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辛沫 郝晓曦
摘 要:以五邑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地方性高校的工科专业在开展创业创新教育的实践中,以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工作抓手,构建针对创业创新的品格、认知、能力三级递进的课程体系,将创业创新教育有机地融入专业教育,实现了覆盖全体学生贯穿四年学程的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品格;认知;能力;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1-0032-03
Abstracts: Taking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jor of Wuy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acti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local universities In this work,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is taken as the key work, and an education system is constructed aiming at the three levels of personality and quality, attitude and cognition, knowledge and ability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he system integrate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rganically, and achieves the training goal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that covers all students throughout the four-year course.
Key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ersonality and quality; attitudes and cognition; knowledge and competence; curriculum system
近年來,在国家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各级各类高校纷纷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学院和组建专职师资队伍,对该项工作进行针对性的组织策划、运行管理,各专业和一线教师也积极参与,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多个层面开展了不少大胆有益的尝试:通过学校顶层设计来构建全体学生的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1]、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补充创新创业学分要求[2]、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揉进创新创业元素[3]、在实践教学中增加对创新创业意识的考查[4]、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5]等等。五邑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也抓住契机,充分利用办学积累,深入挖掘自身资源,在创新创业的“人格和品质、态度和认知、知识和能力”三个递进层面上,以“融合进专业、覆盖到全员、贯穿至全程”为指导思想开展了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实践。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在欧美国家早已是其文化组成中的一部分,但在我国起步较晚,因此在当下的校园内不少师生仍将其简单理解为“创业教育就是学习怎么当老板、创新教育就是学习如何搞发明创造”,同时又很困惑:“我既没有当老板的想法,也不会搞发明创造,那么创新创业教育与我还有关系吗?”
诚然,办企业开公司是创业的一个常见形式,但是并不意味创业教育仅仅就是教学生当老板,而现在没有技术发明的想法,不等于日后的工作不需要创新的思维。事实上,国家倡导的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其内涵是极其丰富深远的,可以从三个层面来阐述:
(一)创新创业的品格
所谓“品格”意指人的品质、性格等特征的总和,分析那些创新者创业者的品格,大多可以总结出“不安现状、敢于冒险、勇担责任、钢铁意志、坚定自信、诚实守信”等等品质方面的特征,所以这正是在任何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始终需要灌输和熏陶的,也是最为核心的东西。
(二)创新创业的认知
“因为不想当老板,所以就不需要创新创业教育”——这样的认识是将创业理解为传统的、单纯性的商业创业活动,实际上当下国家倡导的创业是基于技术创新基础的创业,是伴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向青年发出的号召,对大学生而言也是新时代下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机遇。
(三)创新创业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含通过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创新理论知识、创业知识后融会贯通而形成的“刚性”能力,还包括进行创新创业活动还不可缺少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柔性”能力,需要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心去思考、体会和养成。
二、改革目标和方案规划
克服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上的误区,转变观念,依照创新创业教育三个层面所呈现的内涵,五邑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提出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目标是:紧密融合机械工程的专业教育,覆盖全体学生,贯穿他们在校学习的四年,能通过学习系列相关课程和参与系列相关实践活动来接受创新创业的全方位教育,提出要求并提供机会让100%的学生至少参与1次相关的项目实践、模拟活动、双创体验等教学环节,鼓励部分进步快能力强的学生参加更多创新创业实践并产生显性成果。以此目标构建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力争在与专业教育和职业岗位教育等有机融合下,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其今后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所谓全员参与、全程规划、全方位实施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如图1所示),内核首先是以第一课堂为主战场开展的学科/知识类课群,其次是在此基础上以第二课堂为侧面战场开展的各项相关的实践活动/竞赛活动类课群,最外层则是渗透于各种课堂内外的创新创业环境氛围。
(一)知识/学科类课程群
此类课程群开展于第一课堂,在这里依据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也以系列教学环节对创新创业精神进行启蒙,为后续进一步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打下坚实而稳固的理论基础。在理论体系中,既要开设《TRIZ创新理论与案例》、《职业生涯规划》、《技术发明与专利保护》、《企业现场管理》和《创业教育与实践》等独立性、直接性的创新创业课,更要注重在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中融入创业创新元素,此外要建设内容范围包含了人文社科艺术经济的通识教育类课程群,共同构成全维度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一部分。
(二)竞赛/项目类课程群
知识向能力转化必须经过实践,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真正完成创新创业能力的养成。因此本专业设计和开发出多种形式的竞赛类和项目类课程,例如各级各类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大学生“互联网+”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等,此外教师邀请校友共同举办创新创业论坛和创新创业经验分享会等;创业成功的校友担任创业指导员,手把手地传授市场调研、商业计划书、小微企业管理的经验,让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在当下社会中的创业优势,把握职业发展规划,增强创新创业的信心和能力。
