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成龙.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 124010)
辽河油田经过50多年的勘探开发,探明程度已高达51.3%,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辽河油田储量增长已进入低位徘徊期,增储形式愈发严峻,储采失衡不断加剧。2018年辽河油区上报新增石油地质探明储量共2262万吨,均为低品位储量。同时辽河油田剩余控制、预测储量中低渗、特低渗砂岩油藏占比40%[1-2]。由此可见,低品位油藏逐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破解这些问题,创新增储管理势在必行。
在近五年的新区产能建设中,产能建设规模在逐年萎缩,并且所面临的新区多表现为地质体复杂、埋藏深、岩性特殊、物性差、储层非均质性严重、丰度贫,资源品质劣质化成为新常态、品位降低愈发明显,同时受勘探评价程度、综合研究水平、储层改造效果的限制,低品位油藏油井产能低、井间产能差异大、油藏能量弱、动用难度大,投入开发后实现效益开发难度大[3-4]。另外,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直接传导至油气生产上游企业,在这个环境下实现效益开发面临巨大困难。为实现效益增加,加快低品位储量向效益产量的转换进程,实现以点带面的方法突破,必须推陈出新,创新管理思路,为满足企业稳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长期以来,油气勘探-评价-开发模式是 “串联”式,前后接力式,这种模式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勘探重视找发现,评价关注储量规模,对储量动用、产能建设和综合效益关注甚少;而开发多聚焦产量和效益,对于那些边界效益附近的规模储量不能及时的动用和开发,这种机制就会导致勘探开发难以形成合力。二是投资回报周期长,勘探、评价和开发这种前后接力式的工作模式,拉长了增储建产的链条,影响了储量的动用,延长了投资回报周期,降低了增储建产的投资效益。三是科研工作、投资存在重复投入,勘探、评价和开发三套系统,三个独立的研究团队和研究任务,对于同一块进行的基础研究和目标评价,重复工作不可避免[5-7]。因此,要破解原来运行模式的弊端,必须创新增储增效管理。
针对探明目标和建产目标中低品位油藏比例逐年增大以及新区增储形势严峻的问题,必须要转变思路,以油田发展战略目标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创效为手段,以创新管理为保障,通过“一体化模式”(如图1),实现体系与项目一体化管理,广大干部员工的责任感与专业技术水平一体化提升,勘探、评价、开发、地质和地震互相渗透、有机结合进行一体化研究,地质与工程、试验与实践一体化实施,增强了科研与设计并举的勘探-评价-开发一体化科研能力,有效打破了各种壁垒,高效融合了各个专业,加强了技术创新能力,最大限度释放了勘探评价开发活力,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积极性,更好的寻找规模储量,有序升级低品位油藏储量、效益动用低品位油藏储量和快速建成产能,不断提高油田持续1000万吨稳产能力,不断提升油田整体效益,确保油田可持续发展[8-10]。
图1 一体化模式图Fig.1 Integrated mode
2.1.1 管理体系优化,实现高效工作
双229块低品位油藏储层物性参数、成藏规律、储层评价、油藏工程、岩心分析等数据需要评价所、开发综合所、稀油开发所和试验所等多个部门共同合作和相互配合,为此,创立了联合攻关团队,制定包括地质研究、开发方案、工艺技术、现场协调等多个方面工作制度。评价所作为地质技术攻关的重要部门,分析成藏规律、评价储层和提出优化的井位部署方案,开发综合所负责测井分析、单井分析和探明储量上报,稀油开发所负责油藏工程和方案设计,试验所负责岩心岩屑和流体的分析测试,以及各种介质的物模试验等。
通过联合攻关,组成门类齐全、组织有效的技术团队,打破了以往工作过程中独立攻关的低效工作局面,提高了开发对策从研究到提出最终部署的效率,把每个部门、每个环节、每位人员紧密连接到一起,加强技术沟通,明确各自的任务和分工,把责任具体到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定期组织运行工作进展,协调解决存在问题,深入结合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各方面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了区块开发水平,实现了“六个清晰”,即建产目标清晰、工作思路清晰、地质认识清晰、施工状况清晰、后期跟踪清晰、效果评价清晰。
2.1.2 项目管理优化,提高运行效率
一是业务流程优化。从实施开始,采用精搭框架、细建流程的先进管理理念,对各部门职责和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建立了各项目团队之间、研究所室之间与现场实际操作之间的工作联系回路,构建起一个业务全面、职责清晰的管理业务流程结构。按照“统一流程、集中控制、高效简洁、及时处理”的原则,进行项目流程优化,分解落实管理职能。
二是业务职责优化。优化人员责任配置,实现系统工作节点化。针对低品位油藏措施构成复杂,涉及基础资料广,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一方面推行项目组管理,创新对策优选运行机制。为了落实目标管理,成立专门项目组,将具体方法、环节、责任落实到个人,实施流程的全程控制,制定了绩效考核标准;同时强化开发对策实施的前期论证和决策,提高了项目运行效率。另一方面,制定了实施井长期跟踪评价制度。为了准确评价实施井效益,对已实施井的产出比为主要评价指标,评价到单井和提出人,每月量化排名,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开展多方论证,最大限度完成企业效益优化;开展工作量考核评比,提高了工作完成的准确性;同时,完善资料收集整理制度,提高了基础数据精确度。
