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如旺
[摘要]印章是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工具,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产物。在中国艺术史上,自古以来就有着重要的地位。印章是中国文人特有的一种符号,在许多书籍、信札、书画作品上,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印章,不但印文各异,印章的材质和印体的表现也是五花八门,它们不仅是一种个性的象征,同时也承栽着历史与文化。
中國的印章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与书法、绘画、诗歌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艺术。寿山石是中华瑰宝,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底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质地软嫩正易于受刀,是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寿山石印章文化是印章文化中最为璀璨的组成部分之一。
[关键词]寿山石;印章;雕刻
印章文化是我国古老的文化,也是一种特殊信息的载体。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印章发展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两次高峰期,一次是秦汉时期,而另一次则是明清时期。印章在古代主要用作身份凭证和行使职权的工具,它的产生是由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发展至今,印章仍是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产物,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单位,还是政府,签订合同、材料证明、通知等均需要用到印章,只要一盖章便拥有了法律效应。
我国印石种类非常多,主要以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浙江昌化石、内蒙古巴林石这四大“名石”为主,如今又有许多新品种的印石出现,如老挝石、莱州绛油石、长白石、湖广石等。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寿山石印章,寿山石印章在中国印章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寿山石印章历史文化
寿山石是福州晋安区特有的名贵石材,其石质晶莹脂润、色彩斑斓绚丽,是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印章,最初是以信物的形式而存在,主要起着印证的作用。直至宋代、元代之后,书画艺术家们逐渐开始注重书画的题跋以及署款,此后,书画家们便开始将印章与自己的书画作品进行结合,进而形成了书画、印章合璧的艺术形式。在加入了印章元素之后的书画作品,不但在气色上有所提升,印章元素更是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如今,印章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使用规则及规律,印章与书画作品和谐统一,印章已是书画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书画家在作品上加盖印章,一方面代表了信用,以确保其作品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印章则是起着稳定节奏、提高书画作品艺术性的作用。也正因此,鉴定书画作品真伪的时候,印章成了最重要的鉴定元素。
正是由于印章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日趋重要,所以人们对印章本身所体现的艺术性的追求也逐渐增强,进而对印章所使用的材质及章体镌刻的工艺有了更严格的要求。而寿山石印章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渐渐被众人发掘,并受到收藏家的青睐与追捧。
寿山石印章是寿山石与篆刻相结合的民间艺术。寿山石脂润晶莹、柔而易攻的特性,使得其在元、明时期就已被用作制作印章的材料。明朝开基时,朱元璋就命人利用寿山石制造了两方寿山石印玺——“皇帝之宝”与“大明皇帝之宝”。这两方印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以寿山石作为皇权象征的宝玺,为寿山石的历史增添了璀璨的光辉,意义非凡,至今仍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所珍藏。而继明太祖朱元璋之后,明宪宗朱见深、明考宗朱佑樘、明光宗朱常洛等也采用寿山石刻制印玺。
寿山石印章兴起于明清时期,明代篆刻家文彭以叶腊石刻章开创了文人篆刻之风。此后,苏宣、朱简、何震等篆刻家相继出现,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流派。寿山石真正受到世人重视是在明末清初时期,清代寿山石中的田黄受历朝皇帝所钟爱,于是帝王将相、文人雅士争相收罗,大量品质优异的寿山石,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宫廷,倍受世人关注。
