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救儿子救儿媳”:伦理困境背后是无奈

2019-09-10 07:22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20期
关键词:儿媳众筹伦理

近日,“儿子儿媳煤气中毒,父母忍痛放弃儿子救儿媳”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据报道,3月19日,延安的陈岗夫妻双双煤气中毒生命垂危,两人入院时均是半植物人状态,住院至今已花了20多万元,大部分都是众筹或向亲戚朋友借的。陈岗父母再三考虑后,决定放弃病重儿子只救儿媳。

“我哥家里面有两个娃娃,我爸最终想我哥这么个情况,治好希望很渺茫。一次性要看两个病人,这个花费特别大,我爸就说不行就把我哥放弃了,这个钱看我嫂子。”陈岗弟弟陈阳说。

这无疑是一起家庭悲剧。但事情已有了向好的势头:一是原本植物人一般的儿子陈岗,被放弃治疗后反倒有了意识,所以陈岗父母已打消念头,准备儿子儿媳都要救;二是延安市宝塔区民政部门已启动救助程序,对陈岗家临时救助两万元,并着手为他们家申报低保。

现实生活中,公婆对儿子儿媳宽严失衡、区别对待的情况很常见,倾向也多是“亲儿子疏儿媳”。反映到“救儿子还是救儿媳”的“二选一”选择中,“儿子优先”恐怕也是更普遍的选项。“放弃儿子救儿媳”显然是与此相左。赞其“无私”、为之感动,也成了舆论场的回响。

但对陈岗父母来说,这份选择纵被赞誉,现实也只有沉重。旁人看到的是社会异闻,他们感受到的,却只有伦理困境:无论救与不救、先救哪个,对他们都谈不上好的选择,而是无奈的抉择。也就是说,他们的最终选择,可能跟感情排位无关,更多的是基于存活几率、救治费用等综合考量的末位之选。

因此,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救儿子还是救儿媳”背后的制度設计缺陷,提升大病救助标准,完全落实“先看病再付费”制度。“救儿子”还是“救儿媳”,不该是一道选择题。它是出给老人的难题,但是终究需要用温情来破题。

(摘自《新京报》5.16)

猜你喜欢
儿媳众筹伦理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儿子儿媳秀恩爱”等十二则
关于众筹筑屋规划方案的设计
婆婆应该明白
回娘家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中国式众筹升级记
众筹圆梦
非伦理领导对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