双229块作为低品位油藏的典型区块,具有“差、贫、低、弱”的特征,其增储建产对辽河油田千万吨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若要提高双229块的有效开发水平,首先必须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员工责任感;加强员工的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
2.2.1 重思想,会精神,促交流,提升员工责任感
作为辽河油田勘探开发核心技术的研发中心和战略决策参谋部,研究院各项工作的效率及效果紧紧依靠广大干部员工的责任感。主要通过以下措施来提升员工的责任感。
一是重思想。开展“四新”形式任务教育,以“抢抓发展新机遇,实现效益新增长”为核心,详细讲解了“1个指导思想”“5个工作目标”“五大机遇”“四大基础”“四大优势”和2018年油田公司的7项重点工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研究院2018年面临的困难挑战和具备的优势条件,进一步指出全院广大干部员工要切实增强抓住发展机遇的共识和能力,寻找实现效益增长的方法和途径,以志在必得的坚定态度和克难奋进的坚决行动,齐心协力推动“建设同行业一流研究院”进程高质量稳健向前发展。
二是会精神。通过 “立足岗位学铁人、扎根辽河做铁人”畅谈和观影活动,让广大干部员工回顾石油发展史,切身感受 “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的埋头苦干奉献精神,体会曾经取得的辉煌业绩,找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三是促交流。开展“五四青年座谈会”,引导青年员工了解并继承五四精神,积极传递青春正能量,树立自身理想和奋斗目标,激励大家工作热情,为辽河梦贡献青春力量。
通过开展该项工作,干部员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振奋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切实做好本职工作,付出了艰苦不懈的努力,体现出了强烈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表现出了过硬的工作作风。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新进展和新成果,使油田的各项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2.2.2 重培训,搭平台,树榜样,提升员工技术水平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和地下情况的日趋复杂,对科技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难度也越来越大,对技术分析人员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提高技术人员的各项技能为目标,实施了以下措施:
一是重培训,强化专业技能。针对技术人员在地层对比、构造解释、储层分析、成藏规律认识、沉积划分、油水井分析、驱替规律认识和油藏工程设计等实际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中所遇到的问题,每年定期举办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实际典型项目分析、专业软件培训、专家答疑等,快速提高科研人员的基础业务水平和处理问题能力。通过邀请国内外石油科技前沿领军人物到现场亲自授课、做报告,加强与石油院校、兄弟油田的调研合作交流,让干部员工掌握最新的理论和技术。
二是搭平台,提速青工成才。从增强应用能力、科研攻关能力出发,搭建了“青年榜样”“新秀大赛”“职业生涯规划”“软件技能大赛”“科技成果答辩”“油水井分析大赛”和“QC、现代化成果评选”等各种交流学习平台和实战平台,让干部员工在实践中开启学习动力、挖掘潜力、培养能力,形成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提高了工作效率30%以上。
三是树榜样,突出思想引领。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指导,把发挥榜样力量作为凝聚青年精神动力的重要载体,在不同专业、不同类型中选树作风过硬、青年信得过的典型、专家榜样、青年榜样,通过网络宣传、经验分享交流会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和学习,使身边的榜样发挥正能量,由“一花独放”引得“百花齐争放”。同时开展“以老带新”,充分发挥老师父的 “传、帮、带”作用,以“师徒合同”为约束,使专业技术人员在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等方面迅速成熟,早日成为科研生产骨干,为双229块等低品位油藏高效开发注入活力,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以探明规模效益储量、实现整体有效动用为核心的一体化管理力求做到增储与增效同步同向。在研究中坚持层次部署、规模增储、效益评价、快速建产,立足“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目标,牢固树立“不可动不探明、无效益不升级”的增储理念,确保新增储量高效建产[11]。在双229块低品位油藏研究中,将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充分的应用实践,重点开展了“三项研究”。
2.3.1 勘探-评价-开发一体化,寻成藏规律评价低品位储层
研究中,勘探向评价开发延伸,对探井进行试采,取得包括压力变化规律、流体性质等评价开发所需要的相关资料;开发提前介入勘探评价,参与探井、评价井的部署及试采方案编制,同时认真分析各项资料,及时部署,以满足评价和开发需要,同时还要兼顾探明储量任务以及地质开发资料录取等。经过勘探、评价和开发人员的相互融合和共同分析,认为清水洼陷北部沙一段岩性油藏的形成、分布和富集为“源控—相控—断控”模式。双229块位于烃源岩发育的清水洼陷北部,是油气向双台子和大洼油田运移必经之地,具有形成隐蔽油气藏的有利条件;本区在沙一段时期为三角洲沉积,沉积相控制了砂体的叠加方式与展布特征,间接控制了有效岩性圈闭的形成;另外非封闭性断层沟通了沙一段储集砂体与深层烃源岩层,油气沿断层向上运移,形成下生上储式油气成藏模式,在油源断层附近的井均获得高产,最高日产56吨;油气优先富集在构造较高部位储层物性相对较好的砂体中,单个油层厚度最厚达到8m。该成藏模式指导评价井位部署,向低部位部署的评价井(26-36、30-28、40-36等)均成功钻遇油层,实现了认识的突破,评价钻探成功率达100%。
