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兴超
摘要:汉字之美,风光无限;汉字之源,古韵悠长。汉语文化课,领着学生梳文栉字,尝试以字解文,以拆字法、猜想法、信息提示法、例证法等探寻汉字之源,赏味汉字之美,以此引发学生对汉字寻美探源的兴味。
关键词:《鸭》汉字文化梳文栉字寻美探源
汉语文化周活动,让我有机会走近汉字,感受汉字的温度,感佩先人造字的智慧。活动中,我讲授了张一清先生的《鸭》一文,领着学生梳文栉字,以此引发学生对汉字寻美探源的兴味。
一、教学实录
【环节1】“鸭”字溯源
师这是“鸭”字的不同字体,(出示图1)能分别指出都是什么字体吗?
生小篆、隶书和楷书。
师按汉字演变发展的过程,你知道小篆之前还有什么?楷书之后还有什么?
生在小篆之前有甲骨文和金文等,在楷书之后还有行书。
师你认为“鸭”字是按什么造字法造出来的?
生形声。
师能具体说说看吗?
生左边的“甲”表示字的读音,右边的“鸟”代表字的意义,是鸟类动物。
师说得已经很好了。其实,古人在造“鸭”字时,左边的“甲”不读jiǎ,而是“呷(ɡā)”。“呷”读gā时,同“嘎”。
(出示图2。)
师我们祖先在造这个字的时候,连什么都告诉我们了?
生“鸭”的叫声。
师看,我们祖先多有智慧!通过“鸭”字的演变过程,你发现了汉字演变的什么规律?
生字形原本很复杂,后来变得越来越简化了。
师通过介绍,我们理解“鸭”字的字源义容易吗?
生容易。
师如果不介绍呢?
生不容易。
师通过“鸭”字的演变,我们发现了:汉字的字形由繁杂走向简化,而字义的理解由容易变得困难。
【环节2】“鸭”中文化
师《说文解字》对“鸭”字的解释,或许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的信息。
[教师PPT出示:“《说文解字》(徐铉版)中说:‘鹜也,俗谓之鸭。’”]
师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鹜,通俗地说就是鸭子。
师那什么是“鹜”呢?
师请大家看图示(出示图3)——猜猜看,“鹜”字各部分分别代表了什么?
生下面的“鸟”表示“鹜”是鸟类动物。
师很好。上面的左、右两部分呢?
生上面左半边是“矛”,是打仗作战用的工具。“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中的“矛”就是这个意思。
师老师为你点赞,不光解说了意思,还举例说明。非常好!右半边的“攵”,在小篆中写作“攴”,(出示图4)看像什么?
生弹弓。
(众生笑。)
师(笑)再猜。
生木棍。
师猜对了。小篆中“鹜”字的右上方的“攴”,读pū,后来慢慢演变成“攵”,敲打的意思。比如“敲”“牧”“攻”“教”,都和“攴”“攵”相关,都含有敲打的意思。
师“矛”和“攵”合为“敄”,读wù,敄,强也,强大的意思。我们老祖先造字的时候,为什么在“鸟”字的上面加“敄”字,想表示什么?请大家猜猜看。
(出示图5。)
生鸭子很强大?
师哪里强大呢?你能具体说说吗?
生攻击能力强,会咬人。
(众生笑。)
师恕我孤陋寡闻,鸭子会咬人,从未听闻。再猜。
生鸭子能在天上飞,还能在水里游。
师鸭子不光能在天上飞,在水中游,还能在地上跑。鸭子水陆两栖,严寒酷暑皆能适应,所以取“敄”字谓之强,同时代表了“鹜”字的读音方向。
师我们的老祖先在造字的时候,对它的读音、意义连同习性特点,都逐一做了清楚的介绍。古人的智慧,可见一斑。
师和“鸭”“鹜”相关的成语,你知道吗?
生趋之若鹜。
师很好。其实在生活中,还有一个常见的俗语,是比喻强迫人去做能力达不到的事情,知道是哪个吗?
生赶鸭子上架。
师你了解的古詩文中,有“鸭”或“鹜”的身影吗?
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很好。和“鸭”有关的,有吗?
生春江水暖鸭先知。
师前一句是?
