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生活化资源,探索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教学之路

2019-09-10 17:03:41朱国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0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措施

朱国华

【摘要】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意在规范学生的社会和生活行为,意在帮助学生养成更加文明的礼仪习惯,进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社会文明水平。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紧贴学生的实际生活,将生活化资源引入到教学中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成效。对此,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如何挖掘生活化资源以充实课堂教学展开论述,总结了几点教学经验和措施。

【关键词】  初中 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资源 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0-072-010

一、挖掘生活情景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情景是最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的教学资源之一。在教学中,一味地强调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核心,忽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会容易导致学生感到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枯燥与乏味,对教材中所倡导的道德规范难以认同,容易出现学生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的教学结果,学生更无法将之奉为自己的道德信仰,规范自我行为。对此,教师可以挖掘生活化情景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获得启发,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在《合理利用网络》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主要知识点是帮助学生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及因个人辨识和判断是非能力不足而存在的网络安全隐患,教师便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网络诈骗和网络干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些情景呈现给学生。教师可以在生活中挖掘日常情景并在课堂呈现:小文同学沉溺于网游世界中,父母苦苦相劝,小文同学却无法自拔,始终不愿意脱离网络生活而回归正常生活,导致成绩一落千丈,生活自理能力差。网络中流传的一些刷单信息、快速赚钱的一些新闻让小李信以为真,但是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却未曾获回报。小咪同学在自己想不出问题答案时,有时会借助互联网查阅资料,帮助自己理解和攻克问题。小童同学利用网络课外资源学习更多有趣的知识,丰富自身的眼界。大量的生活场景的挖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网络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沉溺网络则有可能导致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陷入瘫痪;合理利用則能起到辅助自己生活的作用。在如上教学方式下,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让学生的体验更加丰富而深切,学生将会主动辨别网络中信息的好坏,从而有效合理利用网络,使之服务于学生的实际生活。

二、引入生活案例

初中阶段的学生,伴随着生活和学习经验的不断增长,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已初具雏形。但是,在学生的价值观念中,有一些价值取向是偏离主流价值观念的,是一种非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而随着学生认知观念的不断建立、认知系统的不断升级,一些观念在学生的价值系统中变得根深蒂固。所以,为了增强学生的辨识能力、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争议性的话题作为学生价值观念建模的资源,将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在认知矛盾中获得积极价值观念的建立,促进学生价值系统和价值观念的升级。例如,在《遵守规则》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对失信者采取限制消费的内容与力度这一案例引入到教学中。从案例中,教师帮助学生认识:一些借钱不还的老赖,却坐着飞机享受着五星级宾馆的服务的不公问题。一些乘客在乘坐高铁时霸占别人的座位拒不让座,干扰其他乘客休息、导致其他乘客无法正常就坐。在如上案例的引入中,教师还可以将其视频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不遵守规则的人的可憎神态,意识到不遵守规则是对社会文明的亵渎,是一种缺乏公德心的行为。从如上真实的案例中,学生的道德情感被激发,学生对积极让座行为、文明礼仪行为产生敬畏和尊敬的情感;对霸座、失信的人及其行为产生憎恶的情感时,学生在情感上也就产生了对不同价值和行为观念的倾向性。此时,生活案例在激发了学生情感的方式下驱动着学生的学习行为,让学生恪守规则意识,坚持规范和文明的行为,从而提升德育效果,深化学生对规则和规范重要性的理解。

三、加入时政热点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法律意识、心理素质和爱国情感。对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融合学生的生活,还要融合与学生生活相伴的时政资源。例如,在《维护祖国统一》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将2019年10月1日祖国70周年庆典的视频播放给学生,教师帮助学生在阅兵式中认识到祖国的强大、繁荣和富强,了解当前中国的军事实力,更在这统一的队伍和列阵中认识严明的军纪,体验到中国的文明、统一、繁荣和富强离不开这些英勇军人的维护。此时,学生在阅兵式视频中产生强烈的民族荣誉感和对国家的自豪感。伴随着这种积极情感的生成,学生热血沸腾、民族情谊变得深重而浓厚。此时,教师引导学生从个人做起,坚持维护国家荣誉、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在这时政热点资源的呈现之下,学生的热情迸发,时政资源让学生热忱而富有激情。此时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在激发了学生积极情感下变得更有成效。

总结

生活是学生感知和体验的最基本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引入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资源,通过挖掘生活情景、引入生活案例和加入时政热点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能让学生在融合了学生实际生活的基础上获得更加积极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效,构建更加丰富多彩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 参  考  文  献 ]

[1]程江.谈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61.

[2]廖丽敏.浅谈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9(08):27-28.

[3]孙喜杰.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走近学生生活[J].法制博览,2019(23):296.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4:38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德育(2017年1期)2017-02-09 13:59:41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广东饲料(2016年5期)2016-12-01 03:43:23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1:44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0:56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6:43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