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读写生活化的实践运用

2019-09-10 07:22黄俊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学范式实践运用核心素养

黄俊

摘要:语文教学为落实读写与生活相结合,实现读写生活化这一最终目标,探索出“五读五问”这一教学范式,在教学实践运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解决了读写与生活严重脱节的问题,还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读写生活化;五读五问导学法;教学范式;实践运用

语文教学要想真正落实文本阅读,要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究出“语文教学读写生活化‘五读五问’导学法”这一教学范式,并在教学实践运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解读题目——是什么文体?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好的文本题目总是内涵丰富。例如,记叙类文本题目,或概括文本主要事件,或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或点明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或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兴趣)。又如,说明类文本题目,或表明写作对象,或表明事物之間的联系,或表明事物事理,或表明事物的特征。再如,议论类文本题目,或点出文本议论的主题,或点出文本的中心论点,或点出文本议论的目的和意义等。因此,学生写作的审题和拟题能力,就应该从文本阅读过程中强化训练。

阅读文本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和解渎题目,既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准确把握文体的写作特点,又可以通过题目来猜想文本内容,训练学生写作时准确审题和紧扣文题写作的能力。

二、细读文本——文本写什么?

阅读文本时,教师已经引导学生对文本的题目进行了品味与解读,明确了文本的文体,又根据文体按照自己的思维和写作思路对文本的写作结构、主要内容进行了猜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猜想和好奇心阅读文本内容,验证自己猜想的结构、内容与原文本是否一致。

每篇文本或是作者对生活见闻、感悟的描写(记叙类),或是作者对事物(现象)特点、原理、规律的介绍(说明类),或是作者对道理、观点的有理有据的阐释(议论类)。因此,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时,既要按照文体写作(记叙文的“六要素”和记叙顺序、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议论文的论证方法等)的知识要素,又要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历体验,引导学生走近文本、走进生活,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学懂文本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启发、受教育。

三、品读文本——为什么写?

作者在写作文本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来选择材料、安排结构、处理详略等。因此,阅读每篇文本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理清结构层次、理解文本内容之外,还应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以便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文本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也就是改变教学形式,换一种思维方式,从写作的角度出发,通过引导学生去深度阅读文本、探究写作意图、品味语言特点、研究写作方法等途径,解决学生不会写作或写作内容与生活联系不紧密、阅读与写作教学严重脱节的难题。

例如,在教学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鸭蛋》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由题目猜想作者在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读完后,发现文本既写了端午,又写了鸭蛋。教师追问:按照题目分析来看,汪曾祺老先生的写作是不是跑题了?教师让学生带着疑惑再读文本。聪明的学生发现了秘密,惊喜地说:作者主要写的都是儿时在家乡过端午节和吃咸鸭蛋的事,他写文章的目的是回忆童年的美好生活,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只要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和角度,引导得法,学生的思维力总是神奇的。

四、研读文本——作者怎么写的?

一篇文本要写得紧扣文题并达到写作意图,作者会按照文体特点,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来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或抒发情感,或介绍知识,或阐述道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品味语言,探究写作方法。

记叙文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阅读、品味全文,体会作者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和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组织材料的方法,抓住作者描写人物、环境(景物)的语段,品味分析具体词句,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借鉴作者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说明文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具体句段分析使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准确性、科学性的特点。议论文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体现论证方法的句段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句段领会论证方法的运用与作用。

五、赏读文本——收获了什么?

文本阅读只让学生在写作上有收获还不够,教师应该趁热打铁,让学生联系生活经历与体验,借鉴文本在拟题、选材和安排结构等方面的方法、技巧进行写作训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通过写作实践运用,让学生把文本阅读中积累的方法变成自己的技能。例如,阅读《散步》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以“事件”拟题,借鉴“以小见大”的写法,学会选择家庭小事来写亲情大爱。

参考文献:

[1]刘庆昌.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7(4).

猜你喜欢
教学范式实践运用核心素养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谈小学英语乐学课堂模式的组织与实践
试论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小学语文“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