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明
摘 要:甘薯新品种泉薯19系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6年用潮薯1号×泉薯148杂交选育而成。惠安县辋川镇于2016-2017年引进泉薯19示范种植,表现丰产、稳产。介绍泉薯19的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从选好种薯、培育壮苗,深耕改土、高畦包心,合理施肥、施好基肥,适时栽插、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等方面内容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甘薯;新品种;产量;栽培技术
DOI: 10.13651/j.cnki.fjnykj.2019.02.003
Abstract: A new sweet potato variety ‘Quanshu 19’ of Quan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as bred in 2006 by crossing Chaoshu 1 with Quanshu 148. ‘Quanshu 19’ was introduced for demonstration planting in Wangchuan Town, Hui′an County from 2016 to 2017, which showed high and stable yields. The yield perform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Quanshu 19 were introduced. Its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were summar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selecting good seed potatoes and cultivating strong seedlings, deep tillage and high border, rational fertilization and good base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imely planting and rational close planting, strengthening field management, timely pest control and timely harvesting.
Key words: Sweet potato; New variety;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
甘薯是惠安县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县粮食作物之首,常年种植4800 hm2,种植面积占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5%,产量占全县粮食总产50%,故惠安县有“地瓜县”之称。为了提高甘薯产量、品质和生产效益,惠安县大力引进甘薯新品种进行试验,其中泉薯19综合表现较好。甘薯新品种泉薯19系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6年用潮薯1号×泉薯148杂交选育而成。2011年、2012年参加福建省甘薯品种区试,2013年参加福建省甘薯新品种生产试验,201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4]。2016-2017年惠安县辋川镇坤德农场引进泉薯19示范种植,表现丰产、稳产。现将其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产量表现
2011-2012年参加福建省甘薯新品种区试,2年平均每667 m2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分别为2910.46、805.90和516.00 kg,分别比对照金山57增产0.68%、12.01%和16.70%。2013年参加福建省甘薯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2鲜薯产量3274.7 kg,比对照金山57增产22.11%。2016年引进在辋川镇坤德农场示范种植,经现场验收,每667 m2鲜薯产量1873.4 kg。2017年继续在辋川镇坤德农场示范种植,面积8.7 hm2,经省、市、县专家验收,现场测产3个点,实收面积172.5 m2,实收鲜薯834.25 kg,测算每667 m2鲜薯产量3218.2 kg。2018年全县推广面积720 hm2,经济效益显著,深受种植户喜爱。
2 特征特性
该品种短蔓半直立,茎粗中等,成叶心形带齿,成叶、顶叶、叶柄和茎均为绿色,叶片主侧脉均为紫色,单株分株8条左右,薯块长纺锤形,薯皮粉红色,薯肉淡黄色,单株结薯3~5个,单株薯块重0.71 kg,结薯较集中、整齐,田间观察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
3 栽培技术
3.1 选好种薯,培育壮苗
在上年甘薯收获时选留具有品种特征、薯重250 g左右、无病伤、完好的薯块作种薯,采用塑料薄(地)膜覆盖育苗或塑料大棚育苗或露地育苗等方法。苗地宜选择土壤肥力较好、土质疏松、地势高燥、地块平坦、排灌方便的农地。整畦要求深、松、细,畦宽(带沟)1.2 m,畦高0.20~0.25 m,畦、沟要平直。于入春前后在畦面开沟宽0.20 m,沟距约0.25 m的下种沟,将薯块整齐排入,盖3~5 cm细土,注意薯块不露土面,然后用薄(地)膜覆盖畦面,待出苗后翻膜或破膜,让薯苗生长。
