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强 左瑜芳 韩雪萍 袁戈 李泉 刘秋龙 谢杰荣 廖思海
宫颈癌为临床常见女性恶性肿瘤,表现为尿频、便秘、阴道流血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人们的意识观念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目前,临床治疗宫颈癌的方法有手术、化疗、放疗等,其中术后辅助放化疗对于生存期延长的作用已达成共识。IMRT 可有效减少股骨头、直肠、膀胱等器官照射体积,使得泌尿系统、消化系统毒性降低,广泛应用于临床[2]。有研究指出,IMRT 放疗中血液毒性程度与骨髓的受照剂量存在相关性。目前,临床对于IMRT 治疗中髂骨骨髓的受照剂量、体积与血液毒性相关性研究较少[3]。基于此,本文将以我院近两年(2016 年7 月—2018 年6 月)76 例患者为对象,探究宫颈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IMRT)髂骨骨髓受照剂量、体积与血液学毒性的关系。
此次研究选取宫颈癌患者76 例,研究时间为2016 年7 月—2018 年6 月。76 例患者中,年龄为46~71 岁,年龄的平均值为(60.61±4.35)岁;化疗周期为1~2 个与3~4 个分别为23 例与53 例;FIGO 分期为I 期与II 期分别为30 例与46 例;病理类型为鳞癌与腺癌分别为54 例与22 例。纳入标准[4]:资料齐全;FIGO 分期为Ib2 期至IIa2 期;经实验室诊断确诊疾病;已行外科手术;宫颈肿物直径≥4.0 cm;浸润宫颈≥1/2 肌层;脉管癌栓阳性;盆腔淋巴结阳性;高危复发因素;认知正常;熟知本次研究,并标准自愿参加此次研究。排除标准[5]:心肺等重要功能障碍;不配合研究者。
所有患者均行IMRT 治疗,使用CT 模拟进行定位,采用Philips Pinnacle 系统将危险器官勾画出来,包括骶骨骨髓、髂骨骨髓、直肠、膀胱、小肠、股骨头。在骨髓勾画时使用电脑调整图像固定在骨窗,勾画骶骨骨髓、髂骨骨髓,形成骨髓体积,对临床靶区(CTV)勾画,包括盆腔淋巴引流区,外扩计划靶区(PTV),从而造成PTV 体积97%以上需接受95%以上的剂量,实施6 MX 射线,剂量为: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45 Gy/25F,腺癌50 Gy/25F,近距离放疗,在阴道残端黏膜下约0.5 cm 处,剂量为每次6 Gy,每周1 次,总剂量为18 Gy。化疗方案为奈达铂30 mg/m2,每周一次,放疗第一天开始执行,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以CTC3.0 不良反应[6]为评估标准,在化疗前对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检测,使其变动均为正常范围,每周检查一次血常规,记录分级上述指标中最严重的情况,其中血液学毒性阴性指Ⅰ-Ⅱ级,阳性指Ⅲ-Ⅳ级。
数据的处理采用 SPSSl7.0 统计软件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及组内疗效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建立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统计结果,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比对不同化疗周期的血液学毒性,周期为3-4 个的明显高于周期为1-2 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血液学毒性的阳性发生率与V30、V40 存在相关性(P<0.05)。见表2。
表1 血液学毒性的临床因素相关性分析(n,%)
表2 血液学毒性与髂骨骨髓受照剂量、体积的相关性分析()
表2 血液学毒性与髂骨骨髓受照剂量、体积的相关性分析()
在机体的造血骨髓中,髂骨骨髓所占比例最大,约为22.00%[7],一旦骨髓受照,造血功能降低,极易引发血液学毒性。因此,加强盆腔放射治疗过程中的骨髓保护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8-9]。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放射治疗技术应用成熟,由常规的二维放射、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发展为IMRT 技术,骨髓的受照体积与剂量也不断降低。有学者选取宫颈癌患者36 例进行研究[10],其结果可见,在宫颈癌术后行同步放化疗,TMRI 组与3D-CRT 组相比,其血液学有关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且前者骨髓V20、V40 与V45 均低于后者。又有学者也正是了宫颈癌患者行同步放化疗,实施IMRT 治疗有助于骨髓受照体积降低,避免发生血液学毒性[11]。调强放疗的开展时间有十几年,在妇科肿瘤中使用较晚,且未经过全面评估,如何有效结合腔内治疗仍为临床研究的重点与热点。调强治疗取得成功根本措施与先决条件为精确体位固定与精确重复,其关键步骤还包括靶区确定、规范靶区勾画等,进而实现调强治疗的治疗目的。
本次研究中,对髂骨骨髓受照的体积、剂量与血液学毒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可见,宫颈癌术后行IMRT 治疗时,使髂骨骨髓的受照体积减小,可有效预防血液学毒性。与上述研究结果保持一致。此外,本次研究结果还表明,比对不同化疗次数的血液学毒性,次数为4~5 次明显高于次数为2~3 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血液学毒性与化疗次数存在相关性,随着化疗周期不断增加,引发骨髓抑制,从而使血液学毒性增加。又有研究指出,针对宫颈癌术后存在不良预后因素患者[12],在术后行TMRT 化疗可有效提高局部控制率,使不良反应降低。由此可见,通过对IMRT 治疗过程中的骨髓受照体积合理限制,有助于确保治疗安全性,避免治疗延迟或治疗中止,还可促进患者化疗耐受性提高,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最理想[13-15]。
综上所述:宫颈癌患者术后行IMRT 治疗时,髂骨骨髓V30、V40 与血液学毒性阳性率存在相关性,合理限制有助于髂骨骨髓的功能保护作用,此外,化疗次数累加也为血液学毒性发作影响因素,为了提高放疗疗效,如果患者可以耐受的话,建议同步化疗每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