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克杰
精读和略读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阅读方法。叶绍棠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的前言中写道:“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是学生在取得了精读的经验和方法后的一种自主阅读实践。”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精读课文的教学,略读课文的教学也不容忽视。
(一)目标精简化
教学目标集中,教学重点就会更突出。教师可以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参照课后的“阅读提示”设计教学目标,也可根据单元重难点确立,还可以从课文的表达方法上归纳……但不管从哪一个角度确立目标,都要体现精简。
(二)结构简约化
略读课要为学生自主阅读留足空间。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时,课堂结构为:导入——默读,概括主要内容——二次默读,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感受。这样,简单的课堂结构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独立阅读。
(一)读书笔记式的自主阅读
略读课文的教学可以设计阅读记录卡,让学生以写读书笔记的形式自主完成阅读。
(二)“沟通内外”模式下的以读引读
例如教师在执教《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时,提出一个要求:“找一找文中那些美好的时刻,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读过的文章谈谈你的感受。”以这样一个点就把学生的思绪从课内引到了课堂之外。学生在课下的阅读本来是零散的,这种方法既可以将课外的阅读有机统一在课堂之上,又可以推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成了沟通课堂内外的桥梁。
(三)“l+x”模式下的群文阅读
“l+x”模式,即以一篇课文为基点,向“面”上辐射,形成“一课带多课”的辐射式教学方法。教师围绕相同的议题选择两篇或多篇文章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加深学生的感悟。教师也可采用“阅读欣赏课”的形式,让学生比较几篇文章的异同,开阔思路。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增加阅读量,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略读课文是学生习得阅读本领后进行学习方法、学习能力迁移的有效平台。略读课文给予学生更为广阔、自主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逐步向个体阅读和自由阅读过渡。教师要重视略读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获得语文素养的逐步发展与提高,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