(三)隐性课程群
此类“课程”与上述两类课程相比,不具有一定的学时学分,也不分时间不论课上课下,实际上这是一个以传播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为目的的舆论氛围或物质环境,比如微信公众号、学院院刊、宣传橱窗、校友长廊、师生科研团队、学院三创工作坊以及校外实践基地等,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品格、认知和能力,发挥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
三、实施与探索
针对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本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安排了创新创业公共基础课(即外围课程),主要采用讲授和研讨的形式。因为此时的学生刚刚走进大学校门,对他们而言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都是比较陌生的概念,并且对创新创业的正确认知还未形成,故此这一阶段主要是要将创新创业对于当代青年学子的意义讲清楚,提高他们的认知,摒除“不想当老板就不用创业教育”的错误意识。此外由于大一新生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可以抓住这个特点对他们进行创新创业品质的熏陶,通过环境与隐性课程的引导,使他们逐步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报效祖国成就自我的远大理想。
针对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本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逐渐加入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因为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则创新无从谈起,因此这一阶段学生以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创新理论知识为主,同时,教师鼓励他们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报告会、经验分享会,与专家学者和成功人士进行面对面交流,有能力者还可以涉足一些创新创业大赛和学术作品竞赛,成为带动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領头羊。
针对大学三、四年级的大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专业课程之外,加大创新创业实践的力度,以实践促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所以大三大四的学生是学院三创工作坊的主力军,也是参加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综合实验班的骨干力量,在一阶段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最强、能力增长最快。其中一些佼佼者还脱颖而出,成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性成果的重点培育目标。
近年来,机械工程专业从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开始迈出针对全员贯穿全程的创业创新教育探索的步伐[6]。除了以创业创新主题的通识课来进行启蒙之外,特别在第七学期增加1个机械工程项目创新实践必修学分,要求学生在1-7学期必须至少参加1次学科竞赛或创新创业项目,也鼓励用授权的专利、发表的科技论文来申请该学分的认定。2015版人才方案继续推进这项改革,在专业选修课群中增加了三门特殊的课程“工程综合设计与实践”、“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以及“工业自动化控制设计与实践”,这几门课程并不是按照传统的第一课堂模式讲授,而是专门指向国内高校界比较重要的学科竞赛,意在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积极参与,并以此替换所需修读的专业选修课学分。前期改革的基础上,2018版人才方案更是重新进行顶层设计,按照“覆盖全体、扶持重点、结合专业、贯穿全程”的指导思想,以“课上+课下、理论+实践”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强化 “一技三创”(专业技能、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力争把五邑大学建设成区域内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为我省、“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四、工作反思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交相融合”以避免两者“各自为营”,如何调动和借引多方力量来“协同推动”以避免“单枪匹马”唱独角戏是工作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过去,本专业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认识高度不足,培养人才的各种模式、做法以及措施都是从专业知识、能力及素养进行考虑,目标也是围绕这些方面的指标进行制定,有的教师直接把创新创业教育归为学生工作,将其简化成为学生搞几场讲座或召开几次班会,认为创新创业就是点缀在课外实践活动等“第二课堂”中的可有可无的花边,仅涉及部分学生,也只发挥其有限的作用。现在通过各种学习,结合对工程教育认证十二条标准精髓的理解,教师们提高了对创新创业的思想认识,改革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剔除陈旧的学习资料、完善课程考核依据,提升专业实习实践成效,逐渐形成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有机交融局面。
五、结束语
对大学生群体开展创业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也因此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机械工程专业在这一工作的推进中,以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工作抓手,构建三层递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多轮探索,将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专业教育逐渐与创新创业教育交互融合,将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楚瑞.基于开放创新范式的高校创新创业学院建设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6):79-83.
[2] 邓淑容,庄良杰.地方高校创新学分实施路径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79-82.
[3]刘艳,闫国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J].中国大学教育,2014(11):37-37.
[4]张莉,尹龙.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五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4):186-188.
[5]奉祁薇,蒋苁.创新创业教育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探究[J].高教学刊, 2018(24):36-38.
[6]李辛沫,耿爱农.转型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思考与探索[J].高教学刊, 2017(11):5-7.
*基金项目:2016年广东省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综合类)“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粤教高函[2016]236号);2018年广东省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一般类)“以工程化课程建设为导向的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基地建设”(粤教高函〔2018〕1号)
作者简介:李辛沫(1969-),女,汉族,广西南宁人,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副部长,研究方向:机电工业产品设计和设计教育;郝晓曦(1981-),女,满族,陕西西安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机电测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