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真的会至死?

2019-09-10 23:22李晶晶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关键词:兹曼尼尔隐喻

李晶晶

《娱乐至死》这本书从最开始,我们就看到了波兹曼老师给出的惊人的预言。他指出,人类最终会因为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电视媒介,而最终走向消亡。人类将会不再愿意费神读书,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变得自私和被动;真理也会随之被琐碎所淹没;文化变做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的游戏的庸俗文化;“我们将会毁于我们最热爱的东西?”。

1.对《娱乐至死》的认同点

关于《娱乐至死》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我是比较认可的,比如媒介即隐喻、娱乐时代瓦解了印刷机时代所塑造起来的理性与秩序等。

首先,媒介即隐喻——每一种媒介都会孕育了它背后更深刻的影响。“隐喻”是什么意思呢?书中这样说:“ 隐喻是一种通过把某一事物和其他事物作比较来揭示事物实质的方法。”比如文字的发明,不只可以让人们方便记录日常事务,更让构建宏大的思想体系有了可能;眼镜的发明,不只是告诉人们这个世界视力可以矫正,而是宣告缺陷可以通过某些方法得到改善。电视带来的不仅仅是众人娱乐的表象,它实际上分散了人们的理性认识与思维秩序。每一种媒介的产生都会带来比媒介本身更有影响力的事物。尼尔·波兹曼老师“媒介即隐喻”的观点让我们更加透彻的了解事物给我们带来的最本质的影响,能够让我们为人处世方面有更好的行为准则。

再者,娱乐时代瓦解了印刷机时代塑造的理性与秩序——在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政治、宗教甚至广告都是严肃而理性的。电报、电视的出现,让信息的价值与速度挂钩,政治变成了形式表演,宗教变成了功利,广告变成了玩弄心理学的把戏。电视让所有与他相结合的事物的中心发生了偏移,从本质特征变为外在形式,价值变得扭曲,套路满满。人们被电视的幕后制作所愚弄,并乐此不疲而不自知。

《娱乐至死》想要揭示的现象十分发人深醒,即是通过电视这一现代社会我们人人称赞的“进步”的产物,使得人类的无知跃然纸上,盲目享乐和轻易服从的姿态让自以为是的人变的脆弱不堪。如今,现代媒介发展的越发“日常化”"平民化",由此带来的便是大众会变得愈来愈无知。因为大众所能接受到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而信息的传播者往往不在需要具备独立的思考,甚至不需要承担任何义务,所以不难解释,为什么众多的现代人都沦为了时代的奴隶,随大流的人比比皆是,拥有独立思考的人越来越少。这些都是值得人们去反思的,并且付诸行动去改变的。虽然从某些层面,尼尔·波兹曼老师的观点值得我们去深思、反省甚至要修正自身的行为,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娱乐至死”的观点是我所不能认同的。

2.对《娱乐至死》的反对点

尼尔波兹曼的观点确实有很强的前瞻性,虽然他的某些观点令我信服,但是我个人对他关于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不敢苟同,个人认为娱乐不至死,而会加速社会的进步,最终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社會。

首先,无序最终面临的不是灭亡而是新世界的开端——在没有文字的时候,人类靠积累的经验和约定俗成的碎片化谚语生活。文字出现以后,信息交流比之前加速了好几倍,很多正确但不被认可的经验被传播过来。效仿者渐多,旧有的经验被打破,便被认定为带来了混乱与无序,它摧毁了人们长久以来积累的“理性”。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常进行的焚书、禁止印刷等都是对不理性、无序的对抗,在他们看来,正是文字带来了无序和非理性。同样,电报、电视的发明只是信息爆炸的开始,互联网是否是信息爆炸的最后一炸也未可知。无序是暂时的,就像大爆炸后一定是凌乱的,人们不适应这样的新世界,迷失是必须。但这正是人类进步的必经之路。新的文明总在旧文明破碎的废墟里诞生。

其次,未来是光明的,曙光已经出现——书的最后一章赫胥黎的警告中提到,“如果我们没有听到痛苦的哭声呢?谁会拿起武器去反抗娱乐?”这是最可怕的所在。这本书写于几十年前,当时确实没有听到痛苦的哭声,但现在呢?人们已经听到了痛苦的哭声,感受到一种新型事物带来的恐惧,那就是人工智能。他替代了人类的上百种劳动,战胜了李世石,人类已经参与到一种新的战争中去。沉溺于娱乐的人已经付出了代价,反娱乐的枪声已经打响。借用书中的话,人的无知不可怕,因为无知是可以学的,但最恐怖的是无知却不自知,反而自以为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已经渐渐的认识到自身的缺陷与不足,对未来的修改与更正也是指日可待的。

由此看来娱乐并不一定会死,重点在于人们自身,尼尔波兹曼认为娱乐至死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技术让人们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批判的能力,但凡这个前提不存在了,结果都会不同。尼尔波兹曼先生认为技术会使的人类失去判断力,最后成为技术的奴隶,而真实的情况是目前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技术的优势,同时也意识到了技术所带来的缺陷,之前一度沉溺于娱乐的人已经付出了代价,反娱乐的枪声已经悄悄的被打响,人类的未来是充满光明的。

3.总结

尽管尼尔·波兹曼的许多观点值得我们深思,但是我们必须知晓的是,在现如今新媒体的大环境下,追求娱乐、享受生活是人们的天性,保持理性的良知同样也是人性。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生活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娱乐成为了人们高度的压力下释放压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一天的忙碌工作后,躺在沙发上享受电视带来的愉悦,已经成为了普遍而又廉价的消费。赖特四功能说中也将娱乐列为大众传播四种重要功能之一,由此可之,娱乐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以及它不可或缺的本质。适度的娱乐活动能够让人们放松心情,调整自身的状态,让人们更好的迎接接下来的工作挑战。更何况,文字印刷传播并没有完全消亡,它与电视图像传播相互促进,共同传播。电视广度报道吸引大众的注意,扩大受众关注面;文字印刷深度报道多方位报道事件,加深受众认识。电视传播、文字印刷等传播途径造就文化传播的多元性,这样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娱乐不会至死,理性、适度的的娱乐会让人们更好的去认识世界、放松自我,最终以更好的姿态去回报世界。

参考文献

[1]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 章艳,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1985.

[2]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 刘继译,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3]周倩.新媒介时代下的娱乐至死[J].视听,2017-10-15.

猜你喜欢
兹曼尼尔隐喻
这个“花瓶”不简单!毒枭教父背后有个狠辣女人
爱的隐喻
一个小奖品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尼尔丝历险记
世界头号毒枭再次成功越狱
浮世绘
英背包客奇迹生还遭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