清代时制印技术发展到高峰时期,匠人多数采用田黄石、芙蓉石与高山石雕刻印章,此时寿山石印章从实用品逐步开始转变为观赏品、收藏品。直至清朝晚期,文人篆刻不再受地域与师承的影响,开始师古开新,多方面进行学习。在刀法技艺、题材表现等方面有了巨大的突破,逐渐完善了制章艺术。
发展至今,印章不仅成了中国文人特有的一种符号,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书籍、信札、书画上都能看到各式各样的印章,不但印文各异,印体的材质和形象也是五花八门,它们不仅是一种个性的象征,同时也承载着历史与文化。
二、寿山石印章雕刻
印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而印章的雕刻自然是印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寿山石印章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品,其鉴赏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印章的材质,另一方面则是章台、章体以及印面的雕刻。元代之后,多以石料制印,主要取材于浙江青田石、浙江昌化石以及寿山石。其中以寿山石中的田黄石最为珍贵,从古至今身价十分昂贵,有“一两田黄十两金”之说。
而印章除材质外,最为重要的便是印章的整体造型。印章的造型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双连形等。印钮即是印章的顶部雕刻的装饰,也称为“印鼻”“印首”。印钮最初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将印章佩戴在身上,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印章审美的必要组成,也成了一种雕刻艺术和寓意的象征。
印钮主要起到装饰作用,式样丰富多彩,有各种不同的造型,如兽、龟、橐驼、罗汉等均是印钮雕刻中常见的题材。印钮最初常雕刻有各种各样的吉祥图案与吉祥兽,貔貅便是其中之一。貔貅是古代的神兽,古代风水学者将其视为吉祥之物,认为其是转祸为祥的吉瑞之兽,有辟邪之功效。人们认为貔貅是“只进不出”的象征,貔貅的口越大,挣的钱越多,肚子越圆,就能够装越多的钱。因此,貔貅在古代印钮的雕刻中常被使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雕刻家们在雕刻寿山石印章时,在雕刻图案的选择以及表现形式上多有创新,渐渐融入越来越多的时代精神与社会理念,使印钮成为印章艺术中一大亮点。
而在印章四面的章体部分主要分为边款篆刻和薄意两大类型。印章边款篆刻是指章体上的文字雕刻艺术,文彭、何震便是其开山元祖。文彭使用“双刀”,将墨迹摹刻于印侧章体之上。他的篆刻婉约停匀,雅而不俗,清而有神,其篆刻刀法更是影响深远,受到后人高度评价。而何震则首创了“单刀边款”的手法,一气呵成,单刀成笔画,为此后不少篆刻家所效法。薄意则是施展于印石章体四周的浅薄的浮,是以明末清初时期石章的博古纹饰以及锦边浮雕为基础而发展的—种高难度的雕刻艺术。由于薄意浅刻如画、耗材极微的特点,因而特别适合雕琢于田黄石、芙蓉石等此类珍贵石种之上。
最后,就是印章印面的雕刻,其被称为“篆刻艺术”,是书法与镌刻相结合制作印章的艺术,也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由于印面印出的印谱是凭证的依据,因此历来深受重视。印面的篆刻非常讲究书法与刀法,要想篆刻做得好,必须学习篆书,急功近利不学书法直奔篆刻的人是做不好篆刻的。而刀法,虽名目繁多,但实际上运刀法主要分为冲刀及切刀两种,刻刀就如铁笔,雕刻采用适合自己习惯的执刀方法便可。在寿山石印章的创作中,融入了古老的中华文化与时代创新理念,在表达吉祥寓意的同时,又寄托志向或祝福。篆刻中文字线条生动多变,看似方寸之间,却有一种动态的美感与情趣在其中。
寿山石印章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特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见证。自古就与文化、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着极为重要的社会地位,深受历代皇帝权贵的厚爱。寿山石印章蕴含着丰富且深邃的文化内涵,以其稀有性、人文性以及升值性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收藏家与文人的喜爱。直至今日,寿山石印章在中国印章文化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但是签约、盖章的必备之物,更成了现代迎来送往的礼品之一,成为—种新时尚,充满了浪漫的文艺气息。
[作者简介]
姚如旺,福建罗源人,毕业于福建师范美术学院,先后师从叶承基、姚仲达先生。精修博古,擅长印钮古兽。雕刻作品风格独特,刀法流利,深受藏家喜爱和认可。现为工艺美术师、玉石雕刻师,进修于福建省寿山石雕刻2017年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班,福州市雕刻艺术学会会员,福州市寿山石行业协会会员,罗源美术学会理事。
(编辑: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