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行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主倾向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那么中学生必须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自学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析知识的前后联系,深化理解,形成能力。
二、总结归纳的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形成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三、观察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 “观”是看的意思, “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四、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助,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華,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之蜜。
五、练后反思的习惯
读书和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在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习题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4.有无其他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
应当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的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等等。总之,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取得好成绩的不二法门,一定要坚持不懈,用心培养。
(责编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