生竹外桃花三两枝。
【环节3】“鸭”里学问
师我们南京人对鸭的了解,更多的还是通过美食。你知道鸭子有哪些有名的制作方法吗?
师我从很多同学的笑脸上,看见了——一个个小吃货。(师笑,众生笑)那就请吃货们说说看。
生烤鸭,板鸭,盐水鸭,桂花鸭,酱鸭。
师不愧是南京人,不愧为吃货。
师我们就先从板鸭说起。请大家先看这个“板”字,(出示图6)猜猜看这只手在干嘛?
生摘树叶。
(有学生笑。)
师摘树叶和“板”有什么关系?似乎差得有些远……猜也要和字义结合起来。
生拉树枝。
师朝什么方向拉?
生反方向。
师反方向拉树枝干什么呢?
生把树枝拉断。
师已经很接近了。《说文解字》说:“板,同‘版’,判(分剖)也。”反方向用力,将木一剖为二,本义为木板。
师那板鸭与“板”字有何关系呢?大家请看《玄武湖志》中有关板鸭来历的介绍。
(出示图7。)
师《玄武湖志》对“板鸭”因何得名语焉不详,我来稍作补充:百姓们为防止鸭子腐烂,加盐与佐料腌制;为了方便运输,用夹板将鸭子压扁。百姓为了纪念这次战斗,把压扁成板状的鸭子称为板鸭。制作板鸭的一套方法也沿袭了下来,板鸭越做越好。
师南京板鸭闻名遐迩,明清时南京就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古书院(南京国子监),琉璃塔(大报恩寺塔),玄色缎子(南京云锦),咸板鸭。”可见南京板鸭早就声誉斐然了。
师南京板鸭发展到今天,已衍生出了不少其他品种,如盐水鸭,腌制复卤期短,现做现吃,深受人们喜爱。《白门食谱》记载:“金陵八月时期,盐水鸭最著名,人人以为肉内有桂花香也。”农历八月鸭子肥美,又逢丹桂飘香,盐水鸭在桂花盛开的季节制作,故得美名——桂花鸭。
师说完板鸭,我们再说烤鸭。请大家先看“烤”字。(出示图8)“烤”字明明右边是“考”,猜猜看图中为何是个老人?
生“老”和“考”,都是老字头,我猜可能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师说得已经很好了。“考”,“老”也;“老”,“考”也。两个字是可以互注的。
师“火”字旁边放个“老”字表示什么?
生表示用火烤后,东西就变老了。
师图示中“老”指老人面黄形枯,加一个火字旁是“烤”字,表示被烤的东西呈枯黄色。
师我们的先人造字,有智慧吗?
生(齐)有。
师“烤”字和“烤鸭”有一段怎样的历史呢?
师据载,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御厨便选用肥美的湖鸭(产自江宁湖熟)制作菜肴。为了增加风味,厨师用炭火烘烤,鸭子酥香不腻,深受皇帝称赞,宫廷取名“烤鸭”。
师朱棣迁都北京,也带走了宫廷里的烤鸭制作高手。到嘉靖年间,烤鸭制作的方法从宫廷传到了民间。北京第一家烤鸭店——“便宜坊”,在米市胡同挂牌开业。当时还不叫“便宜坊”,称“金陵片皮鸭”,还在市幌上特别标明“金陵烤鸭”。(出示图9)“便宜坊”开启了焖烤时代,是焖烤的典型代表。
师我们先从“焖”字说起。右边的“闷”,把“心”关在“门”里,想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闭塞、封闭。
师很好。比如苦闷、郁闷、烦闷、闷闷不乐,都是心结打不开,有封闭的意思。
师加个火字旁,构成“焖”,又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生用火将食物封闭起来烤熟。
师“便宜坊”的烤鸭,是这么“焖”出来的吗?
