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与发展对策

2019-09-10 07:22陈华张伟利廖彦富
福建农业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科技人员机制对策

陈华 张伟利 廖彦富

摘 要:人才是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基础。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既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有助于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和科研动力,有利于实现其自身的创新意义和创新获得感。从导向、选派、激励、分配、培训、考核等方面提出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并从加强组织实施、发挥政府引导,强化院校支撑、加强合作创新,强化中介服务、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技术市场、有效调节配置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企业;科技人员;机制;对策

DOI: 10.13651/j.cnki.fjnykj.2019.02.018

Abstract: Talents are the basis of building a 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serving enterprises are not only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promoting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but also help to stimulate the innovative spirit and motivation of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and help to realize their own innovative significance and sense of innovation.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serving enterprises from the aspects of orientation, selection, incentive, distribution,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also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strengthening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exerting the guidance function of government, strengthening university support,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 strengthening intermediary service, perfecting service system, strengthening technology market and adjusting allocation effectively.

Key words: Serving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Mechanism; Countermeasure

人才是建設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基础,同时也是科技创新的各个环节中最不可或缺和最活跃的因素。为推进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科技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产业蓬勃发展,必须鼓励、支持和引导研发机构、高等院校以及企业等创新主体和科技服务人员,积极从为企业服务的角度出发,努力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解决其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科技人员只有深入企业,立足于企业的生产与研发的实践活动当中,才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更有助于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和科研动力[1]。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不断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使传统行业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科技与传统零售业的结合,让公众体验到无现金时代“扫码支付”的便利;科技与传统金融业的碰撞,让公众体验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人脸识别和语音智能的魅力所在。这些高科技产品的产生与发展无一不满足了当下人们的需求痛点,而这些科技成果的产生必然依赖于众多科技人员与企业的广泛交流,一旦缺失了企业这个对市场需求和变化反应最敏感的终端,科技人员就难以获得海量的一手数据,同时也难以最直观地感受到市场的需求变化。脱离了企业这个实践的载体,科研成果就宛若无根浮萍,难以有效转化。因此,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意义不仅在于促进所服务的企业或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其自身的创新意义和创新获得感。

1 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

1.1 导向机制

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中,导向机制主要体现在价值导向、政策导向、规划导向、政府投入导向及融资导向5个方面。

(1)价值导向。政府部门必须端正认识,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正确认识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重要性,努力营造重视人才、发展人才的积极环境,鼓励科技人员将自身发展与服务企业结合起来,在服务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贡献中实现自我价值,在全社会树立起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战略思维。

(2)政策导向。积极贯彻各项方针政策,全面推进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将着眼点落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具体进展以及校企合作、特派员工作、政策科技投入、知识产权保护、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等方面的落实情况。一旦发现落实不力的行为,必须责令整改,以保证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权威性、严肃性[2]。

(3)规划导向。结合社会经济,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规划,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对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所涉及的关于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各项工作科学规划,明确目标,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优化服务体验。

(4)政府投入导向。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财政对科技服务企业的投入,建立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行动基金;优化政府投入结构,提高使用效率,重点支持重大科技专项、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探索建立政府科技投入引导机制,扩大以产学研结合为主的中小企业创业和科技创新基金规模,实现资助和奖励相结合的投入方式。

(5)融资导向。要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贷款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抵押筹资新途径,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建立健全风险投资基金,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借助中小板、创业板上市条件,积极鼓励、引导、帮助具有较强实力和上市条件的中小创业上市融资。

1.2 选派机制

良好的选派机制是保障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工作得以顺利深入开展的关键,因此为实现既定目标,就必须规划好各项活动中所选派的科技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只有建立高效务实的选派机制,才能保障各项活动得以圆满完成。

(1)要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紧紧围绕企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努力引进行业高精尖人才。遵循“双向选择、互利共赢”的原则,发挥示范带动效应,积极整合各项科技资源,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创造良好氛围,营造优质环境,为更多有创新梦想、有志投身于企业服务的科技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充满信心和激情地投入到科技服务活动当中。(2)各单位要努力加强沟通,注重信息共享,在人才的调配过程中要积极协调,避免选派的人才类型重复,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3)要因地制宜组建服务团队,通过挖掘不同区域和产业的发展特色,为企业打造专业化的科技服务团队,保障其发展过程中得到精细化、全方位的科技服务。(4)要坚持“按需选派”的原则,不同的科技人员有其专门化的科研任务及科研能力,通过增加对科技人员的了解程度,把握不同科技人员的技术专长,根据其技术特点结合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以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科研需求,对科技人员进行合理筛选,杜绝不切实际盲目选派的跟风行为发生。

