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民间工匠的赞赏

2019-02-02 04:10王人天
天工 2019年9期
关键词:篾匠簸箕生产队

王人天

说起工匠,这就让我想起老家乡村中的石匠、市匠、铁匠、篾匠,他们声名传百里。完全靠声誉吃饭。只要幕家想做啥,立马想到附近村子在该行业的佼佼者。若是特别出名的,便以请到他做活为傲。我家说來也算是手艺之家。爷爷是篾匠,父亲是市匠,而我却是摄影匠。虽然代与代之间没有相互继承,但是在拓展的同时,却继承了兢兢业业的工匠精神,做啥都讲求精益求精,以做到最好为目标。

我爷爷是个篾匠。他的手艺在方圆百里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特别是他编的簸箕和甲箩非常出名。甲箩就是专供市匠背推刨、锯子之类做市活工具的箩。爷爷做的甲箩做工非常考究,背手位置、箩的圆扁程度、外形以及用篾都非常讲究。他常常将篾打开以后,分几层取篾,在我的记忆里分为头篾、二篾、三篾和篾青与篾黄,当然有时不止取三层篾。这要看所做活计要求和竹子大小,不同的物件,取篾便不一样。生产队时期。父亲常向生产队申请出外搞副业,其实就是出外做工。回来后交上一定的工钱,生产队再记工分分粮。每次父亲背着爷爷做的甲箩出去,等转来的时候,甲箩总被他的同伴纷纷要走,说做的太好了,好背且牢实。当然,父亲总舍不得。但又无可奈何的相分。由此,爷爷只得重做。其实,对于篾活,爷爷做得最好的,并不是甲箩,而是他编的大簸箕。我爷爷编的簸箕可以装水,不漏,为此,在方圆百里,他编的簸箕名声挺大,请他做簸箕的人家常常排队。后来,他到了七十多岁,已经走不动路,人家依然用马来接他去做,当然,这时候。人老手劲差,编的簸箕也就渐渐没有原来紧密。爷爷发现后。便毅然决然停下。不再接活,他说:“活计做不好。丢脸。”就为了那么一句话,他放下了篾活。时间一晃,爷爷已去世近三十年,但是在附近村子,依然有人家保存着他当年编的簸箕,并以此为豪。

后来,我出外的时间多了,见到的精巧手工艺品也挺多。记忆中,有次在曲靖非物质文化展馆见到会泽的斑铜壶手艺及马龙咨卡彝族的火草褂,那火草褂是彝族群众从山上扯来的火草捻成线后织成的。两币中产品当时就让我震撼了,认为皆是工匠精神的体现。他们做得很精致漂亮。由此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俗话说“行行出状元”,只要认真。以工匠精神做事,前景都是一片广阔,美永驻人间!我由衷赞誉工匠精神!

猜你喜欢
篾匠簸箕生产队
一头老黄牛的尊严
小小簸箕,大刑伺候
东篾匠
浅析生产队政治夜校对农民的影响
塬上千阳(外一篇)
行走的簸箕
忠满:小小簸箕,大刑伺候
刘篾匠
篾匠的端午
不倒翁扫帚簸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