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公元1687-1764年),字寿门,号冬心,又号稽留山民,清钱塘人,晚年居住在扬州。扬州是水陆交通的要道,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那里的盐商虽然都是做生意的,但都以跟文人学士交往为荣,因此争着邀请金农出席各种集会。
一天,富商为了附庸风雅,在扬州瘦西湖旁的平山堂设宴招待客人,推金农坐首席。席间,有人提议用“飞红”两字作酒令,即每人念出一句诗,诗中必须有“飞红”两字,念不出者罚酒三杯。大家欣然同意,唯独主人闷声不响,因为他实在是“胸无点墨”。于是,酒令开始了,轮到那主人时,他皱着眉头苦苦思索,始终想不出有“飞”“红”的诗句来,真感有失面子。众人正要罚他酒时,他突然说:“有了,柳絮飞来片片红。”大家一听,哄堂大笑,认为违反生活情理,谁见过红色的柳絮?这时金农站起来说:“不错,这是古人说过的诗句。”“真的吗?请金先生念出来,让我们享享耳福。”有人怀疑这是金农为富商圆场。金农不慌不忙,喝了一口酒说:“大家笑什么?這是元朝人赞美平山堂的诗:廿四桥(传说扬州古时有二十四座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金农把诗读得很流利且有韵味。
“好诗!好诗!”盐商们佩服金农知识渊博。桃花渡就在平山堂外,当时正值春季,水坞边桃花盛开,在夕阳的映照下,一片绯红;它的反光,将飘落下来的柳絮染成了红色。所以“柳絮飞来片片红”是十分合乎艺术想象的。
其实,这根本不是元朝人的诗句,而是金农灵机一动随口念出,就是故意为主人解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