1.3 激励机制

一个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人的潜能、调动工作积极性。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经济激励无疑是提升运行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有效提高科技服务人员的参与热情,而精神需求作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必要的精神激励也是不可或缺的。

(1)建立合理的经济激励机制。政府每年要从现有的科技投入中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支持广大科技人员深入企业,转化适用技术和成果,联合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增强企业科研开发能力。要认真落实激励科技人员入企服务的各项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保障科技人员在原派出单位的相关待遇。设立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奖,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要落实激励科技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各项政策。科技人员向企业转化职务技术成果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应按照有关法规和政策,给予科技人员相应的奖励。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过程中产生的技术成果归属及其利益分配应按照协议和有关规定进行分配,鼓励企业对做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施多种形式的激勵措施。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信托、拍卖的方式与途径,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科研成果等知识产权入股企业,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向企业转移。

(2)建立必要的精神激励机制。科技人员是高级知识分子,在满足自身经济需求外,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是否能够得到尊重与满足,通过评优等方式进行必要的精神激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工作效率,推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热情。

1.4 分配机制

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是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合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利益分配是一个非常关键又最为突出的问题。科技人员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或者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二者应该是一个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通过互相支持、互相协作,实现二者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只有“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才能在企业与科技人员的合作过程中,体现出公平、公正的原则,达到双方共赢的结果。所以,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过程中,企业和科技人员都必须树立同舟共济、风险共担的合作意识。此外,在企业的规章制度层面,各参与主体也必须在多个方面建立健全配套的体制机制,在多方面确保调动和促进科技人员在科技服务活动中的积极性。同时,在利益分配的问题上,企业除了按照传统分配方式进行分配外,也应当结合相关科技人员的具体服务情况,对于掌握行业关键领先技术的科技人员予以区别对待,允许此类人员以多种方式参与分配,允许通过技术入股、专利转让等方式参与到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活动中。在服务的过程中,科技人员相对企业而言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对于收益分配等事宜,在双方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应当及时兑现。科研活动并不是无风险的,企业在憧憬未来高收益的同时,也要能够承担研发失败的风险,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理性面对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1.5 培训机制

(1)企业要利用好与派出单位科技人员共同开展科研活动的契机,在项目研发的过程中加强对自身科研团队的训练和提升,以提升企业人员的科研素养和研究能力,建立起懂技术、懂管理的专业科技团队,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2)通过交流增进与选派人员的友谊,建立长效的沟通机制,不定期聘请科研专家以座谈会或者培训班的形式对企业科技人员进行指导。(3)企业要重视员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培训,努力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成长平台,鼓励员工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学习。结合企业发展需求,优化培训机制,积极组织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活动,培养出有助于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人才。

1.6 考核机制

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考核机制是保证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它不仅有利于督促各阶段、各部门人员的工作进展,保质保量完成既定的工作,同时也有助于激励员工。因此,应当结合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考核要求。在考核内容上,不能偏重于科研论文、项目专利的发表,而应该重视相关科研成果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是否能够高效转化,能否切实帮助企业提高产能、经济效益和科研能力。在考核方式上,要做到自我评价、民主评议和企业测评相结合,对于持续时间较长、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快速进展的项目,可以对其考核的时间跨度进行适当调整,不单纯以项目的年度成绩作为评判好坏的标准。考核的目的在于通过考核的形式提供激励,保证企业高效有序运转。

2 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对策建议

2.1 加强组织实施,发挥政府引导

产学研合作是不同系统的组合。因此,如何对这三种有着不同价值取向、运行机制和运行目标的力量进行有效匹配,是对政府部门调控、协调工作的一项挑战。

2.1.1 强化政策引导 要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做到上下联动。在立足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任务目标,建立绩效评价机制,落实好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各项方针政策;建立健全各项激励和考核机制,保障派出科技人员的正当权益;国家和地方要做好对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支持和引导;积极为合作企业提供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交流学习的机会,为其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技术支持。

2.1.2 健全服务体系 (1)加强政府对产学研合作的规划与协调。政府通过建立专门的产学研合作管理部门,对所属区域内的各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各方对创新资源快速、有效的获取,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同时,通过政府出资和政策优惠等形式介入校企合作,实现对项目的协调管理,完善项目的合理布局。(2)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建立政产学研合作信息网站,整合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的信息资源和科技供求信息,建立合作院校专家库、科技成果库、信息人才交流预备库等基础数据库及应用服务平台,实现企业需求信息与高校院所创新资源信息的公开与对接。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政产学研合作洽谈会、科研成果信息发布会、企业需求对接会等活动,架设各方信息传递、沟通的桥梁。(3)搭建成果交易服务平台。加快技术交易市场建设,通过虚拟市场、网上市场等形式,拓展市场运行机制和服务功能,完善信息发布、成果评估、产权转让、融资担保等服务,促进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活跃技术成果市场交易。(4)强化社会中介服务平台。加强和完善各县区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服务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积极发挥科技人员在推动政产学研用合作中的桥梁作用,为企业提供技术、法律等方面的高效服务。重点发展一批市场化、企业化运作的,以人才、信息、咨询、管理、技术等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社会中介机构,为政产学研合作的良好运行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

