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达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职生学习特点及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现行教学现状,结合微课与抛锚式教学方法的特点,提出基于微课的抛锚式教学方法,并论述了该方法在中职信息技术课堂的具体实施措辞与应用效果。
关键词:中职生学习特点信息技术微课抛锚式教学方法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必修课程,并且该课程处于中职教学中的重要基础地位。但是目前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考证题目为导向驱动学生进行学习,忽视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学生僵化地跟着教师的思维,缺乏主动思考及知识内化的过程,其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本研究针对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现行教学现状,提出基于微课的抛锚式教学方法,探讨其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可行性,旨在提高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中职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现状
1.中职生学习特点分析
国内许多学者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了研究。如刘博和马艳玲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中职学生的学习障碍主要包括学习基础比较差、缺少学习的动力、自制能力比较差等几个方面。李同吉与徐朔通过量表分析表明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之间是极其显著的关系。连智平对学生学习动机与感知学习风格进行研究,得出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学习风格偏向于合作型与触觉型。根据上述研究,笔者从学生的原有知识与自控能力、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四个方面阐述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1)文化基础薄弱,自制力较差,动手能力强。中职学生文化科目基础较为薄弱,进入学校后,开始系统学习与初中不一样的专业知识。例如,信息技术课程中涉及到的一些二進制、ASCII码表等新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吃力并且难以吸收。此外,中职学生信息来源广泛,容易受外界事物如网络、手机、明星、游戏等的诱惑难以控制自己专注于学习上。但是他们容易接受新观念新事物,动手能力强,对操作类课程兴趣浓厚。
(2)学习目标不明确。中职学生进入职校后都存在一种自卑感,对学校归属感不强,并且不像普通高中学生有一个明确考大学的目标,对未来充满迷茫,而且其心智的成熟程度不足以让他们理智地面对现状无法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大多数学生采取消极的态度去面对学习。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该课程的重要性。
(3)学习动机不足,自我效能感低。中职生的三大主要学习动机分别是能力追求、求知兴趣、利他取向。他们常将学业失败归因为自身能力的不足,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某门学科,多次失败后,自我效能感越来越低,从而导致学习动机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强化中职生的成功体验,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4)学习风格偏向于合作型与触觉型。中职生对于以听觉型与视觉型为主的传统授课方式并不非常感兴趣,他们的学习风格更偏向于合作型与触觉型,也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与合作,重视学生的直接体验,知识来源更多的是直接经验而非间接经验。
2.中职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问题
(1)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活动开展困难。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全国各区域教育水平不一致,同一个班级里面有些学生从小接触计算机,有些学生在入校之前都没有接触过,因此学生的水平差异导致教学活动难以开展。
(2)教学方法僵化单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信息技术课程时一门实操性强,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部分使用任务驱动法,学生也有较多的实践时间,但还是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为虽然使用了任务驱动法,但是教师在课堂上还是以传统的讲授演示方式,做一步学生跟一步,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只是被动僵化地跟着教师学习,其自主学习及反思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及提升,缺乏知识内化的过程。
(3)教学内容各知识点连贯性不足,学生知识迁移困难。目前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全国一级计算机考试。因此,教师在课堂中采用题海战术,以考试题目为导向进行教学,教学内容的每个知识点彼此分离,不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导致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构建困难,知识迁移难以进行,所以学生总是出现忘记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的现象。
三、基于微课的抛锚式教学方法概述
1.微课的概念
微课指的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教学环节或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开展的具备独立性、完整性、简短有效的教学活动[4]。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短小精悍,重难点突出。微课视频时长一般为5-10分钟,视频涵盖的教学内容简明扼要,重难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并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与内化。
(2)教学资源丰富多元。微课着重关注某一知识点,运用文字、图片、音视频、动画等多种方式编辑视频,同时包含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等教学资源,内容丰富多元。
(3)进度可控,反馈及时。微课地运用解决了传统课堂“—刀切”的教学缺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安排学习进度,通过自主学习,避免了一次性掌握量过大的所有课堂知识,符合其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2.抛锚式教学方法的概念
抛锚式教学方法是指教学者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富有真实性的学习情境,使教学建立在生动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情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合作探讨,使学生亲身体验从识别学习目标、提出学习目标到实现学习目标的教学过程。方法中的“锚”是指教学情境中创设的真实问题,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基调。图一给出了抛锚式教学方法的基本实施流程。
3.基于微课的抛锚式教学方法
基于微课的抛锚式教学方法是在抛锚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微课的优点,二者融合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其实施流程如图二所示。
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对微课进行教学设计,收集资源录制课堂所需要的微课。
课中教学阶段,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性事件情境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兴趣;然后教师确定问题或任务,也就是“锚”,向学生抛出“锚”,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围绕“锚”开展课堂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课前准备好的微课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在他们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供线索引导,让学生能够围绕问题顺利进行思考与学习;学生完成作品或解决问题后,展示作品并评价(总结),教师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课后阶段,教师收集学生作品,并且對整个课堂进行效果评价,其中,该评价包括课中阶段的形成性评价及课后的总结性评价。 四、基于微课的抛锚式教学方法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
本研究以‘Word制作电子海报教学为例本次课例包含两个课时,历时80分钟,教学对象为中职一年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课前阶段,笔者根据教学实际,制作了《页面设置》《艺术字编辑》、《图片编辑》《图文混排》等知识点的微课,并在课堂开始前下发到学生端计算机。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课例开展时间正是本校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际,学生对此内容较为熟悉,因此笔者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关于该主题的案例,以此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趣。
2.确定任务,设置“锚”
教师在创设情境阶段引起学生兴趣后,需明确任务,即向学生“抛锚”。笔者将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及往期校报给学生欣赏,并明确本次课堂任务为小组合作创建主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电子海报。
教师确定小组人员(4人为一组),并设定海报要求:(1)海报版面为A4大小,页面方向为横向。(2)海报需包括艺术字制作的题目。(3)海报需要图片与文字混排。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生根据海报要求组建小组并且相互讨论构思海报的版面设置。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微课自主学习创建海报的操作,如页面设置、图文混排等知识点,并通过网络搜索海报内容资料。在此过程中,学生根据小组的创作进展,自主学习对应的内容,自行安排进度,并且相互交流,学生大多能够举一反三,实现知识迁移。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提供线索,如学生开始创作时,引导学生先确定题目等,并且适时鼓励学生,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整个教学的实施由学生围绕任务完成,教师可成为其中一员合作交流。
4.效果评价,教学反思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后,教师挑选小组作品展示,并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教师在课堂中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并在课后评价整体学习效果与反思教学,优化后续教学的微课设计与教学过程。
五、结语
基于微课的抛锚式教学方法应用探究目前还处于初步尝试阶段,通过本次的研究,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创设符合真实事件的情境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操作类课程及小组合作探究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每位学生都愿意动手操作;学生通过微课的学习,自主调节学习进度,满足自身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知识内化的时间,强化了学生成功的体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本次研究还存在许多需要优化的地方,如教学时间的控制需要更精确、微课的设计需要改进等。因此,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笔者将会更深入地研究该方法,从而提高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分析.刘博,马艳玲.教育教学论坛,2013,l0:223224.
[2]中职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自我调节和归因风格特点研究,李同吉,徐朔.职业技术教育,2009,01:68-71.
[3]中职生学习动机、感知学习风格特点及关系研究.连智平.职业教育研究,2014,11:34-38.
[4] “微课”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抛锚式教学模式为例,宋佳,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9:170-171
[5]抛锚式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尝试.刘瑞红.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4,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