师焖烤的做法,是先用火将炉膛加热到一定温度,再将火灭掉。然后,将鸭坯放在炉中铁罩上,全凭炭火和炉壁温度焖烤。一次放入,一次取出,中间不能开炉。炉内的温度先高后低,火力温而不烈。烤好的鸭子呈枣红色,外皮酥脆,肉质细嫩。的确,“便宜坊”的烤鸭,是“焖”出来的。
师1864年,“全聚德”烤鸭店也挂牌开业,烤鸭技术发展到了“挂炉”时代。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示,(出示图10)左半边容易理解,“扌”和“手”相关,表示用手悬挂。大家来猜右边的“圭”代表什么?我提供信息,大家来抢答:A.皇帝或诸侯;B.举行典礼。有同学抢答了,请说。
生玉制品,皇帝或诸侯佩戴的美玉。
师老师再提供一个选项,检验一下他的答案:C.权力的象征。
生对的。厉害!
师《说文解字》说:“圭,瑞玉也。”“圭”是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执的一种玉器,是权力的象征,有“至高无上”的意思。
(出示图11。)
師左、右合起来,“挂”表示将东西悬挂于高处。那“挂”字和烤鸭又有什么关系呢?
师挂炉烤法,是将鸭子挂在挑杆上,放在枣木、梨木等果木上烤制,烤制时鸭子可随意翻转,由于果木火力强,本身有特殊的清香,烤出的鸭子皮脆肉嫩,不仅使烤鸭香飘万里,还使得“北京烤鸭”取代了“南京烤鸭”,成为烤鸭的代表。一个“鸭”字,里面竟有这么多的学问!
【环节4】“鸭”中情怀
师(出示图12)请大家打开资料,我来扫二维码放朗读音频,请大家仔细听。
师除了我们讲到的“鸭”字溯源、“鸭”中文化和“鸭”里学问外,文中还特意提到了一个人,是谁?
生苏东坡。
师他主张什么?
生他主张不吃荤,不吃鸭,吃素。
师苏东坡主张不吃荤,说的是“荤菜”。“荤”字与动物有关啊,怎么会是“草字头”?
(学生思考,表示不解。)
师要不要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
(学生点头。)
师草字头,说明“荤”字肯定和什么有关?
生植物。
师树也是植物啊,是树吗?
生不是,是花草类植物。
师是草本类植物。
师“荤”字说明这种草本类植物有点特别,对不对?
生对。
师要想理解这种“草”的特别之处,要看什么?
生下面的“军”字。
师“军”字代表什么?
生军队,武装组织。
师是的,武装组织有攻击性。那“荤”字就表示有攻击性的草本类植物。猜猜看,靠什么攻击?
生我猜是靠气味。
师能列举一二吗?
生蒜、葱、艾、姜。
生“姜”不是吧?
师这个问题好。请看“姜”字的繁体,(板书“薑”)发现什么了吗?
生原来“姜”字也是草字头,和蒜、葱、艾都是一类的。
师原来“荤”字表示带有刺激性气味的草本类植物(出示图13),后来慢慢演变成一切有特殊刺激气味的食物,现在反而专指和动物相关的食物。
师东坡主张不吃荤,只吃素。我们再来看“素”字。请看图示,猜猜“素”字表达的意思: A.白色;B.质朴;C.素菜;D.生帛。
生选D,生帛。
师我们看对不对,用《说文解字》中的注解检验一下。
师《说文解字》中说:“白致缯也。”是本色的生帛。后来,“素”字引申为白色、本质、质朴、朴素等意思。
(出示图14。)
师通过“荤”字和“素”字,你能看出汉字的意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吗?
生汉字本源的意思和现在的意思有很大差别。
师是的。汉字的本源义和现今的引申义,差别巨大。我们要想全面地了解字义,必须追根溯源。
【环节5】“汉”“字”韵味
师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单说这“汉”字和“字”字吧。
师《说文解字》中说:“汉,漾也,东为沧浪水。”何为“漾”?请看图示,(出示图15)左边三点水,和水有关,表示河流;右边“羕”字,由“羊”和“永”组成,“羊”即“祥”,表示祥和;“永”是长久的意思,“羕”表示水流宁静、悠长。
师汉水发源于陕西,流至武汉入长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师再看“字”字。宝盖头下一个“子”字,表示什么呢?
生一个小孩子在房间里。
师一个小孩子在房间里又想表示什么呢?《说文解字》说:“字,乳也。” “乳”是什么意思呢?“乳,生也。”原来“字”字的本义是“生育、孕育”的意思。
师当我们把“汉”字和“字”字连在一起时,才发现:汉水养育了勤劳的华夏儿女,汉字书写了璀璨的中华文化。
师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文字之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师我们学习汉字,不光要用心感汉字之意美,用耳听汉字之音美,用眼观汉字之形美,更要传承五千年来汉字所蕴含的华夏文明!