2.1.3 构筑合作平台 (1)全面开展与各高校和各科研院所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合作。鼓励企业和与其合作的高校或科研院所联合申报各级政府资助项目;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企业创新中心和各项技术中心;积极主动和企业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合作,实行样企挂钩[3]。(2)扶持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建设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鼓励科技人员以自有技术和项目到企业担任科技特派员,形成利益共同体。(3)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供低成本的高效服务,加强科技创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效服务。

2.1.4 保障经费投入 (1)加大项目经费支持。结合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特色和企业的科技发展需求,划拨专项经费进行支持和引导,如重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联合攻关和产品开发项目,以及有利于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和新农村建设的项目。特别是对有利于本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项目给予特别支持,最好由科技主管部门划定经费底限,便于企业及相关部门执行。(2)确保服务经费支持。除了项目经费支持外,应设立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专项资金,加大对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支持力度。根据不同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特点,监督经费申报和使用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优化绩效评价,提高经费管理的科学化水平。(3)疏通融资渠道。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仅靠企业和政府的投入力量有限,政府应发挥协调职能作用,疏通融资渠道,以政策与市场的双重作用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在加强政策引导的同时,强化投融资渠道环境建设,创设以企业为主、各参与方公平获利的融资环境。

2.2 引导强化院校支撑,加强合作创新

高校、科研院所是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内部动力的源泉,是产学研合作的技术输出方,科研院所的态度、投入、水平直接决定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效果。

2.2.1 建立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组织管理机制 (1)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体系。通过设立专门的协调合作机构,明确各参与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努力行使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监督和指导职能,促进各项方针政策的有效贯彻落实。(2)建立健全产学研创新合作中的领导干部考核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责任制,对产学研合作各项工作进行专项考核,积极引导各科研机构建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结合的内部评价考核体系。(3)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激励机制。技术导向和产业化导向双重并举,不再侧重于单纯的技术导向;改革科技服务人员评价体系,以企业和市场为导向,鼓励科技人员将科研重点放在能帮助企业创新方面,努力实现成果转化。

2.2.2 構建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1)积极引进各类高科技人才。加强行业信息共享,及时更新和完善人才数据;健全人才市场体系,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实现海外人才引进常态化。(2)健全高端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培养优秀青年科学家的力度,培养高层次后备人才,形成具有特色的优秀人才培养机制,努力造就一支具有战略开拓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家队伍。

2.2.3 完善投入机制 (1)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中央有关增加科技投入的各项规定,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引导投入,遵循重点突出、循环发展、专款专用的原则,在保障使用效益的前提下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2)引导各类参与主体加大对产学研项目的科研投入。尤其是企业,更应当增加投入,重视产学研合作创新,增加研发经费,保障企业科技创新的稳定性,实现可持续发展。(3)利用金融工具保障产学研合作创新。建立“金融贷款为支撑、外资与民间资金并重、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和担保机构稳步发展”的融资体系,通过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形式,拓宽产学研融资渠道。

2.2.4 完善分配机制 (1)建立完善的风险共担责任机制。科技创新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的活动,而且研发周期往往比较长,因此,必须具备一套健全的风险投资机制保障科研资金的长期供应:通过设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逐步形成以政府资金和各类科研专项基金为导向、合作企业自有资金为基础、银行贷款为辅、其他资本进行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资体系,以有效规避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2)切实保证多方的正当权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立法,加大对研发成果的有效保护,从而在确保成果安全的基础上加强沟通、增进互信,最大限度保障合作交流,同时,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对研发成果进行合理估值,有助于最大限度的维护产学研各方的正当权益。

2.3 强化中介服务,完善服务体系

科技服务体系是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科技服务组成的有机整体,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产业与技术的桥梁,是将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社会化的重要手段。

2.3.1 实现人才队伍专业化、人才结构多样化 科技服务体系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洞悉市场变化的观察力和持续学习的进取精神,及时捕捉市场热点和创新方向,切实抓住当前的市场需求,从而完成转人、转技、转智的各项目标,以促进科技成果顺利转化,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发展。因此,科技服务机构在引进人才时不仅要注重人才的专业素养,同时也要看重其综合素质,努力引进具有全球视野、知识面丰富、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在人才的使用上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针政策,为人才创造学习交流的机会,提供高质量的行业交流与学习平台。让从业人员走出去学习其他机构的先进知识,拓宽视野和知识面,同时积极引进行业领军人物进行指导和交流。为从业人员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途径,从而更好地为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和企业创新提供助力。

