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志美
2019年3月下旬,笔者有幸参加了在宁波市举办的“三江名师”经典优质课教学艺术展活动。山东省淄博市第五中学陈骞老师执教的统编教材“在品味情感中成长”一课,在趣味中入课,在往事里寻味,在生活中回味,在余味中悠长。多味共存,味味独特的课堂教学,让行走在新课程改革道路上的我,似在迷雾中看到了一束光,渐悟轻松课堂的真谛,初译名师成功的密码。
一、趣味入课,寻找破冰暖场的钥匙
陈老师的课堂教学从一道据说很准的心理测试题开始。心理测试题是这样的: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座小木屋,小木屋里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有一杯苹果汁、一杯西瓜汁、一杯橙汁,你会选择哪一杯果汁?当学生和听课老师做好选择后,陈老师进行了心理解密。他说,如果你选择苹果汁,说明你喜欢喝苹果汁;如果你选择西瓜汁,说明你喜欢喝西瓜汁;如果你选择橙汁,说明你喜欢喝橙汁。准不准?超准吧?调侃式的心理解密让学生和观课老师忍不住笑出声来,这笑声放松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消除了学生的戒备心理,拉近了山东老师和宁波学生的心理距离。
心理教师在建设新的辅导团体时,往往要进行暖身活动,以打破成员之间的坚冰,建立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相互信任、坦诚交流的良好关系。心理团体建设如此,课堂教学亦如此。如何暖场?如何走近陌生学生的心灵?这是教师特别是借班上课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首要问题。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暖场”就是“课的第一锤”,就是牢牢吸引学生的“磁石”。这“第一锤”怎么敲?这块“磁石”如何吸?面对这个问题,无数教师在教学中反复思考,在思考中不断解决,在解决中持续反思,在反思中日益精进。
山东的王有鹏老师到江苏扬州借班上课,利用姓名中的“鹏”字做起了文章。王老师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鹏”和“朋”同音,一语双关。学生会心地笑了,王老师开心地笑了,听课老师会意地笑了。这“三笑”拉近了师生距离,消除了陌生感,整个会场洋溢起温暖的味道。本区的黄老师到其他学校借班上课,她用“缘分”套起了近乎。她说:“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会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今生短短的相见一面,前世又聚集了多少的情缘?”师生能够共聚一堂,这该是多么深的缘分啊!这样的缘分怎能不让学生珍惜呢?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破冰暖场”的无数把钥匙,正等着教师不断地去探寻。
二、寻味往事,开发教师独特的资源
人生究竟是美好的还是残酷的?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生活?陈老师在“寻味”环节,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创设情景——“小陈同学的生活剪影”。陈老师带领学生乘着时光穿越机,一起回到他的初中时代。“妈妈总对我唠唠叨叨”“和好朋友一起吃鸡”“家庭作业越来越多”……不同的时代,相同的烦恼,让80后的陈老师与00后的学生们聊到了一起。似朋友间的聊天,无拘无束地聊,坦坦荡荡地聊,聊到学生的心坎上,聊到学生的生活处。聊得踏实,聊得有趣,在踏实有趣的闲聊中,学生品味着成长的烦恼和喜悦。
教师自身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正如加拿大教育学家马克斯·范梅南说:“老师就是他所教授的知识。”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成长经历、人际交往、工作经历和爱好特长等,更易打动和感染学生,更能引领学生精神的成长。在“小陈同学的生活剪影”里,陈老师还引入“考入大学”“就业从教”“娶妻生子”“父母离异”“亲人离世”“好友失联”等自身生活经历。这些生活片段,不仅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能愉悦身心,而且让学生感悟到体验负面感受未必是坏事,更让学生领会到学会承受负面感受的必要性,以及学会将负面情感转变为成长助力的重要性。
从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看,陈老师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言教者,而是一个身教者。他通过开发自身独特的资源,让课堂变得独一无二,不可复制。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学和教育。教师善于开发自身资源,用自己的生活经历解读学科知识,为课堂创设一片独特而美丽的教学风景,这是实现“好的教学和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回味生活,感受学生丰富的生命
你生命中最珍贵的一份礼物是什么?在“回味”环节,陈老师从“一颗冬枣”的故事开始。陈老师的女儿在学校分到了三颗冬枣,自己吃了一颗,发现很甜很好吃,就决定把剩下的两颗留给爸爸和妈妈吃,可是冬枣实在太好吃了,女儿忍不住又吃了一颗。最后留下的一颗想给妈妈尝尝,因为妈妈要过生日了。这颗流淌着浓浓亲情、承载着美好情感的红枣,成了陈老师妻子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
陈老师“一颗冬枣”的故事向学生传达出一种强有力的邀请意愿,邀请学生分享生命中有价值的東西。在充满安全感的课堂中,学生也愿意表达,乐于分享。一位女生说:“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是弟弟,因为有了弟弟,才懂得了关爱和分享,生活中多了吵闹,也多了欢笑。”另一位学生说:“妈妈每天让我多穿衣服,唯恐我冻着,虽然有点烦,但是心里甜蜜蜜的。我觉得父母最无私的爱与付出是我生命中最好的礼物。”还有学生说:“阅读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它让我内心安宁,心情愉悦,生活丰富。”……
从心理学角度看,越跟学生自身密切的知识,越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求近心理”。陈老师关注学生成长,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由旁观者转变为剧中人,在生动活泼的自身生活中解读知识,感受生命。有学者说,平庸的教师叙述,较好的教师讲解,优秀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做一个善于启发的教师,从学生自身中开发教学资源,给学生幸福的人生,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四、余味悠长,传递美好情感正能量
如果你想让世界变得更好,你无需改变外面的世界,你只需要让自己变得更好。陈老师在“余味”环节,给学生讲了“飞机上的一件事”。不久前,一位宁波妈妈独自带着女儿坐飞机,妈妈怕孩子会吵闹打扰到身边休息的客人,就给其他旅客发了一份礼物(耳塞和两颗糖果),礼物背面打印着一段话:“你好!我是来自宁波的Wendy,我刚刚一岁半。这不是我第一次出门旅行了,可是独自带我的妈妈还是担心我的哭闹会打扰到您,毕竟飞机气压变化会让我感到很烦躁。在公共场合打扰别人的可不是好孩子,我会尽力保持安静的。这里有耳塞和小糖果,希望能减轻你的困扰。Wendy祝你旅途愉快哟!”
学会关心,这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深入的情感交流的重要条件。“飞机上的一件事”让学生认识到,在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中,需要传递美好的情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影响环境,让周围的世界多一份美好。
课堂即将结束,余味依然悠长。下课前,陈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拓展任务——给爱你/你爱的人写张卡片。可以说,小小的卡片为学生与他(或她)所爱的人创造了一次难忘的、愉悦的经历,让学生在传递情感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感受,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从教育的角度讲,“余味悠长,传递美好情感正能量”凸显了素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即核心素养。它让学生学会了文明礼貌、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懂得了感恩的意义,真正落实了“社会参与”这一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