师今天的作业是阅读张一清的《饮食字传》系列,张一清的《四季汉字一岁诗》,罗维明的《汉字与饮食》,许进雄的《文字小讲》。
二、教学思考
讲授《鸭》一文,是命题;为初一学生讲汉字,则是要求。随文讲字,以字串课,是我选择的教学策略;感受“鸭”中文化,领略文字的魅力,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由字到文,以字解文,很显然,教学的切入点在字,这也切合汉语文化周活动的主题。我从字入手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依文选字,成了首要任务。反复研读文章后,我便从文章中择取了“鸭”“鹜”“烤”“板”“焖”“挂”“荤”“素”等字,再反复斟酌其是否有代表性和概括性,能否以之拎起全文。经过一番比较和诊验,为了增加课堂的文化厚度,我又增选了“汉”字和“字”字。
选定字后,搬来《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汉字源流字典》《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字海》《宋本广韵》《故训汇纂》《康熙字典》等字典查阅研究,到一本本字典里探寻每一个字的来源。字源的丰富内涵着实让我眼前一亮,汉字的表音表意法让人会心,本义与引申义“有线可循”:祖先对自然万物、饮食起居、生产劳动、社会人生都有直观而智慧的思考。
如何让这些鲜活的汉字及汉字所蕴含的文化显得亲切可感,是这堂课的教學重难点。从字形演变到演变规律,从造字方法到字义流变,再到文化蕴涵,这么多的内容必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切中要点,理清思路,深入开掘,方能完成。
南京人尤爱食鸭,南北朝时已有历史记载。直到朱元璋建都南京,宫廷食鸭之风盛行,为鸭之美食走进寻常百姓家奠定了基础。时至今日,南京食鸭之盛,空前绝后,这为解字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这也成了本课设计的突破口和抓手,顺理成章地有了“‘鸭’字溯源”的环节。进而把课堂探究向前顺推一步,通过“鸭”字的演变,领着学生探究汉字演变发展的规律。
由“鸭”字到“鹜”字的深入探究,只需借助《说文解字》对“鸭”字的注解便可完成,进而过渡到“‘鸭’中文化”——古诗词中的“鸭”与“鹜”,拉近了“鸭”与学生的距离,为深入探究“‘鸭’里学问”奠定了基础。
“‘鸭’里学问”是课堂的重头戏,由“板”“烤”“焖”“挂”等字牵出的各种制鸭方法,是生活学问,亦深藏古人造字的智慧。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温度,须下一番功夫。拆字分析是基本的方法,但又不能局限于此。只有形式活泼多样,课堂才有生机。我尝试着用猜想法、资料提示法、例证法等带领学生理解汉字,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推断力、现象分析力等都得到了发展。木棍反方向用力一分为二,谓之板,板鸭便是以板夹之而成形;用火烤使之变熟变老,烤鸭便因此而得名;闷有封闭之意,封闭的食物焖烤使熟,焖式烤鸭由此而生;以手将物悬于上,谓之挂,悬于火上烤制便是挂式烤鸭。每一个字的字源本义,连同它在制鸭方法里的鲜活使用,使汉字变得亲切起来。
以字串文,已让学生窥见《鸭》一文的概貌。扫码听文,知文章全貌,由此带出“荤”字与“素”字。通过对二字本源义的探究,学生深入探知了汉字古今义的差别,从而理解了汉字字义的发展流变。追根溯源,本源义拉近了汉字与学生的距离。课堂因此再度升华,领着学生体悟“汉”字与“字”字:汉,漾也,水流宁静、悠长;字,乳也,哺育繁衍;汉字,华夏之脉也,悠久璀璨。
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张一清的《饮食字传》系列、罗维明的《汉字与饮食》、许进雄的《文字小讲》等关于汉字(文字)的著作,旨在引导学生深入赏味汉字之美,寻探汉字之源,承传汉字之薪。
一堂课的容量是有限的,如能将学生对文字的探究、欣赏、发现之视界引向深处,哪怕只有一丝深入,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