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的问题及保障机制

2019-09-10 05:22迟昊婷
现代盐化工 2019年2期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保障机制发展

迟昊婷

摘   要: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里的先进群体,党员发展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广大青年人心中的党的形象。与此同时,大学生党员素质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密切相关。近年来,高校党员队伍建设明显发展,青年党员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党员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加入党动机不纯,严重功利主义,党员素质低下等。面对这些情况,文章深刻分析了问题的形成原因并且及时解决,逐步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党在广大青年学生党员队伍中的凝聚力。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发展;保障机制

大学生党员是从青年学生群体中遴选出的优秀者,是党和国家未来干部的重要后备资源,定将成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有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想在时代潮流中追求进步、保持先进地位,“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因此,保证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对于中国的发展和共产主义事业至关重要。近年来,当代大学生党员的观念受到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外来文化带来的影响,出现了新现象和新问题,如入党动机不端正、功利主义、党员素质低下等,大学生党员的素质需要提高。大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不够坚定,党员发展质量保障及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了现下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诸多问题。

1    当前大学生党员发展中的存在问题

1.1  大学生入党动机多元化

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氛围导致了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呈多元化倾向。西方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趋势持续影响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一些大学生无法正确树立价值观,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入党动机呈现出功利主义和复杂性的趋势,并将党员身份视为自己的荣誉和求职跳板乃至政治资本,这些观念严重违背了大学生申请入党的正确动机。

1.2  忽视入党后的理论学习

党员要保持终生进步,关心时事政治,坚持学习党的最新理论知识,不断提高政治素养,提高模范带头作用。但是,目前许多大学生党员只关注与个人发展和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内容,忽视了理论研究,更有甚者将其作为纯粹的形式主义,在出发点上就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导致对党的理论体系认识不够系统全面,尤其不能正确认识新形势下社会、经济等领域的一些复杂特殊情况,甚至可能影响党员的整体形象。

1.3  政治意识淡薄

当下,国内外局势日趋严峻,我国大学生整体对政治的关注度较低,政治意识较为淡薄。对时事政治、党发布的政策方针缺少细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不能深入学习党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由于当代中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不够强大,西方的反马克思主义势力将大量的西方文化倾注于当代大学生,动摇了一些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冲击了马克思主义对我党的指导。

1.4  党员模范作用发挥不够

大学生党员作为从当代青年中遴选出的优秀团体,理应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成为学生群体的楷模。但由于基层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要求不夠严格,部分大学生因此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加入党组织后出现了成绩退步、不积极工作、思想涣散等现象,最终不仅未发挥模范作用,甚至产生负面影响。还有部分学生干部发展为党员后缺乏奉献精神,存在“无为而治”的中庸思想,难以发挥影响力。

2    大学生党员发展问题形成原因

2.1  大学生党员发展管理存在漏洞

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培养的现阶段,大多数学生党员都能够加强共产主义信念,但少数学生党员在政治上逐渐放松了自律性,忽视思想方面的改造和道德层次的修炼,从而导致共产主义信念淡薄,因而无法实现从“思想上入党”。一些高校只关注大学生入党时是否掌握了党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大学生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持。他们不能严格按照党性和先进标准筛选党员,从而造成大学生党员的素质良莠不齐。因此,高校对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和管理必须更加严谨细致,以弥补培训管理过程中的不足。

2.2  大学生党员考核制度不完善

根据党章的规定,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大学生应对其动机、理想信念、政治立场、社会实践和学习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入党前和入党后应分别进行考核,防止大学生党员发生思想滑坡,但是当下各个高校实行的考核制度侧重点往往在于入党前的考核,对预备党员及正式党员在考核方面关注不多。同时,基层党组织应加强对考核结果的分析,不能只注重考核的过程而不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要找出存在的根本问题。为了高校党员建设工作的发展,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基层党组织应运用多种内容形式对大学生党员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排名结果对排名靠后的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和处理使考核机制发挥其应有的反馈和激励作用。

2.3  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不科学

一般而言,把党校作为开展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平台,既具有明显优势,也存在不足。把高校党校作为党员培训教育主渠道,能够集中全校优秀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进行理论和实践教育。其难以避免的劣势之处在于:高校目前需要接受党校培训教育的人数较多,且各学院各年级均有分布,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必然存在不同的思维方式,但部分高校不能因材施教,结合不同的学生特点调整培训内容,致使党校教育培训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脱离大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教育培训内容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难以全面引起接受培训的学生思想上的深刻共鸣。

