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的悲剧史诗

2019-09-09 02:08杨烨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夏洛克他者

摘要:在文艺复兴时期,乃至整个西方文学史,莎士比亚都可位列最杰出的作家之列,他的早期著作《威尼斯商人》是典型喜剧,其自诞生以来,一直深受学界关注,对于犹太放贷者夏洛克这一经典形象的解读也异彩纷呈。本文将从“他者”的角度解析夏洛克,他作为宗教中的“他者”,悲剧是其必然的结局,从而论证了矛盾与对立是主体与他者关系的基调,而他者的惨败是注定的。

关键词: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宗教;他者

引文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及诗人,也是为后世传颂的伟大作家之一。莎士比亚的作品呈现出的对语言卓越的掌控能力及对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能力,跨越国界、跨越时代,被人们推崇为不朽的艺术家。《威尼斯商人》作为莎翁喜剧代表作之一,多年来,一直备受评论界的关注,因其内容丰富、形象丰满、情节引人入胜而饱受赞誉。

夏洛克是《威尼斯商人》中最丰满、最令人难忘的角色。这个角色的复杂性与双面性使其成为舞台上几乎所有伟大演员都想尝试的角色。但是,夏洛克这个复杂多面的形象也成了许多批判性辩论的主题,我们如何评价他的戏剧形象?

本文将从“他者”的角度解读夏洛克,探讨其宗教他者的地位体现,以及其“他者”抗争最终惨败的过程。

一、宗教“他者”

根据夏洛克在审判时的表述,作为犹太人,夏洛克经历了许多压迫性的种族歧视,他似乎为整个社会所排挤。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倾向于夸大自己的痛苦,并试图为自己的过激行为找到一些恰当的借口。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夏洛克也是在为他的报复心理辩护。他向读者揭示了作为犹太人,他是如何被冤枉并且刻意夸大他所受到虐待。虽有刻意夸大的成分,但是夏洛克的遭遇作为犹太社会和民族的一面镜子,也揭示了整个社会对犹太人的严重迫害。

夏洛克所处的文艺复兴时代,基督教已然占据统治地位,对异教徒百般残害。为了确立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异教徒被基督教徒视为妖魔化的对立面。在这部戏剧中,夏洛克与安东尼奥不仅是兩种生活方式的冲突,更是两种对立宗教之间的矛盾。基督教徒作为主体,为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不断压迫“他者”——异教徒。基督教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刻意地与异教建立对立关系:仁慈——邪恶,大方——吝啬,宽容——睚眦必报,等等。这些美好的表述无一例外专属于以安东尼奥为代表的基督教徒,而夏洛克,这个“冥顽不灵”的犹太教徒,则成为被不齿和排斥的“他者”。

除了形象上被妖魔化之外,以夏洛克为代表的犹太教徒还深受不公平的遭遇。整座城市为夏洛克作为高利贷者而感到不耻,奚落嘲笑他。但是夏洛克一切都隐忍了下来,直到他抓住致命的机会而进行反击。从夏洛克的一幕对白中,我们能精准地刻画出他的内心世界。夏洛克向人们表露,作为一个犹太人,他完全被误解了,完全被边缘化了。他怒斥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犹太人没有手,器官,情感或者热情吗?如果一个基督徒做了对不起犹太人的事,他又会怎样去对待这种遭遇呢?报复?我会将你们教给我的罪行实施在你们身上。”

二、“他者”的反抗

夏洛克的所有行为都符合一个商人的准则,他对待别人没有任何温暖,甚至对他自己的女儿。当他的女儿偷他的钱离他而去时,他依旧不为所动,甚至希望他女儿永远消失在他面前。他总是顽固地坚持他自己的规则和行事准则,特别是在审判中,夏洛克完全不会对恳求者施以任何同情,他是坚硬的,不知变通且毫不屈服的。同时,不同于杰西卡的主动改宗,从而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夏洛克始终坚持不放弃自己的民族信仰,战斗到最后一刻。与基督徒的法庭博弈便是高度体现了夏洛克的民族性格。在法庭上,基督徒们用金钱利诱,用“仁慈”软化,对夏洛克来说都是无效的,因为他坚定自己的信仰。在法庭上,夏洛克瞧不起所有基督徒,毫不畏惧基督教徒强大的群众力量。当公爵试图说服夏洛克怀抱一颗怜悯之心时,夏洛克断然拒绝。他的一字一句都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种族间的各种不平等,每个控诉都有理有据。人类有一种趋同心理,渴求别人的认同和接纳。为了在这个社会生存,结交同类是一条不变的生存法则。但是作为一个充满激情和勇气的人,夏洛克在内心深处长期坚定着他自己的想法:“犹太人遭受了压迫,和基督徒的世界是敌对的,我要复仇!”显然,他已经忍受了很长一段时间,并把他的仇恨作为一个不可阻挡的借口。在审判现场,他就像一个疯狂的人,因为仇恨的累积而紧张狂热。