及时分秧假植,当薯块繁育苗长至5叶(15~20 cm)时,将小苗剪下栽插在整好的小苗假植圃上,每667 m2栽植小苗2万株左右,一般株距10~15 cm、行距20 cm。要施足基肥,促早发苗、多出苗、出壮苗。達到苗长20~25 cm、7个展开叶的顶苗、百苗重1.0 kg以上、无病害的壮苗标准。
3.2 深耕改土,高畦包心
土壤是块根生长的场所,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状况直接影响块根的形成与膨大,创造疏松土壤和充足养分供应是甘薯获得高产的基础。高产栽培要求耕作层深厚、质地疏松、有机质多、排灌良好的土壤条件。因此,应对粘壤土进行掺沙,对沙地进行客土,以有机肥和基肥、作物秸秆包心等措施来改善土壤条件和培育地力。翻耕做畦时,要求畦宽(带沟)90~95 cm、畦高30~35 cm。
3.3 合理施肥,施足基肥
甘薯高产栽培每667 m2施肥量为:N 15~20 kg、P2O5 7.5~12.5 kg、K2O 20~30 kg,N∶P2O5∶K2O控制在1∶05∶1.5为宜[5]。①基肥:有机肥300~400 kg、作物秸秆200 kg左右、复合肥30 kg。有机肥、作物秸秆作包心基肥,复合肥全层施用。②点穴肥:在栽后10 d内每667 m2用稀人粪尿
1000 kg掺尿素2.5 kg,或尿素5.0 kg掺水作点穴肥,施肥后覆土。③夹边肥:在插后25~30 d施第1次夹边肥,主要以氮、钾肥为主,每667 m2施尿素15~20 kg、硫酸钾20~25 kg;在插后35~45 d施第2次夹边肥,施肥应视田间长势而定,一般每667 m2施硫酸钾10 kg或复合肥10 kg左右,长势好的施钾肥,长势略差的施复合肥。④后期补施裂缝肥和根外追肥,可根据生长情况确定补施方法。裂缝肥每667 m2用人粪尿1000 kg掺磷酸二氢钾500 g进行灌施。该品种要控制磷肥施用量,以减少薯块纤维含量。
3.4 适时栽插,合理密植
甘薯发根和长蔓的最低温度15℃,而块根形成适温24~25℃,因此,应适时早插,确保发根返苗和块根的形成。根据惠安县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泉薯19作早薯栽培一般要求4月中旬至5月上旬栽插。晚薯根据前作收获期而定,“花生薯”一般在花生开花至初针期套栽,或花生收获后栽插,最迟不超过“立秋”。
合理密植使甘薯不同生长阶段都保持有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的群体结构,并使地上部与地下部协调生长,从而提高产量。一般早薯为每667 m2栽插3000~3500株,晚薯栽插
4000~4500株。
3.5 加强田间管理
插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一是及时查苗、补苗,确保全苗。二是做好中耕除草,结合施用点穴肥和第1次夹边肥时进行。三是培土,在施夹边肥时进行,注意加宽畦面,且不能把土压住藤头。四是提蔓,严禁翻蔓。五是注意排灌水,苗期要浇水保苗,促发根成活;结薯期要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地上部徒长;如遇雨季,要注意做好排水,做到雨停水干,以利块根的形成与膨大;中期茎叶盛长、薯块膨大,需水相对较多,遇干旱天气要及时灌水防旱。后期块根继续膨大,需水比较多,遇旱要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一般灌水灌至畦高的1/3即可。
3.6 及时防治病虫害
甘薯整个生育期病虫害主要有甘薯小象虫、地老虎、斜纹夜蛾、甘薯天蛾、卷叶虫、茎螟、蔓割病、疮痂病、丛枝病、薯瘟病等。防治甘薯小象虫可采用甘薯小象虫性诱剂进行防治,利用性诱剂诱杀成虫,是一种省工、省本、防效好、无毒、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的绿色植保新技术。可用1250 mL可乐瓶制作诱捕器,在瓶颈口下方1/3处相对面各剪开长4~5 cm、高1 cm的开口,加一半以上的水(加少量洗衣粉),性诱剂用铁线丝穿好悬挂在瓶盖上,不要泡在水里。诱捕器放置于畦边并用土固定,防止倾倒,每667 m2放置2~3个诱捕器,每隔10~15 d换水和清除诱集到的成虫,该方法可周年使用,连片应用效果更佳。采用化学方法防治小象虫和茎螟可结合第2次施夹边肥进行;防治蛴螬应在整畦后于畦中施药,然后栽插薯苗;防治斜纹夜蛾、天蛾应在低龄幼虫始发期进行;防治疮痂病应在发病初期进行。选择的农药都必须经过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登记防治甘薯病虫害的农药。
3.7 适时收获
适时收获对提高薯块产量、品质和防止烂薯具有重要意义,过早收获由于生长期不足,薯块产量和干率较低;过迟收获产量不增加,薯块还易受低温冷害,导致干率、出粉率和耐贮性下降[5]。泉薯19结薯比较早,块根膨大快,一般全生长期130~150 d,晚薯不宜过早收获,若气温稳定在15℃以上,可适当延长生长期,以发挥其增产潜力,提高产量。选择晴天或阴天收获,收获至贮藏要做到细收、轻刨、轻装、轻运,避免薯伤。
参考文献:
[1]吴小志.甘薯新品种泉薯19的主要特征特性及无公害栽培技术[J].园艺与种苗,2017(6):39-40,43.
[2]张欣荣.高淀粉甘薯新品种泉薯19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5(9):27-30.
[3]肖春發.甘薯新品种泉薯19号选育报告[J].现代农业科技,2015(8):54.
[4]翁文行.泉薯19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5(2):43-44.
[5]陈振彬,李文彬.甘薯新品种“泉薯12”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2(10):1-2.
(责任编辑:林玲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