另外在低品位储层评价时,创新引入地化分析指标,建立气测识别图版,定量评价含油性,辅助四性关系研究识别油层;优选敏感曲线,应用微球聚焦电阻率测井,提高薄层分辨率,能够识别0.2m以上油层。通过参数精细评价,依据油藏埋深、分布及物性特征,平面分区,纵向分层建立四性关系,以及孔、渗、饱等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建立油层识别标准,提高探明储量计算参数解释精度。试油试采结果证实评价符合率达90%以上。
2.3.2 地质与地震一体化,创新识别与预测隐蔽油藏
基于地震资料,正演与反演相结合,识别预测隐蔽油藏。首先基于单井评价,正演模拟油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根据波形变化预测油砂体分布范围;其次针对砂层组开展常规波阻抗反演,重新认识沉积砂体展布规律;最后通过筛选储层敏感曲线,重构波阻抗曲线,既能保持层速度和时深关系,又能显著突出储层与围岩之间的差异,开展重构波阻抗曲线反演,提高薄层油砂体识别精度。部署10口评价井均成功钻遇油层,有效储层预测符合率达90%以上,对落实探明储量规模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特低渗油藏经济有效开发为目标,紧密围绕提高单井初期产量、单井稳定产量及产能建设效益三个核心问题,攻关特低渗油藏有效动用一体化实施技术[12-13]。
一是地质与工程一体化,提高油气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将地质油藏的认识运用于工程实施中,实现优化开发油气藏,提高油气产量。根据每口井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压裂工艺,优化施工参数,探索与储层和油藏特征相匹配的工程措施,比如在油层的集中段采用单压单采方式,油层的分散段采用分压合采方式,从而有效提高单井产量,日产油从措施前的8.6吨提高到措施后的12.8吨。同时,创新应用“一台多用”的建井模式,切实提高产能建设效益[14-16]。由常规小平台建井向大平台集中建井模式转变,实现特低渗油藏低成本、高效率开发。应用地质与工程一体化模式,使得征地面积节约了86%,钻前费用减少7 560万元,钻井费用降低2 166万元,建井周期缩减32天,建井成本降低幅度达到41%。
二是试验与实践一体化,提升开发效果。优选油藏开发补能方式研究,确保提高单井累产量。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注水启动压力高、驱油效率低,难以实现有效开发;注气可建立有效驱替系统,油藏条件下注空气可自燃,驱油效率可达90%。现场先导试验证明注气可行,创新设计整体注空气的开发方式、200×400m矩形注采井网,整体部署井110口,预计建产能12万吨,为区块有效动用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应用增储增效创新管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实现了千万吨规模增储,连续3年开展油藏评价研究,共部署评价井7口,钻探成功率达100%,2016—2018年已连续3年上报探明储量共2 048万吨,2019年有望新增探明储量500万吨。
深入开展评价开发一体化研究,编制完成整体开发方案。总井数165口,设计单井日产油10.0t。计划分批建产,预计建产23万吨;二期工程实施井位56口,预计建产6.5万吨。目前完钻各类井35口,投产25口,阶段累产油4.6万吨,阶段动用储量380万吨。
针对低品位区块“差、贫、低、弱”的地质特征,在开发实践中,建立了具有针对低品位区块地质特色的一体化新理念、新技术、新机制。通过应用增储增效创新管理方法,以及方案对策优选研究,投产25口,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油9.8吨,阶段累产油4.6万吨,部署的井位实施的效果较好,已获得经济效益5 560万元,有效地提高了低品位区块油藏的开发效果。
在“一体化”理念的指导下,建立起一支自己的专业研究人才队伍,培养了多名集前期研究与生产实践,集勘探评价与开发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为油田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新的理念、体系和研究团队将强劲推动后续油田持续发展,并且带领企业大胆的“走出去”,立足国内和国外市场。
践行增储增效创新管理的理念,经过全体人员的努力,在圆满完成研究任务的同时,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18年底,共获得辽河油田分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企业标准1项,专著1部,各类论文21篇,其中专业核心论文12篇。对后续研究项目的推进和科技研究能力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 “一体化模式管理”的理念指导下,双229块预计在2020年实现整体动用,获得最终经济效益2.4亿元。这种评价理念和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为2亿吨低渗砂岩剩余控制、预测储量升级探明提供技术储备,为辽河油区低品位油藏效益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一体化管理模式”将有助于促进勘探-评价-开发理论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有助于提高各专业工作水平和质量,有助于加快勘探-评价-开发节奏,缩短研究实施周期,有助于实现增储上产一体化,有助于全面提升油田的整体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