽乡村的纵深开展
一方面强调把重点打造为精品,培育建设“有山、有水、有文化”鄉村振兴精品村及A级景区村,探索规划、设计、施工一体化,力求可复制、可推广。另一方面突出面上美丽,县—乡镇—村—清洁户四级联创,以节点、门户等重点地段为着力点,以沿景区、沿产业带、沿山水线、沿人文古迹等为轴线,打造乡村绿道网,构建平原、水乡、山区、海岛等各具特色和魅力的美丽乡村风景带,推动面域范围优化、美化、亮化,全面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3)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浙派民居”
制定乡村地域风貌特色营造技术指南和乡村建设色彩控制导则,提升村容村貌,以建设“诗画江南”为目标导向,深入推动“美丽宜居”优秀村庄规划和优秀村居设计方案竞赛活动,精选优秀村居设计作品上网,结合“坡地村镇”、田园综合体建设,开展优秀村庄规划设计方案试点,打造具有地域特征、民族特色、时代风貌的“浙派民居”。
3.5文化传承保护,创建传统村落与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新模式
(1)探索全面系统保护的有效方式
注重传统村落保护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建立全省传统村落保护信息管理平台,按照“一村一档”要求逐步建立村落档案,实行挂牌保护,完善分级保护;重点开展“千村保护”和传统民居“万幢修缮”工作,探索开展传统建筑认领保护制度、传统民居产权制度改革,引导社会力量多途径参与保护;成立省市级传统村落与传统民居保护专家委员会,建立本地传统建筑工匠队伍,强化保护监管和质量把控,保障建设质量。
(2)统筹兼顾合理保护与有效利用
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和利用条例,明确法定管控要求;编制省域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因地制宜编制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增强村落保护发展综合能力;健全预警和退出机制,防治损害文化遗产机制;保护与利用结合,有序培育发展休闲旅游、民间工艺作坊、民俗文化村、乡土文化体验,以及民宿、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
(3)进一步传承弘扬特色传统文化
按照“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及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的“五有三型”标准加快文化礼堂建设,坚持“建管用”一体化,使之成为村庄的文化地标和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实施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振兴工程,挖掘农耕文化,复兴民俗活动,提升民间技艺,深化“千村故事”编撰和“千村檔案”建立工作,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培育产业中的重要作用,统筹推进全省文明村镇创建。
3.6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建立乡村建设管理长效管护新机制
(1)建立人居环境长效投入保障机制
加强要素的综合保障,资金投入方面整合涉农资金,建立“一事一议”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奖补机制,支持社会资本以PPP等形式参与农村安全饮水、污水治理、沼气净化等工程建设;用地保障方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优先满足因地质灾害、下山脱贫等搬迁安置所需指标及美丽宜居示范村、传统村落、中心村、住户安置,文化礼堂、体育、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所需指标;人才队伍方面探索建立规划设计单位“一对一”技术对口帮扶机制,培养村级规划建设员等各类人才,提高农村地区规划设计人才的技术水平。
(2)探索人居环境长效管护维护机制
管护制度方面逐步将农村环境保护、河道管护等管理责任落实到人;管护队伍方面建立村庄保洁、道路修复、设施维护等管护队伍;管护资金方面通过公共财政、村级公益事业、村集体经济等方式每年安排稳定的运行管理经费;管护监管方面农村基础设施维护和管理的相关内容列入村规民约,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确保有管护队伍、有资金保障、有考核监管制度,逐步实现城乡管理一体化,乡村治理全民化,专业管护队伍市场化。
4浙江省农村人居改善工作取得的成效
经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方面的系统谋划和持续推动,浙江省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全面提升和改善,初步构建了具有浙江特色的乡村规划体系,持续提升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通过美丽乡村的全域创建和历史文化资源的梳理与保护,展示了乡村的特色和魅力,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长效管护方面开展了探索和实践,有力保障了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和提升。
4.1初步构建了乡村规划设计体系
浙江省各县市全面开展了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在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的基础上,开展了村庄规划的修编工作,同时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美丽乡村精品村和风景线的规划,中心村普遍开展了村庄设计工作,农房设计通用图集县级单元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开展了千村“浙派民居”的建设。
4.2全面改善了乡村生态环境
到2017年,浙江省各级投入300多亿元,500万户农户生活污水实现截污纳管,2.1万个村完成治理,污水处理村庄覆盖率达到90%。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行政村全覆盖,有力保护了生态环境。
4.3持续提升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以农家乐、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经济业态为支撑,村庄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15年全省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62亿元,村均收入123万元,建成淘宝村506个、村级电商服务站1.1万个,全省农家乐特色村(点)3484个,从业人员16.6万人,年营业收入291亿元。
4.4探索了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长效管护机制
建立了河长制、街(路)长制等常态化管理方式,同时普及和推广驻镇(村)规划师制度,建立长效管护制度。
4.5深入开展了美丽乡村的全域创建和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
浙江省全面开展美丽庭院、精品村、风景线、示范县四级联创,培育美丽乡村先进县58个、示范乡镇100个、特色精品村300个,文化礼堂6000多个,启动172个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和868个历史文化村落一般村的保护利用工作,成为文化部全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试点省。
5结语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对于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建设农民幸福家园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基本策略的研究,明确包括构建乡村规划设计体系、治理乡村综合环境、提升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示范创建美丽乡村、传承保护传统文化、构建长效管护机制等在内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策略,探索立足区域基础,求真务实地建设农村,发展农村的具体方式,推进浙江乡村建设发展水平向更高水平迈进。为其他省市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及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和示范。
参考文献:
[1]湛东升,张文忠,党云晓,等.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人居环境支撑条件分析[J].人文地理,2015(1):98-104.
[2]赵霞.农村人居环境:现状、问题及对策——以京冀农村地区为例[J].河北学刊,2016,36(1):121-125.
[3]李继涛.基于线性权重法的人居环境评价方法研究——以河南省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7,35(9):61-67.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7.09.009.
[4]郜彗,金家胜,李锋,等.中国省域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评价及发展对策[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5,31(6):835-843.
[5]刘建国,张文忠.人居环境评价方法研究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14,21(6):46-52.
[6]刘泉,陈宇.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标准体系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8,25(11):36-42.
[7]周岚.人居环境改善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江苏实践[J].小城镇建设,2014,32(12):24-25.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4.12.004.
[8]雷雪姣,刘龙,汪帆.人居环境导向下的村庄整治规划——以阳江市阳西县茶山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6,34(4):67-71. 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6.04.008.
[9]张志超,付凯,杨倩.人居环境视角下西南丘陵地区小城镇空间格局优化研究——以四川省三个小城镇对比分析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5,33(10):77-82.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5. 10.018.
[10]孙慧波.中国农村人居环境公共服务供给效果及优化路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8.
[11]丁爱芳.基于村民意愿的山东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研究[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乡村规划).北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6.
[12]刘小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初探[J].市场论坛,2013(10):3-5,10.
[13]王竹,钱振澜.乡村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理念与策略[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2):15-19.
[14]王颖,罗淼.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管理政策不足及对策[J].环境与发展, 2018,30(5):107-108.
[15]高涛.乡土文化在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与文艺,2017(2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