2.3.2 以一流的科技综合实力为支撑,推进科技产业化 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必然要立足于基础研究,科研成果在不同阶段以论文、专利或设计方案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过程中,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则通过与要素市场以及各类创新主体建立紧密关系,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各项科技创新服务提供支撑。因此,只有具备一流的科创实力才能构建卓越高效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从而有效降低科技成果转移和创新的各项风险,加速推进科技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2.3.3 建立网络服务体系及数据库,实现资源无障碍对接 通过政府的引导作用积极整合各项科技资源,搭建专业化的技术交流平台和多功能的信息分享平台,帮助产学研各单位实现信息共享,积极了解科研进展和市场需求,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动态,推动合作创新[4]。

2.4 强化技术市场,有效调节配置

技术交易市场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技术供给,有助于企业以及其他技术需求方整合技术资源。因此,一个资源丰富、高效有序的技术交易市场,能够极大地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的进程,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只有完善技术交易的市场体系,才能更好地让科技服务活动有序展开[5]。

2.4.1 完善技术交易市场的市场功能 技术交易市场具有收集、发布信息和发现价格的功能,一个权威性的技术交易市场可以最大程度地收集和披露行业研发动态,及时更新市场信息,同时还能实现在线洽谈等多种服务职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技术的转移和使用,有效实现技术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必须建立起具有权威性的网络技术交易市场,为创新发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助力。在完善技术交易市场平台服务功能的同时,还要提高技术产品的股权融资能力,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的形式,吸引风险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进入平台,为平台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2.4.2 加强技术交易市场体系的机制建设 完备的市场功能需要完善的机制作支撑。因此,首先需要建立公正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制度,进一步规范技术交易市场,建立健全科技投融资体系,坚决落实各项现有优惠制度。其次,必须完善当前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以激励的方式促进科技人员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转化速度,同时,做好各阶段、各部门的监督工作,保障科技服务活动高质、高效展开。最后,需要建立符合福建实际情况的市场机制,努力建设好具有地方特色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制度。

2.4.3 提升技术交易市场的技术转化功能 实现高效有序的技术转移是技术交易市场存在的意义,技术市场并不局限于技术登记等简单的从事技术管理的市场,而是渗透到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方面面的资源配置平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研发过程中的投融资以及资源共享都与其息息相关。技术交易市场需要能够实现高效的技术转移和技术利用,充分实现技术、人才和资本的高效结合,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通過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使得技术创新成果获得公允价值,是科技人员的付出得到市场认可的关键一步,能够极大激励科技人员重视创新、持续创新。同时,通过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还能够为高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科技型企业等提供融资渠道,实现资金和技术的有效结合。通过学习、借鉴发达城市和地区的成熟经验,将知识产权与创业孵化区、科技园区等相结合,增加园区的附加功能,提高服务能力,有助于推动科创园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创新项目长期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

2.4.4 构建技术市场信用体系 科技创新的过程犹如登山,充满未知和挑战,道路坎坷、荆棘遍地。因此,支撑工作人员持续创新的除了坚定的信念,还需要契约精神作为坚强的后盾。管理好信用风险,是技术交易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当前在技术交易市场中出现的各种违约行为,如果没有得到重视,必然会增加市场中的信用风险,打击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力。因此,必须由政府带头,联合各省区建立起全国性的技术交易诚信体系,依托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各级技术部门建立专门的信息库,将违约主体列入征信黑名单,起到警示作用,为技术转移转化提供信用支持,才有助于保障创新活动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3 结语

一个国家要持续发展壮大就必然面临严峻的外部挑战,时下正面临中美贸易战的敏感时期,美国试图通过限制“中国制造2025”抑制我国创新发展的步伐,更显示出我国当前创新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正是服务于我国的创新发展战略,这并不是科技人员或企业的个人行为,而是国家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活动的有序推进,不仅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还需要校、企以及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密切合作,并且在长期合作中不断完善,不断探索,方能找出最合适的长效服务机制,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珊.福州市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现状及其对策[J].台湾农业探索,2011(4):21-24.

[2]张武军,徐宁.新常态下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支撑与法律保障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2):109-112.

[3]游建胜,朱奇,陈华,等.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实践研究——以福建省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为例[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8):80-82.

[4]戴国强.加强科技平台建设推动科技资源共享[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4):468-475.

[5]王有志,庄雨婷,姚缘,等.基于创新诊断的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9):105-109.

(责任编辑:柯文辉)

猜你喜欢
科技人员机制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北京科技人才拥有指数全国最高
职业高原与离职倾向的关系探析
科技人员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