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兰荣
湖南衡阳市珠晖区茶山坳镇金甲社区茶园托组村民杨海林在自家门口支起摊位兜售自己加工的鸡萝卜。“这些鸡萝卜都是我们家自己加工腌制的,又脆又香,今年卖鸡萝卜收益已达到了4000元。”杨海林的妻子邓定翠难以难掩住内心的喜悦,逢人便说。
杨海林常年多病,不能做重体力活。妻子也有慢性病,缺乏技术,无法外出务工。一家人靠种地为生,收入微薄,还要负担正在读高中和上大学的两个女儿的费用,日常开销大,日子过得紧巴巴。2014年,杨海林一家在扶贫政策下被正式建档立卡,列入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对象。
“仅靠简单种地,收入实在养不活一家人,扶贫工作队建议我种蔬菜。”杨海林说。镇、社区干部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结合当地地理优势,鼓励他发展蔬菜种植产业脱贫。
于是,杨海林在自有承包的3.6亩土地基础上,又租来3亩地种植蔬菜。人勤地不懒,杨海林把5亩地种植辣椒、茄子、丝瓜等蔬菜。为了掌握种植技术,他先后多次到村里种菜基地进行学习,基本掌握了蔬菜种植技术。从那以后,浇水、施肥、拔菜、捆菜及骑着三轮车到市场卖菜就成了杨海林近几年来的生活规律。
上半年的时令蔬菜销售完了,杨海林开始琢磨下半年往地里种什么。经过市场调查,他发现,近年来随着金甲岭的“鸡萝卜”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许多外地人特意跑到金甲岭来购买,自己家正好也位于金甲岭的主干路上,杨海林隐隐觉察到里面的商机,于是自己多次到种植萝卜的邻居家取经,加上扶贫工作队的建议,他将5余亩地全部种上了白萝卜。
“原来只种萝卜卖,现在自己加工‘鸡萝卜’出售。”杨海林说,“去年得益于乡村旅游节的举办,来茶山坳的游客骤增,我们家销售了1700斤‘鸡萝卜’,那段时间,我天天向游客兜售自己加工的‘鸡萝卜’,获利1.2万元。”生活的变化,让年老多病的杨海林心情开朗不少。
“这萝卜,大小适中,口感很好,没有辛辣味,夹带水果那种甘甜的味道。”满是欢喜的杨海林又穿着胶鞋,开始忙着一筐一筐给收购萝卜的商家搬萝卜,“今年已销售萝卜8000斤,收益6000元,目前,还有2亩地,约有8000斤白萝卜待销售。”
不仅如此,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投到衡阳力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小额贷款4万元,杨海林现已分红3000元。“我们努力为杨海林夫妻俩解决看病难问题,积极宣传医疗帮扶政策;积极解决小孩读书问题,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高中教育各项补助、高等教育助学金等各项教育优惠政策。”结对帮扶人、珠晖区重点办主任蒋如明介绍说,“除了支持杨海林种植蔬菜外,还帮他推荐到向日葵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上班养殖青蛙,也收益2000元。2016年他就已摘掉了窮帽子。”
对于以后的打算,杨海林说,脱贫后,他将继续种植萝卜,并把规模做大,确保脱贫后不返贫。“今年计划腌制1000斤鸡萝卜,如果顺利卖出去,按照单价12元/斤来算,可收益1.2万元。明年计划再种植5亩地的白萝卜。”(据衡阳市珠晖区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