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英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将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意识;有助于共筑大学生的社会关爱,提升文化自觉意识;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人格修养,重塑文化自醒意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文化于理”教学法、“图化于知”教学法、“影化于情”教学法、“践化于行”教学法、“研化于思”教学法,使大学生对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进而内化为自身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9)02-077-04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它系统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道德精髓、现代价值和传承理念。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前沿阵地,赋有彰显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任,弘扬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是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将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使学生了解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思想渊源、发展历程、道德精髓、传承理念和现代价值,增强学生自身的文化自信意识。
一、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要性
1.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意识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但新时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还有许多难题,提升我国文化自信的影响力意义重大,刻不容缓。新时代的大学生需深知文化自信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有着深厚根基的,我们的底蕴来自优秀的传统文化。高校肩负着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意识的重任,因为只有学生对自己祖国的文化有信心,才能获得坚守的从容和努力为之奋斗的勇气和活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必要方式和渠道,将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通过家国情怀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从而形成为中国梦奋勇拼搏的共同理想追求,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
2.共筑学生的社会关爱,提升文化自觉意识
文化自觉通常是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本国文化内心深处的觉悟,能够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主动担当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清醒认识到文化自觉是对文化有‘自知之明’,剖析文化的思想渊源、形成过程和特色及发展方向。将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融入到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有助于启发学生树立宽容仁爱、睿智克己、友善乐群的社会情怀。使学生深知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将社会关爱化身为自身的文明行为,树立新时代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形象,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复杂的社会现象,善于明辨是非。通过社会关爱层面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让文化自觉进一步凝聚学生的强大精神动力,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做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人。
3.促进学生的人格修养,重塑文化自醒意识
文化自醒是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自我警醒,新时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时期,以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进行精神濡染和塑造学生的心灵与人格,可凸显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教育的时代张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担负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使命,在提高学生文化底蕴和核心素养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融入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能够更好地培育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使其靠自己内心的文化自醒,鞭策自己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自尊自信,最终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将诚信、友善等转化为学生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覺的道德行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通过人格修养层面的教育,培养学生成为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彰显出其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认知与责任情怀。
二、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策略
1.“文化于理”教学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应让学生知其然,更应知其所以然。“文化于理”教学法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选取适合弘扬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文字内容,深入解读其中蕴含的理论内涵。如在探讨立志报国内容时,教师可选取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通过文字来解读蕴含在文字里的心系大众、胸怀天下的广阔胸襟。通过教师的讲授使学生对英雄人物产生敬仰之情,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更应立志报国、奋发有为。如讲解“三尺巷”的文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通过对这段文字的解读使学生了解:这是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的家中因为宅基纠纷给他写信,希望他能为家中撑腰。傅以渐收到家人来书,遂修一纸家书,家人看到这段文字后,自感惭愧,主动让出三尺,邻居得知后,也深感惭愧,让出三尺来,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三尺巷”这段文字是希望学生从中领悟到谦让、恭信敏惠、孝悌友爱的仁爱精神。如在探讨诚信道德内容时,教师可以列举2015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巴基斯坦进行访问期间,曾表述过我国儒家思想中关于诚信的话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向巴基斯坦人民表达国家与国家之间交往诚信的重要性。古典名句中、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文章中均蕴含着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在教授内容时合理运用,使学生增强对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理解和认同。
2.“图化于知”教学法
