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庄》中贾平凹对传统文化走向的期待

2019-09-10 17:05李平
雨露风 2019年2期
关键词:人文环境现代文明人物形象

李平

摘要:从最开始的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到拒绝,再到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怀疑,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对此有着一条漫长的认识过程,直到《高老庄》这篇长篇小说问世,它将对于传统文化的怀疑彰显到极致。本文通过对子路和西夏的人物形象分析和对高老庄的环境分析,来探讨贾平凹对于传统文化的两种态度:一方面他认为传统文化粗鄙不堪;另一方面他又希望保护传统文化,进一步分析得出贾平凹希望传统文化能够和现代文明相融合,从而抛弃其中糟粕成分,唤醒传统文化的力量。

关键词:传统文化;人物形象;人文环境;现代文明;文化选择

《高老庄》自问世以来,受到评论界的许多关注,并多次开展研讨会。如著名评论家、陕西作协副主席王愚认为《高老庄》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人生的价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白烨认为贾平凹站在平民的角度通过原生态还原的方法对于民间生活的小细节更是描写得十分生动,随手拈来,游刃有余;鲁迅文学院何镇邦谈到《高老庄》将贾平凹的文化理想表现得更充分,在展示浓郁的传统文化和乡村文化中又体现出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融合。本文通过分析高老庄的人文环境和人物形象,来具体地探讨《高老庄》中贾平凹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在不同的态度中贾平凹认为传统文化究竟该何去何从的问题。

一、《高老庄》的故事情节

《高老庄》是贾平凹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它主要讲述了作为大学教授的高子路携带城市妻子西夏还乡为父亲办三周年祭奠的所经所见所闻。子路为父办三周年祭奠、西夏收集砖画、蔡老黑欲重办葡萄园、高老庄打白云寨人、菊娃与子路、蔡老黑和王厂长的晴感纠葛以及苏红、王厂长与蔡老黑的商业纠葛等组成了《高老庄》主要的故事情節。高老庄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乡村,那里离城市较远,他们自称为真正的汉人,并有家谱为证,但是却都矮小、粗鄙,如侏儒一般。作为城里人的西夏刚到这个村庄时,与高老庄中的人形成强烈对比,并且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当她看到家谱时,便想要一探高老庄人种退化的究竟。而子路作为地道的高老庄人,虽在城市接受过高等教育,但回到高老庄,也开始变得自私狭隘、粗鄙不堪,他对前妻菊娃的留恋,对蔡老黑和王文龙的厌恶,都显示出一副刁恶的嘴脸。在这个小乡村中,虽然离城较远,但在改革开放的冲击下,依旧迎来现代文明的冲击,苏红和王文龙的地板厂,使以蔡老黑为首的乡村产业受到严重的冲击,以致赔钱破产。《高老庄》就是以几个重要人物之间的矛盾展开叙述,在整个环境下,高老庄似像一面魔镜,照出人性的丑恶、文化的冲突。

二、高老庄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在子路带着妻子西夏返回故乡高老庄时,贾平凹通过西夏的眼睛给读者介绍了高老庄的境况。比如在班车上西夏看到的“像马蜂窝一样的石窟”,子路介绍洞窟的作用和构造,未到高老庄,却仿佛已经能够让她想象到高老庄历史的久远。当班车在街镇上停下来之后,道路上黄土翻天,蝎子型的村落布置,淳朴的乡音,粗鄙的语言,丑陋肮脏的生活习俗,破败的寺院,倒塌的白塔和晃动的浮桥,地地道道又贫穷又落后的村庄就这样直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贾平凹的叙述中,高老庄人特别自豪的就是他们祖先从山西大槐树下迁徙而来,他们保持着最纯粹的汉人血统。无疑,高老庄是一个具有神秘文化色彩的乡村。除了纯正的汉人血统,还有比如高老庄的人短腿个矮,作为纯种汉人,人种有所退化;子路的儿子石头天生残疾,却天赋异禀,能预知未来;贯穿全文的白云愀传说,如同中国的百慕大等,这些都给读者带来一股扑面而来的神秘文化气息。文中还多次描写到高老庄的风俗、历史。作者对于这村庄中落后繁杂的习俗和破败的历史,津津有味并不缓不慢地叙述,对于高老庄的习俗,如周年祭奠的繁琐仪式,津津乐道,并没有对此流露出丝毫的恶意和厌恶。对于高老庄的破败,贾平凹借西夏这一人物,不断去寻找,字里行间透出他对村庄人种退化的惋惜。所以从贾平凹描述的高老庄神秘色彩和习俗及历史的发展,可以看出贾平凹是十分希望高老庄能够存留这些具有传统文化意味的习俗和探寻出人种退化的原因,再复繁荣。

