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寿山石圆雕的观赏和技法传承分析,本文对寿山石圆雕的观赏、寿山石圆雕技法传承分别进行阐述。寿山石雕作为我国主要雕刻艺术,其不仅代表我国传统文化,也见证我国历史文化发展。文章通过对寿山石圆雕的介绍,希望对寿山石雕刻行业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寿山石;圆雕;观赏;技法传承
引言
寿山石雕的技法有很多种,圆雕是最传统、古老的一种雕刻方法。在我国寿山石雕艺术中,利用圆雕,可以突显寿山石的自然美,绽放大自然的魅力。随着时代发展进步,圆雕技法越来越纯熟,在实际发展中取得良好成绩,推动我国寿山石雕行业发展进步,本文基于寿山石圆雕的观赏和技法传承进行分析。
1 寿山石圆雕观赏分析
寿山石圆雕,是寿山石传统雕刻技法,其因为表现题材丰富,因此应用比较广泛,可以在不同石材中应用。其中寿山石雕是比较经典雕刻作品,具有较强代表性。寿山石圆雕作品,可以将作品主题细腻描绘出来,通过作品形态、神态表达作品内涵,引发人们深思。圆雕又被称为“立体雕”,是指从多个不同方位对石材进行雕刻的方法。圆雕作品,立体感较强,形同真实物品[1]。由于圆雕作品具有生动、传神的特点,因此,其对石材有较高的要求,无论是长度、宽度。还是薄厚,都有较高要求,需要与打造作品的比例相似,然后雕刻家会根据一定比例,进行雕刻打坯。打坯作为圆雕重要环节,需要雕刻者进行确定实物与作品的比例,然后在石材上打坯。圆雕过程中,打坯的目的就是保障圆雕作品各个部位满足实物比例,是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可以为观赏者提供视觉体验。在技术方面欣赏圆雕作品的过程中,应注意圆雕的不同角度、方位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够透视整个作品,了解雕刻者的技法。
此外,在圆雕欣赏过程中可以通过圆雕作品的布局,对寿山石运用状况,雕刻技艺进行欣赏,使人们在观赏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石材的质感,雕刻美感。在欣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雕刻者在雕刻的过程中,会在寿山石形态和作品主体构思中投入大量的精力,因此,在欣赏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这一问题,对作品的姿态、神态等等进行综合分析,从中体会到作品的艺术感,圆雕技法,虽然是传统雕刻技术,但是并不保守、落后。对雕刻者的技法具有很高要求。在寿山石雕发展历史中,雕刻者不断传承和发展我国雕刻技艺,同时出现很多不同雕刻风格,这对于我国雕刻技艺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圆雕艺术,可以在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在造型、构造、作品形象等方面观看,还应结合寿山石的巧色进行欣赏。很多雕刻大师在雕刻的过程中,将物体的形态与石材的色彩、质地结合非常完美。巧色作为寿山石的自然色彩,可以将作品形态,神情衬托淋漓尽致,对于寿山石作品而言,其不仅可以体现作品的优劣,同时是评判雕刻作用重要环节。因此在欣赏的过程中,应该将作品巧色有机融合在作品雕刻中,为欣赏者提供视觉盛宴。
2 寿山石圆雕技法传承分析
在寿山石雕刻艺术发展过程中,从古至今,有许多代表性人物,如杨玉璇、周尚均、魏开通等[2]。这些雕刻大师,不仅雕刻技艺强大,而且风格各不相同。以杨玉璇为例,其在圆雕方面非常擅长,其根据寿山石质地,刻画成不同的物种,人物、鱼鸟、植物等等,其作品非常逼真。在杨玉璇生活年代,其雕刻作品被人们争相收藏。在我国博物院中,也收录了他的作品。
林亨云雕刻老师,在雕刻行业中以鱼和熊掌闻名,他作品中的熊,无论是哪种形态,都十分形似,而且具有人格化情感。其中在熊毛的雕刻中,十分细致,可以发现不同熊身上毛发特点。此外,林亨云老师的《海底世界》、《寒冬一霸》、《北极熊》等等都十分著名。其不仅赋予作品生命力,同时可以为观赏者提供视觉冲击。以《寒冬一霸》为例,北极熊作为大型食肉动物,曾经给人凶残、可怕的感觉。但是在《寒冬一霸》中,对四只北极熊的雕刻却显得十分可爱。在冰天雪地中,四只北极熊嬉戏,给人强烈的生活气息。该作品在制作的过程中,采用石章材料,利用石材的巧色,设计出形态不同的,性格迥异的小熊。通过观察可以发展,北极熊的熊毛质感不同,具有弹性。林亨云老师在雕刻的过程中,将不同位置熊毛的文理、走向、长短等刻画的十分细腻,给观赏者强烈的视觉冲击
林飞,是一名享誉中国内外的一种雕刻家,其作为林亨云的儿子,继承他父亲的雕刻技艺,同时因其个人求学经历,他的作品还具备学院风格。在雕刻过程中,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有机融合在一起,雕刻作品不仅具有传统文化艺术感,同时具备现代文化气息。林飞雕刻作品,主要以经典文学为主,为寿山石雕刻发展做出很大贡献。其代表作品有《盘古开天地》、《独钓寒江雪》等。林飞,非常善于观察生活。在雕刻作品过程中,将自身感受,融入到作品中,观赏者的观看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其不仅继承传统雕刻技艺,同时将西方雕刻技术融入其中,拓展寿山石圆雕发展途径。
林东,是一名德艺双馨的工艺美术大师,作为林亨云的次子,受到林亨云的真传,师从王则坚、周和生[3]。其在雕刻的过程中,善于利用幽默诙谐、夸张的手法,使作品富有幽默感,但是又不失古朴。其作品在国外,受到很多艺术家的好评。其代表作品有《寿翁》、《春满大地》等等,以《踏雪寻梅》为例,他的这一作品来自古代经典文学。林东利用石材的巧色,将白色部分,构造成白雪,层次不齐的形态,使作品意境更加深刻。暗红色的部分则是梅花,通过雕刻家的技法,将梅花与寒冬紧密相连,突出寒梅傲骨,体现古人的情怀与高尚。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寿山石圆雕艺术中,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块石材,利用圆雕技术,发挥寿山石优势,为人们呈现出不一样的作品。在寿山石雕刻的过程中,雕刻家应提升自身技艺,创造出完美作品,使欣赏者眼前一亮。通过技艺传承,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促进雕刻艺术發展。
参考文献
[1]奚边.方寸之体,匠心百态——寿山瑰宝亮相第十四届四大国石雕刻艺术展[J].东方收藏,2018(19):41-44.
[2]游舒.寿山石雕展陈设计的思路与实践——以“开启·非遗的美好生活展”为例[J].工业设计,2018(07):67-68.
[3]陈仲得.寿山石雕的传统工艺和现代雕刻艺术[J].大众文艺,2014(19):78-79.
作者简介:
董孙真(1991-)男,福建省福鼎市人,民族:汉,职称:助理工艺美术师,学历:在读大专。研究方向:寿山石雕刻。
(作者单位:福州市寿山石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