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德鹏
摘要: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说过:“一个好校长就意味着一所好学校”。一个好校长带领着一批优秀的教师就意味着一所好学校。由此可以引申出一个好班主任带领着一批优秀的科任教师就意味着一个好班,而要形成一个优秀的和谐的班级,缺少爱心和情感的投入是达不到的。同样缺少爱心和情感投入的教育也是失败的教育。现阶段针对独生子女的特点和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在育人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更多地注重情感教育,即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学生多进行情感投入,多付出爱心,以心换心,师生心灵相通,配合默契,这样才能使教师教书育人的各方面工作收到成效,才能使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产生巨大的合力。
关键词:教师;情感教育
一、注重情感教育是实现义务教育目标的需要
面对当前的义务教育,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多进行情感投入,以使同学们感到学校班级有温馨的气息,觉得学校是他们的乐土,老师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从而产生想读书想进学校的良好心态,要达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明确教育同学们的目的。同学们到学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享受丰富、高尚的精神生活,而读书为了升学、就业只是学习目的的一部分,不能让这一部分成为同学们学习的唯一的、全部的内容。而同学们应享受的丰富的、高尚的精神生活教材并不能完全有,要使所有同学都成为幸福的人,就应使同学们能热烈地爱科学、爱学习、爱书籍和班级,使科学、书籍、智力财富成为同学们的主要爱好和兴趣,使他们把追求这种充实的、高尚的精神生活当成自己最主要的理想,进而使同学们从学校毕业时能带走渴求知识、追求这种精神生活的火花,并伴其终生燃烧下去。这样,同学们就能成为最幸福的人。
二、实施情感教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提高同学们素质的需要
罗素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所以,要提高同学们智力,培养同学们能力,开发同学们思维,提高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情感教育。这是因为:(1)注重情感教育,才能使同学们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学习情感,真正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师生之间有了情感投入,比如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去关心、爱护同学们,同学们才能真实感受到老师确实在关怀自己。这样,同学们便会油然产生对老师的热爱尊敬之情,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有了这种良好的氛围,同学们才能产生乐学、想学、好学的优良心境。如果这样,何愁教学目标不能实现?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则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教育教学活动要实现对同学们知、情、意、行的转化,情感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教育的手段。教书育人过程中教师有情与无情,是否有健康、高尚、丰富的情感,对教学效果将产生很大的作用。
(2)注重情感教育,才能使师生教与学双边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如果一位老师对自己的同学们处处都搞师道尊严,求全责备,只要学习上稍有差错便加以斥责,那么在课堂上同学们势必谨小慎微、打不开思维,这又怎能形成民主的、优化的课堂气氛呢?同学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有从何而来呢?所以,如果教师没有与同学们进行民主的真情实感的交流,没有与同学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师生只是一种主仆关系,那么,即使你传授的知识再正确,教法再好,教学效果也会相去甚远。反之,师生之间有了情感投入,才能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得以贯彻,才能使同学们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起作用,才能最终形成同学们开口、动手、动脑的活跃的课堂气氛,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分析能力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素质,从而提高每一堂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情感教育是强化育人效果的需要,特别是从根本上挽救差生的需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待少年的精神世界,绝不可抱漠不关心的态度,否则,精神的贫乏会导致道德的空虚和堕落。无论什么也无法挽回一种最大的损失-----即人的损失.”鉴于此,当前我们为了强化学校育人效果,尤其要加强情感教育,才能促进同学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才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个性和特长,形成独立的、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品质,最终真正提高同学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情操非常重要,它对同学們的影响相当大,甚至是终身的。卢梭曾告诫教师说:“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前,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教师只有具备了公正、平等、民主、人道等方面的高尚品质和人格,有了宽容、理解、豁达的气度,并通过长期对同学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使同学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和良好的心态。如果一个老师,比如班主任偏爱优生、鄙视差生,或者处处只顾本班利益,不顾学校大局利益,则可能会在全体同学中造成如小气、嫉妒、偏心、狭隘、自私等群体心态,而这种心态是与当代社会发展不相容的。
教师注重情感教育,才能从心灵深处真正挽救差生,使他们真正改正缺点、错误,让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某些同学成为学习成绩差、纪律表现不好的同学。本来,差生并不是一无是处、毫无闪光点,从他们内心来说,还是希望老师、同学能关心他们,看得起他们,不要遗忘他们。如果教师总是对差生看不顺眼,在教育过程中不是训斥、辱骂、体罚,就是冷嘲热讽、另眼相看和不理不睬,就只能使他们更加走向消沉和自卑,甚至破罐子破摔,误入歧途。像这种缺乏情感交流的教育行为,只能使师生关系对立、紧张,使同学们同老师的距离越来越来远。例如:有位平时表现很差的同学,一次又犯了严重的错误,班主任在办公室非常严厉地训斥他,并讲了很多道理,但该生始终无动于衷,不得已把他的父母请了过来,父母问他为何不听教诲。这位同学说老师虽然讲了很多道理,也是对的,但我看他的表情和口气,根本不像在真正教育我。再如,有一位同学学习很差,平时有小偷小摸行为。一次他又在校门口的水果摊上拿了两个苹果,被摊主发现,找到班主任,班主任很生气,也就未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就粗暴地批评他:“你怎么每次都这样,死不悔改,总有一天要蹲监狱。”这位同学悔恨的哭了,同时觉得自己不可救药了。于是继续我行我素,最终走向了老师教育的反面。如果我们老师能够根据少年儿童特定的年龄段所特有的可塑性来对待同学们,不是把差生一棍子打死,而是根据其身心特点、心理现状,对他们进行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就能使他们内心得到强烈的震撼,才能从根本上使差生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气和行为。这样,才能使其对老师的教诲铭记一生,也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损失。
四、注重情感教育是培养同学们良好精神风貌和健全人格的需要
处于未成年的同学们是否有良好精神风貌和健全人格,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高尚的情操并对同学们不断的熏陶。如果老师只片面地抓分数,不注重全面发展,并把同学们搞课外活动的积极性视为异端,只喜欢绵阳式的同学们、埋头死读书的同学们,那么最终会造成全班学习气氛压抑,同学们萎靡不振和死气沉沉的班风和学风,而不能形成一种开朗的、生动活泼的、积极的、健康的、科学的、文明向上的学习风气,而在沉闷的环境中势必形成高分低能的状况。所以只有在各个方面注入了情感教育,注重同学们全面发展,才能造成一种同学们在体育场上生龙活虎、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在音乐室引吭高歌、在阅览室如痴如醉的良好局面,这才符合当代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才是当代少年儿童的精神风貌。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教书育人工作中至关重要。少年儿童在特定的的年龄段有着极大的可塑性,他们需要社会、家庭,特别是我们教师的关怀、理解、宽容和包含,简单、粗暴的拒绝和裁判,只能扼杀同学们心灵的火花。所以我们都应首先关心同学们的心灵教育,而心灵之花只能由情感之水去浇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