三、子路、西夏人物形象分析

作家把子路作为传统的儒家知识分子来看,他对于儒家文化的承载,实质上是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一种反思。子路从小在高老庄长大,与菊娃在高老庄结为夫妻,乡土文明养育了他,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是他并不甘心困守于落后的乡村,所以奋发图强,考到城里,并最终留在城里,做了一名大学教授。进入城里的子路开始对乡下的妻子改造,试图让妻子成为他理想的模样,但菊娃的倔强,使得这一企图最终改造失败并导致离婚。子路力求改变他们的家族血统,娶了高挑漂亮的西夏,甚至不愿在高老庄让西夏怀孕,怕高老庄的水土破坏孩子的基因。子路热衷于方言收集,他试图用这样一种方式留住传统文化,保留原生态的生活模式。儒家的孝文化使得他对亲友,极力周旋,尽量有求必应。子路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长大,虽然他接受了城市文明,并试图摆脱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但他在城市里,感到一种深深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让他无所依,直到回到家乡农村,他仿佛回到了精神家园,“舔碗、往田地中泼尿”等粗鄙的行为逐渐成为日常。对于蔡老黑的怨恨,对于乡亲对苏红的当众扒衣服的野蛮行为,他失望至极,但却因为胆怯并未阻止。他的无能懦弱终使他放弃了对原生传统文化的希望,他在父亲坟前说再也不会回来的时候,意味着他对于传统文化改造的彻底放弃,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已无法生存,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进程中逐渐被吞噬。

从子路身上,可以感受到贾平凹对于现代文明的向往,对于传统文化粗鄙的状态的失望和无助,他本来希望传统文化经过现代文明的冲刷,能够蒙上一层理性的外衣,但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他不得不面对现实,放弃对传统文化的守护。贾平凹对于传统文化的改造以及祈求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合的愿望并未在子路身上实现,那么贾平凹的文化理想该如何实现,这时候他将目光放在了西夏的身上。

西夏作为现代文明的化身,寄托了贾平凹对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融合的美好愿望。西夏来自城市,她的名字是子路为她取的,“西夏”是历史上在中国西部由“党项人”所建立起来的政权名号。它一方面表示现代文明来自西方,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对西方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具有完全融合的可能性。西夏到了高老庄,没过多久,很快地融入其中,比如“三周年忌日哭爹”“对高老庄方言的熟悉”“在高老庄的好人缘”等,无论是生活方式、情感体验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给我们展示了西夏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能力之强。她是善于发现的,但她又是孤独的,她喜欢收藏砖画,对高老庄的碑文、家谱以及神秘的自然环境充满了好奇,她认为这些传统是有价值的,但没有人能够理解她、帮助她。她会不会因为困难而退出呢?贾平凹最后用笔将西夏留在了高老庄,西夏没有放弃去发掘传统,她对蔡老黑的同情,让读者能够看到西夏对于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事物的接受,同时她对蔡老黑葡萄园的帮助,也让读者看到西夏对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文明时所做的努力,她对苏红的维护,又让读者感受到她的善良,她用自己的方式给生活于乡村的粗鄙暴力的人们树立榜样。

贾平凹将西夏作为一个理想中的人物去塑造。西夏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力图将现代文明融入到传统文化中,将传统文化的粗鄙剥离掉,并在一层层地剥离中保护着传统文化,不被宣扬,但又不被放弃。

四、总结

贾平凹在《高老庄》后记中说到,他出生于一个贫穷到能窒息人生命的年代,在这样的年代中,文学也会受到影响,他不能算是赶上潮流的人,但是却默默地为时代的先导者欢呼着,祝愿着。他知道人们身上缺些什么,怎样将西方社会中先进的东西拿过来并且运用,这些先导者给了他多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他步步缓慢地推着他的战车,不管历经多少困难,受过多少冷嘲热讽和打击误解,依然不会掉头就走。生活就像是一片巨大的泥沼,精神确实像莲,盼望着有一天能够浮出水面生出一朵花来。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传统文化大多被现代文明所吞噬,在这样一个现代文明发达的社会中,传统文化该何去何从,如何发展,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贾平凹在《高老庄》中虽对传统文化充满怀疑矛盾的态度,但又无疑传达出一种期望。偏远封闭的高老庄,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子路和西夏不同的文化选择,正是作者对于传统文化面对现代文明的两种怀疑态度的真实展现。但明显的是,作者对西夏的偏爱,源自对西夏做法的认同。虽然子路离开,西夏没有受孕,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结合没有产生新的生命力,但是还好,西夏仍在努力,在困难与怀疑中继续前行。贾平凹也没有放弃,他始终借西夏之手在探索西方文明中先进的东西如何能在传统文化中运用和发展,经过西方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推动,改进传统文化,唤醒传统文化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贾平凹.高老庄[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317-318.

[2]李楠楠.“种的退化”——贾平凹《高老庄》的主题探寻[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1):70-72.

[3]高晓瑞.谈《高老庄》中文化的冲突与追寻[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75-77.

猜你喜欢
人文环境现代文明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风从海上来
幼儿园人文环境的创设及其对幼儿社会性的影响
自然的言者——罗宾逊?杰弗斯的非人类主义哲学观
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对民间音乐的影响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