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化馆改革创新与实践

2019-09-10 23:22费凡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关键词:管理创新文化馆发展

费凡

摘要:文化馆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水平的真实反映。实现文化馆事业的发展,应从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完善激励体系等方面实现管理创新。应坚持文化馆的公益性,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关键词:文化馆;管理创新;发展

文化馆作为群众性文化事业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窗口。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如何发展繁荣文化馆的事业,使之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是摆在我们而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现代文化馆的建馆宗旨

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现代文化馆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何谓现代文化馆?除了馆舍的宏伟、亮丽,设施的先进、高端以外。笔者认为:现代文化馆的真正含义应该是理念的先进、管理和服务的创新。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文化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保障公民文化权益,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保障公民文化权益,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现代文化馆的建馆宗旨,现在,将来都必需把保障公民文化权益,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放在第一位。文化馆文化馆(站)通过向市民百姓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一方而满足了他们的基本文化需求,提升了市民百姓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另一方而也启发和培养了公民的文化自觉,激发起广大公民的文化创造活力,公民的文化权益得到彰显。

(二)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构建社会核心价值

培育个人品德、家庭关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弘扬中华传统关德,构建社会核心价值,是庞大的系统工程。这一宏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然而,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最能担当公民道德培育的学校,偏偏把注意力集中在应试教育上,而忽略了人的道德素质培育。笔者以为:是环境、是时代把这一历史重任交给了公共文化、交给了文化人,交给了文化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三)加强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

文化的价值在于传承,文化的生命在于创新。现代文化馆的价值和生命也在于不断地传承和创新。现代文化馆建设,如果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占有一席地位,如果能在文化历史长河中博得精彩和荣誉,那一定是在传承和创新方而有所贡献。

二、现代文化馆改革管理创新的思路

随着文化馆管理思想从物本主义向人本主义转变,文化馆管理方法也将由“硬”管理为主向“软”管理为主转变。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文化馆管理创新,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努力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

(一)创新管理机制

不断变革不合时宜的管理体制是文化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个优秀的文化馆管理者必须敢于变革、善于变革,在持续改革的过程中实现文化馆事业的创新和发展。

一是理顺关系,转换机制。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要求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进一步理顺关系,转换机制,通过科学设岗、分类管理,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为现代文化馆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二是优化组织结构。随着社会信息传递方式的不断演进,那种分工过细、相互割裂的管理组织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把相互关联的管理组织加以整合,实现组织的扁平化是未来文化馆组织管理的必然要求。组织的扁平化要求员工承担更多的自我开发与自我管理的职责,通过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的建立,来提高员工对组织的承诺与认同,从而有效地促进员工的自我开发与管理。

(二)完善激励体系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行为动机起源于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一是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人的需要有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并不是一种间断的、阶梯式的跳跃,而是一种连续的波浪式的演进过程。不同层次的需要是可以同时并存的,但在不同时期,各种需要的动机作用是不一样的。

二是实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应贯彻按劳分配、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行分配制度方面的改革。员工的收入必须要有差距,但应循序渐进逐步拉大。在分配问题上,应本着重实绩、重贡献的原则,建立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灵活多样的分配机制。

三是实行目标管理。要让每一个员工都明确文化馆的远景规划和近期目标,积极鼓励员工根据文化馆发展战略和目标以及自身的条件进行自我定位。从事一线工作的文化馆管理人员应树立读者意识,自觉、主动地对读者的需求做出回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现代文化馆改革发展的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文化馆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那么文化馆的发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呢?当然,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根本。在此基础上,繁荣文化馆事业必须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二)兴办文化产业是文化馆的强馆之举

在探讨文化馆繁荣发展战略时,首先明确两点:一是公益性文化“由政府办”不等于政府包办。那种等、靠、要的思想,消极、沉沦、不求进取的行为是不行的。二是公益胜不等于无偿性。否认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商品属性的一而,固步自封,抱残守缺,也势必阻碍文化馆的发展。

其一,实现有形资产的重新组合配置。首先,要把文化馆的各种活动阵地、灯光、音响、乐器、演出服装所有设备等进行重新整理评估,实行统一管理。其二,实施无形资产的开发战略。一批具有文学艺术专门知识和技能,富有组织群众文化辅导能力的能歌善舞、能写绘画的专门人才,是文化馆雄厚的无形资产。

四、结语

现代文化馆建设,现代文化馆服务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体制机制的改革,需要顶层的制度设计,需要长期的实践反复检验。总之,文化馆事业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水平的真实反映。实现文化馆事业的发展,必须转变传统发展理念,坚持文化馆的公益性,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参考文献

[1]许新峰. 试论县级文化馆如何做好群众文化工作[J]. 大众文艺,2018(06):4-5.

[2]許志方. 关于文化馆分馆制建设的相关思考——以封开县文化馆为例[J]. 大众文艺,2018(14):23-24.

[3]张英杰. 浅谈如何发挥文化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J]. 音乐生活,2015(06):17-19.

[4]李慧洋. 以创新思路加快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J]. 大众文艺,2016(13):29.

[5]马绍闯. 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的创新实践[J]. 艺术评鉴,2016(09):175-177.

[6]祝晓霞. 浅谈中国文化馆的建设[J]. 大众文艺,2017(13):17-18.

猜你喜欢
管理创新文化馆发展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作品赏析(6)
作品赏析(2)
区域发展篇
调度指挥在铁路货运改革中的管理创新
市政设施建设管理探究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