“如果有人搔我们的痒,我们也会大笑起来;要是有人用药毒害我们,我们也会死。所以要是基督教徒欺侮了我们,难道我们就不会复仇吗?既然在别的方方面面我们是相同的,那么在这一点上也毫不例外。如果一个犹太人侮辱了一个基督徒,那么,请问那个基督徒该如何处理?无外乎报仇。既然你们已经把残虐的手段教给了我,我就会严格执行,并且加倍奉还。”这吼出了夏洛克多年愤怒不平的声音,他渴求平等公正的对待,仅此而已。

三、“他者”的惨败

对于法律而言,公平和正义永远是相对的。在基督教统治的世界下,法律的天平已然不能摆平,更断然不可能倾向夏洛克。当夏洛克将其与安东尼奥的矛盾付诸于法律解决时,就已注定他惨败的结局。

在戏剧的结尾,安东尼奥提出一个提议,可以把一半家产留给夏洛克,但条件是要他改信基督教。此刻,留给夏洛克的选择便是:死亡或改教。可是这是一条注定走向消亡的道路,不管夏洛克选择哪条路,他都丧失了自我,前者是肉体,而后者是精神和信仰。夏洛克面对改教的最终判决,失语了,一改之前对峙的慷慨激昂,因为此刻他终于明白,在庞大的主体世界里,自己不过是势单力薄的边缘人,再如何反抗,也无法获得公平正义。夏洛克的精神信仰被征服了。但是我们始终无法忘记,作为一个犹太教徒,他如何捍卫自己的信仰,如何坚守自己的选择。

正是在这种毫无掩饰的戏剧冲突里,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卑劣、可怖、残酷的部分,却也看到人性中最正义、阳光、坚守的部分。我们不能简单地归论莎士比亚的创作立场如何,但是这部剧却是莎士比亚对于彼时社会的真实隐射,对于人性的深刻探讨,让我们了解了,要研读一个人,不能简单将之归为一类,人是复杂的矛盾体。

参考文献:

[1]Shakespeare.William. “The Merchant of Venice”.The Merchant of Venice.Ed.John Russel Brown. Beijing: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Press.2008

[2]Kalmar.Ivan Davidson and Penslar.Derek J.Orientalism and the Jews.Brandeis University Press.2005

[3]Halio.Jay L.Understanding the Merchant of Venice.Beijing: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Press.2008

[4]威廉·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M].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

[5]王蕊.论《威尼斯商人》中弱势群体的反抗精神[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6]于淼.对夏洛克的再认识[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6)

[7]陆梅华.“他者”的悲剧---夏洛克悲剧的后殖民解读[J].安徽文学,2009(4)

[8]白丹.从《威尼斯商人》看莎士比亚对犹太人的态度[J].文学评论,2013(8)

[9]王九萍.从夏洛克看《威尼斯商人》中的反犹主义烙印[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

[10]管新福,洪刚.反犹主义视域中的犹太商人形象——以散步涉犹经典戏剧为例[J].江汉论坛,2009(4)

(杨烨,南通理工学院,江苏南通,226000)

猜你喜欢
威尼斯商人夏洛克他者
看穿假象
快车上的讹诈
浅析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他者”眼中的“她者”
“莉迪亚死了”——《无声告白》中他者的悲剧解读
他者视域下曹保平作品的文化反思
为“他者”负责: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
电影《威尼斯商人》中女性形象的悲剧美
夏洛克·福尔摩斯怎样改变了这个世界
穆拉诺玻璃瓶,“威尼斯商人”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