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甜甜
(东南大学附属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1)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多需要采取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而抗凝治疗不充足会引发血栓栓塞,抗凝治疗过度则引发出血,危害患者机体健康和生命健康。所以,予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患者积极管理十分关键[1]。本文主要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口服华法林的依从性和相关影响因素。
1.1 基础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医院治疗的177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2013年1月-2016年10月为选取时间),女性94例,男性83例,年龄上限和下限分别是79岁、46岁,其年龄均值为(53.64±2.57)岁。
1.2 方法 对全部患者均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开展电话随访,并对患者和患者家属充分强调术后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的重要作用,告知患者和患者家属华法林服用剂量不当有可能导致的相关并发症,促使患者需要严格依据医嘱按时以及按量口服华法林,并指导患者定期复查等。
1.3 相关指标 评估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口服华法林的依从率,并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口服华法林的依从性相关影响因素实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4 评定标准 遵从医嘱良好:满足依据医嘱按时用药、按量用药、定期复查中2项或3项。依从性好:5个电话随访时间点中满足3个和3个以上遵从医嘱良好。
1.5 统计学分析 临床数据加入SPSS 21.0验证,计数资料(按时用药的依从率等)表示成例数(n)或率(%)形式,数据实行χ2检验,并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口服华法林的依从性相关影响因素开展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明数据指标间统计学意义。
2.1 统计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口服华法林的依从性 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口服华法林的依从性发现,按时用药的依从率最高,其次依次是按医嘱剂量用药、定期复查。177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依从性好共135例患者,依从性差共42例患者。
2.2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口服华法林的依从性相关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女性患者依从性好情况多于男性患者,表明数据指标间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患者依从性好情况多于年龄≤60岁患者,表明数据指标间统计学意义(P<0.05);居住地为城镇患者依从性好情况多于居住地为农村患者,表明数据指标间统计学意义(P<0.05);中学及以上文化水平患者依从性好情况多于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患者,表明数据指标间统计学意义(P<0.05)。
2.3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口服华法林的依从性相关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均是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口服华法林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性、年龄>60岁、居住地为城镇、中学及以上文化水平患者的依从性更高。
表1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口服华法林的依从性统计
表3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口服华法林的依从性相关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要服用华法林开展抗凝,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保持华法林的依从性良好有助于保证抗凝效果,且有利于将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相关并发症减少[2-4]。
本文相关资料中,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口服华法林的依从性好、依从性差分别有135例、42例。女性患者依从性好情况优于男性患者,主要是因为男性青壮年患者术后多再次工作,其工作压力比较大可能导致其自身保健意识下降,难以按时口服华法林和定期复查,进而男性患者术后口服华法林的依从性比女性更差[5,6]。年龄>60岁患者依从性好情况优于年龄≤60岁患者,主要是因为高年龄患者对自身健康情况较为重视,且配偶和子女对其用药情况的重视程度更高。居住地为城镇患者依从性好情况优于居住地为农村患者,多是因为城镇医院的医疗技术更优,可以对凝血指标予以准确检测,且城镇患者的保健意识更强,而农村患者因居住较远、文化水平较低、对医嘱的重视度不强等,依从性较差。中学及以上文化水平患者依从性好情况优于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患者,文化水平比较高的患者对于术后口服华法林的重视度及理解度更越高,在出现术后口服华法林相关问题会主动寻求医生帮助。
综上所述,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口服华法林的依从性整体良好,而且,女性、年龄>60岁、居住地为城镇、中学及以上文化水平患者的依从性要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