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五基莫
摘要:对于上海而言,人们常常将注意力集中到其发达的经济实力上,然而忽略了其能够如此发展的重要文化原因。在这其中,其文化本身的推广和发展都经历了各式各样的变化,然后这座城市在无数的变化中存活了下来。本文通过女性文学的视角,以张爱玲为例,从不同维度的上海的表达进行了一次探讨,通过女性作者视角,多元维度探讨,美学的体现三个方面来论述了“上海书写”。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文学;上海书写
一、所谓“上海书写”
上海,作为新时代的一个最有美丽的城市,在中国代表了其经济蓬勃发展的进程。而其现代化的表现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其发展过程中的资本主义气息,其万众瞩目的特点也使得其成为了南方文学的焦点,在殖民时代,上海的各种租借现在已经是上海市区最为有特点和繁华的一部分,一种多元化的格局下,我们也可以看出,其包容的特性。笔者选取了更为独特的女性文学视角来解读这一座充满女性美丽的城市。在上海的女性文学中,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人物和故事情节都基本出现在上海,而作者笔下的人物多数都是上海人,作为上海故事的典型代表,张爱玲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用一种惊人的魅力深深吸引住了讀者,其深远的影响力更是不可估量。张爱玲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这个中国的“梦幻巴黎”做出了一次最为重要的叙事描写。而就是因为这种叙事的描写,使得上海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上海,所有的一切,在张爱玲的叙事口吻中,都打上了属于上海的深深的烙印。为此,我们通过“上海书写”寻找一个最真实的上海。
二、张爱玲与“上海书写”
(一)大都会时代背景
我们不断提到的上海书写,在早期的二十世纪的文学史论作品中《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上海书写》一书中首次被明确的定义出来,在这个定义中,我们现在说到的上海书写就是指在上海这样一个背景下,所有的人物事件的兴衰百态,各种情感的交融,价值的选择等等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的表达都统称为上海书写。张爱玲时代下的上海书写,出现在殖民时期,这个时期也是人心最为动荡的一个时期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国人不断被欺负,资本家带着资本主义的东西源源不断涌入上海,使得上海成为了一个高速发展甚至有一些扭曲的融合性城市。
(二)张爱玲的“都市传奇”
张爱玲本性就是一个典型的上海女子性格,她的柔弱与刚强,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所体现。对于作者本身,她的成长经历也是很传奇而且不平的,幼年时期的不愉快,加上成年时期的求爱不顺,都使得她总在夹缝中不断努力呼吸着,对此,她的大半辈子都包含了对于大家庭在时代变化更替的时候的没落,和不可避免的改变,对于人生的价值,她能体会到的每一个瞬间都因为自己是女性,而变得异常敏感。在其的上海书写中,她着眼的小人物小市井都是最为典型的上海书写,为此形成了属于她自己的形态,拥有了她自己的声音,而作为女性本身的柔美都在作品中毫无保留的展开,对于女性对于世界,对于人生,对于爱情的判断,张爱玲将其心头的恐惧与悲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一切代表生命本质的特点都在时间的跨度中,通过殖民时代的特点表现出来。在张爱玲的笔下,三十年代四十年代的文化背景下,租借人的生活和普通人的生活都有了明显的对比。对于中整个贵族人物的名门世家的生活背景下,我们看到的人性百态在矛盾爆发下体现出了自己的真正性格,对于历史和时代的解读,张爱玲也用她特有的女性视角慢慢向世人揭开着上海的真面目。对于一个在那个时代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而言,她通过其发声的方式,通过自己的小说,让人物替自己发声。她通过文学表达的方式,说到旧时代的崩盘和新时代的到来,她通过简单的儿女情长,屋檐下的上海市民的对骂,甚至是小商贩与上海阿姨的讨价还价,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特别的上海,对于历史和时代,张爱玲抓住了当时上海社会中最为本质的东西,对于乱世的时代特征,她会细腻的描写到,主人公站在阳台上看黄昏的到来,黄霞的高楼像是抹了胭脂的脸,而大片的反光下,主人公意识到这就是乱世的来临。主人公站在烟雾中,说不清楚是什么烟雾,上海海港的地方看得到水平面的微微起伏,一切的一切的忽高忽低,人物的倒影就像命运一样郁郁苍苍……这一切都是张爱玲的女性视角下的上海。
