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学荣
精彩片段
(一)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
阅读心得
本片段是景物描写,写出了春天的桃树、杏树、梨树争相开花的情景。
其一好在用了拟人修辞,写出春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相在春天开放的美丽景象,让人如临其境。
其二好在用了比喻修辞,把野花散在草丛里的情景比作眼睛、星星,写出了野花在草丛里遍地开放的娇美。
其三好在用了各种色泽来形容桃花、杏花、梨花。在作者笔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栩栩如生。
(二)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阅读心得
本片段也是景物描写,写水写山写晓雾夕日,描写了山川之美丽。
其一好在写作顺序。景物描写也讲究顺序,本段文字从山写到水,对应山高,对应清水;从早写到晚,对应晓雾,对应夕日。
其二好在观察角度。景物描写最重要的是观察角度,本段文字观察角度多元,有仰视、有平视、有俯视。仰视观察到高高的山峰进入云层,俯视观察到清澈的流水一眼可望到底,平视可以观察到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还可以观察到青林翠竹,一年四季都是这样美丽的景象。
其三好在描写方法的动静结合,写出猿鸟乱鸣、沉鳞竞跃的动态景物,用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和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的动态,山川之景因动物而跃然在目,不绝于耳,山川之美也因动静结合而成为作者笔下的仙都。
(三)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茅盾《白杨礼赞》
阅读心得
本段文字描写的是白杨树的外在形状之美和内在气质之美。
其一好在结构分明。先总写白杨树的力争上游,接着分说白杨树,从干—枝—叶—皮四个方面进行描写,清晰分明,让人一目了然。
其二好在虚实结合。在描写白杨树的外在形象时,无论干、枝、叶、皮都是实实在在的外表;而在描写白杨树的内在气质时,无论北方风雪压迫还是对抗西北风,都是虚写,一虚一实,让人眼前一亮。
听闻嗅触
在写景物类文章的时候,一定要动用各种感官,这里指的是触觉、嗅觉、味觉、视觉、听觉等各种感觉,如《春》这篇名作之所以成为名篇,就在于各种感官的运用。写嗅觉的:“花里带着甜味儿”;写触觉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听觉的:“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像这样各种感觉一齐上场的方法,实在是描写景物的一大法宝。
绘声绘色
在写景物类文章的时候,还可以把里面的景物的颜色写得更丰富多彩一些。如上文《春》的片段中,红、粉、白的各色花儿。
再如“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不,在各种色泽的描述中,火烧云就被写活了。
虚虚实实
在写景物類文章的时候,把眼前的景物描写出来后,还可以运用虚写的方法,虚写过去的景,虚写未来的景,虚实想像中的景,这样,可以让眼前的景具有一种神秘的魅力。
动动静静
在写景物类文章的时候,一写要把静态的景与动态的物结合在一起,让动态的物成为静态的景中的一部分,动静结合的景物描写才是浑然一体的景物描写。写山川之景时,除了写山川草木,还要把周围的鸟兽鱼虫写入作文。再如写校园四周的景物,一定要把校园里的学生的动态情状写入作文,这样的景物描写才具有动态的活力。
运用修辞
在写景物类文章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不要忘记,就是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这样,景物才会有生命力,也才能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