当前,有些高校基层党组织进行的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培训以党校短期集中培训为主,采取理论讲授课、专题学习会等培训形式。不可否认的是,党校短期集中培训确实具有重要价值和实效性,但往往缺少新颖而富有吸引力的网络化平台展开的辅助培训,培训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导致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在党校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难以调动其深入学习的主动性,进而达不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影响党员发展工作的继续开展。

3    大学生党员质量的保障方法

3.1  确保大学生入党动机纯洁性

入党动机是保证大学生党员质量的关键点。大学生党员的质量高低和能否从行动和思想上都符合党员标准取决于其入党动机是否端正。由于大学生入党动机具有多样性和隐蔽性,高校要从多角度考察分析学生入党动机,在入党积极分子和党校考评中深入考查学生入党动机,通过测评结果洞察隐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入党动机,发现有不良现象或倾向的,要及时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

3.2  注重标准化培训

大学生党员的教育机制根据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主体和教育载体等方面分为多种要素。要做到规范化培训,有必要确保能够实现每个要素的有效性,并且要调整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保持相对和谐。首先,要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多元化教育。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党员正规教育体系是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基本要求。其次,要求其深入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党的基本情况、线路、基本方案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学生党员努力工作,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政治立场和思想素质。根据青年群体的特点和时代背景,除了上述内容外,大学生党员教育应突出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社会实践内容的教育。

3.3  注重监督化管理

为了解决党员入党后思想滑坡的问题,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建立后续管理制度和匿名举报制度,提醒大学党员始终保持自律,树立榜样,发挥先锋作用,增强党员的影响力和模范性。巩固大学生党员群众基础,定期对大学党员进行质量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党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表现。重点关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情况,发现问题后及时教育并与其思想掉队落后的大学生党员沟通,争取进步。党支部应设立党员匿名监督意见箱,让全体师生广泛参与,全面监督党员的日常行為以及作用发挥的情况。同时加强大学生党员的自我约束,要求大学生党员定期向党支部汇报思想、学习、工作情况和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情况。

3.4  注重科学化评价

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党员的评价和评估机制往往侧重于大学生党员的学业成绩和奖励。这些内容通常只是某个阶段或某个领域的成就,较为片面,不能反映其全面的政治素养以及理想和信仰的水平。因此,科学评价机制的目的应该是反映大学生的实时性和长期性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从而能够反映党员的进步,有效地提高党员的素质。其次,要明确考核评价内容。作为一个优秀大学生群体,大学生党员首先应该成为全体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党员的学习成绩、担任学生干部的任职情况和所获奖项应当是评估的重要部分。这类指标可以定量定性评估,可以直接反映党员在这些方面的优劣水平,但也决不能将其视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还应关注其政治素养和理想信念水平。此外,由于大学生党员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实际情况不同,还应在横向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个体的纵向评估,即考察每个党员在一段时期内的进步程度,保证学生党员考核评价综合、全面、科学的进行。

3.5  健全完善考核机制

大学生党员的评价考核机制主要包括自我总结考核、党支部测评考核、党总支评价与考核结果,通过全面、可操作和基于结果的奖惩原则,其考核的结果不仅要让党组织内部党员们认可,还应该得到大学生群体的认可。因此,制定考核评价方法应注意几个原则。

(1)以定量考核为核心,高度重视定性考核。

(2)加强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考核评价。

(3)平等对待党内评价与群众评价。

考核机制应当包括考核标准、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等关键因素。

(1)大学生党员质量考核标准是考核机制的基础。考核机制的作用发挥程度的直接影响因素是考核标准的客观和科学程度。大学生党员考核标准应该符合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要求和现实状况,结合时代背景,选择更合理、科学的程度作为考核标准。同时,考核标准应具有具体性、可操作性,评价标准不能模糊不清。

(2)应规范大学生党员素质的考核过程。一方面,考核过程中,考核主体和客体应积极参与,坚持民主集中的原则,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另一方面,考核过程中要避免主观性,以科学的方式进行考核,以确保考核的客观性。

(3)考核结果的处理和协调。高校党组织应保证考核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评估结果不仅仅是奖励和惩罚大学生党员,而是发现大学生党员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促进他们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

4    结语

大学生党员是当代青年的中坚力量,其素质与党和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大学生党员素质保障机制,提高党员素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高校党组织和部门要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和纯正理想信念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汪风易.构建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设想[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31(11):41-43.

[2]花 艳,王小莉.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和评估机制研究[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1(9):42-44.

[3]武 凌,文 雯.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研究[J].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学报,2012(1):10-13.

猜你喜欢
大学生党员保障机制发展
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保障机制研究
中央发千亿“县级政府低保金”
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区域发展篇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方法探析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