三、张爱玲作品中“上海书写”的双重维度
(一)历史中的上海
上世纪中叶开始,上海甚至没有花费半个世纪的时间就成为了中国的经济中心,对于告诉的发展,各种发达城市的基本设施不断完善,一个新高独立的上海因为发展和变化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一面繁华的景象使得人们沉醉在其中,为此这个时候的中国的新型作家不断涌起,他们通过这个时代的背景下,在这些令人觉得新世界如此美好的眼花缭乱的时代背景下,进行了人物故事的创作。而张爱玲就是在这个时候回到了上海,她一路从香港大到了上海的日租界,在上海沦为敌人的殖民地的同时经济也由此发达。在这样的普遍视角下,张爱玲缺另辟蹊径,对于充满迷幻和诱惑的时尚魅力大城市的诱惑下,张爱玲回避了上海的繁华特点,在人们头晕目眩沉迷于发达的快感以及被殖民的屈辱感的时候,张爱玲的作品像一阵清风吹进了人们的心。对此在她的作品中,她直白的承认自己只想写关于男女情怀的作品,在这个充满着革命文学作品的年代里,张爱玲明确的自己的旗帜,只愿意描写男女之间的朴素之情,在上海的大背景下,面对繁荣和败落的快速更迭,上海小市民中的儿女情长在战火的硝烟下像一股柔情弥漫了整个大起大落的上海。在她的上海世界中,虽然战火不停,上海也在短短的几年内完全沦为了殖民地,可是上海本地人还是在太阳升起的时候,照样在自己的上海弄堂里上街买菜,小孩也需要继续功课,而无论在什么时代都不会消失的儿女情长更是不能间断。浓浓的上海气息,第一次在是人的眼前真正彰显了出来,区别于战争时期的血腥描写,张爱玲的小说中,不仅仅是红男绿女在弄堂里外的你侬我侬,更是交杂了时代情绪下的恐慌自私和爱与细致的情绪,犹如下个不停的梅雨,上海弄堂里的人生百态,在战火的硝烟下也是从容生活。这一点,是最早在张爱玲的笔下得到充分表达的。
(二)民间日常生活的上海
在张爱玲的笔下,她的视角永远都不是高高在上的,对于上海本身而言,她看见的是上海的本身,上海的弄堂和上海的市民,对于政治和战争,她将其放在遥远的背景之中,无数的小事都成为她笔下的大事。对于上海认得性格的描写,她更是描绘的栩栩如生,哪怕现在你走在上海的弄堂中,也不难发现上海人柔韧的性格,以及包容妥协的魅力就是从殖民时期形成的,张爱玲的小说中,上海人表面上都会变显得开朗向上,对于生活中的小事又喜好斤斤计较,可爱有真实,这些小事都统统在她的作品中体现出来,对于这样高度发达的经济状况与被殖民的生存现状下,上海人对于价值观的判断也变得很扭曲。在张爱玲的一系列小说中,都有明确的暗示,比如小说《金锁记》文章中的人物七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那样的时代下,七巧的价值观被完全扭曲了,将利益高于了生命,为此整个家庭,包括她自己和他的儿女都因此失去了幸福的生活;《沉香屑》中的人物为了对于利益的渴望深深陷入泥沼,无法自我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从而通常都走向了毁灭。在她都很多作品中,人物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于殖民时期的上海,上海人妥协而懦弱的变现都体现在她作品中的人物身上,他们通常都不断向当时的社会妥协,以为妥协就可以成功,他们的烦恼与苦楚总是阶段性的得到缓解,然后在最为关键的时刻,人物的幸福总是幻灭的,而人物的性格总是走向毁灭。张爱玲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老上海人深深的陷入了殖民时期的大喜大悲中,对于利益至上的态度扭曲了很多意志不坚定的人物的心,然后通常在这样的情况下,又会有一系列的主人公,就像是雨后春笋一般的存在,带来希望和未来。这就是她小说中的矛盾和特点所在。
四、结束语
在她的小說中我们可以活生生看到一部上海的历史,其风风雨雨穿透这上海的大街小巷,浓浓的上海话反复可以透过时间的长河弥漫到现在。她通过文学表达的方式,说到旧时代的崩盘和新时代的到来,她通过简单的儿女情长,屋檐下的上海市民的对骂,甚至是小商贩与上海阿姨的讨价还价,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特别的上海,对于历史和时代,张爱玲抓住了当时上海社会中最为本质的东西,却通过女性独有的细腻视角表达了出来,哪怕是精神上的恐慌,或者对于纯真美好的爱恋的追求,都统统有了接待。这也为二十世纪的女性文学增添了很重要的一笔。
参考文献:
[1]谭杰.女性意识:喧嚣之外显悲音[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孙冰洁.论程乃珊八十年代作品中的上海形象[D].中国海洋大学,2014.
[3]张洁莹,陈海英.张爱玲和王安忆对上海都市书写的比较——以《倾城之恋》和《长恨歌》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01:12-14.
[4]徐亚丽.张爱玲与王安忆作品中的上海形象[J].宜宾学院学报,2013,04:30-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