教师用真挚的情感触动学生心灵深处,才能更好地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化为学生内心深处的动力,产生预期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如讲解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时可在多媒体上展示“亲吻祖国土地”的图片,放着清缓的背景音乐。在学生心灵震撼之时,教师讲解这是在2011年2月,利比亚局势不断恶化,通讯系统全部瘫痪,无法与外界联系,中国工人的工地成为“孤岛”,工地上的每个中国人心都悬了起来。此时,每个人脑海中最向往的是什么呢?回家!我国政府立即通过海、陆、空三种方式组织撤离被困在利比亚的中方人员。这次撤离行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组织的最大规模撤离海外中国公民的行动,共撤出35860人。此次撤侨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是历史空前的。短短十多天的时间里,全部的中国公民成功离开了利比亚。登上撤侨专机,全体中国人情不自禁地高唱国歌,当飞机降落在祖国的国土上时,有的侨民禁不住双膝跪地亲吻自己脚下的土地。国家,有国才有家,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爱国主义。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深知家国情怀,从而促使学生激发更高层次的爱国主义。如展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图片上展现出作为房客的学生住的房间乌七八糟。验房时发现,由于客厅窗户长时间不关,地板早已被淋坏;灶台上散落的残余食物霉迹斑斑;衣服绞进洗衣机内胆,六成新的机器报废;马桶堵塞,修理工清理出一堆可乐瓶盖……正因为部分学生房客“形象”欠佳,致使一些房东对学生房客敬而远之。这是对他人财物、对公共环境缺乏责任心的表现。时下,用人单位招聘时也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自立、诚信、公德等“软素质”。大学生应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荣为向,以义为上,既要会做学问,又要会做人。如利用图片展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天眼巨匠”南仁东,他在自己岗位上心怀大我、至诚报国,大国重器、苍穹之眼,为了让祖国看得更远,南仁东一生致力于这一件事,书写了当代中国最美的时代华章。还有许许多多平凡的人,他们用爱心和善行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在人民危难之时展现出崇高的品格,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40年来伟大实践中体现出来的崭新精神风貌和高尚精神品格,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3.“影化于情”教学法
“影化于情”教学法主张教师紧扣教学内容,播放视频影像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兴趣。如播放“邓世昌的黄海海战”影像资料,影片中展现了1894年在日本军舰围攻“致远”舰多处受伤起火,船身已开始倾斜时,邓世昌依然指挥“致远”与敌浴血奋战,他对全舰将士说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邓世昌毫不犹豫地驾驶舰只全速撞向日军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对方见状大惊失色,立即发射炮弹引爆“致远”舰管内未发射的鱼雷,导致“致远”舰损毁严重沉入海中,邓世昌英勇就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之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2]“有这样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3]如播放影像《黄大年》,影片中讲述用生命叩响“地球之门”、让中国进入“深地时代”的科学家黄大年的事迹。新时代大学生要向黄大年同志学习,他心系祖国,心系国家,心系党和人民,从不为一己之私做任何事情,甘于奉献,把自己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融入到祖国发展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从自身的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贡献自己的智慧。
4.“践化于行”教学法
“践化于行”教学法是指对大学生弘扬习近平传统文化观需经历由理论认可到情感认同再到自觉实践的过程。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国家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培养等对学生展开更高维度的实践教育,让学校将实践教育作为加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手段,充分发挥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突出优势。将传统文化放在新时代的语境下,用活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思想素材,发挥其独特的文化育人功能。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展”,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教育,促使理论的内化。如参加“明礼修身主题教育”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礼仪,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带领学生到天津大沽口炮台进行实践教学,参观时教师可以给同学们讲解大沽口炮台的历史缘由:它是入京咽喉,津门之屏障,自古以来即为海防重镇,素有“南有虎门,北有大沽”之说。在我国近代史中,大沽炮台更是成为我国重要的海防屏障。1990年确定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参观大沽口炮台实践教学促使学生将爱国主义情感化为实际行动。如参观陕北黄土高原,了解青年习近平扎根7年来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的奋斗岁月。习近平总书记说:“我迈出人生第一步就来到梁家河,7年时间里,梁家河父老乡亲给了我无数关爱,使我受益终生。我永远不会忘记梁家河,永远不会忘记父老乡亲,永远不会忘记老区人民。”[4]青年习近平树立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和植根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值得我们新时代大学生认真学习。通过实践学习使学生了解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发展历程、思想渊源,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意识,我们只有把自信的精神力量轉变为自觉的具体行动,文化自信才更有底气。
5.“研化于思”教学法
“研化于思”教学法是指学生对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不断进行研讨,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爱国情、报国志、兴国心,承担新时代的使命。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开始,大学生在知识的殿堂里滋养的同时,更应加强对自身道德修养的锤炼,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方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整个社会的需求。研讨主题为:(1)人分“四品”,德才兼备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才无德是废品,你选哪一品?(2)什么是理性爱国?大学生如何做到理性爱国?(3)结合中国近代史谈我国爱国主义传统?(4)新时期爱国主义如何转化为具体行动?(5)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本土文化如何坚守阵地?(6)如何提高个人品德修养?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手机学习APP等由浅入深,按学年、分层次进行研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师古而不泥古,师古而不复古,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探讨中以创新的思维学习习近平传统文化观,适应新时代的使命。惟其如此,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发挥积极作用,将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新时代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8-08-22). http: //www. wenming. cn/ldhd/xjp/zyjh/201808/t201 80822_4803950.shtml.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OL].(2015-12-30). http: //www. 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30/c_1117631083.htm.
[3]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EB/OL]. (2018-03-20). http: //cpc. people.com.cn/n1/2018/0321/c64094-29879544.html.
[4]习近平.在陕西延安梁家河村看望父老乡亲时的讲话[EB/OL]. (2017-08-07). http: //www.rmzxb.com.cn/c/2017-08-07/1703355_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