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琼 刘文英
摘 要:以四川省井研县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为例,分析了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促进相关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发展;集体经济;对策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9-006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1.32 文献标志码:A
1 井研县发展现状
井研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收入来源单一,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截至2018年底,在井研县的199个村级组织中,“空壳村”有58个,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有90个,年收入为1万~5万元的村有49个,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有1个,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有1个。井研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有资源但盘活不多,有资产但管理不佳,有资金但使用不良,有经营但效益不高的“四有四不”现象。
2 存在问题
2.1 发展集体经济的经营人才紧缺
农村多数年富力强、懂经济、有头脑、有闯劲的人纷纷外出务工或创业,导致各村委干部年龄偏大,没有足够能力驾驭市场经济,在发展集体经济上“老经验用不上,新知识学不会”,导致有资源不会用,有集体经济不会管。
2.2 催生集体经濟的有效资源不足
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绝大部分村集体资产分得彻底,导致部分村集体资产仅有塘堰、村果园、老村委会或村小学等,资源价值有限。为了降低风险,个别村庄对集体资产实施单独处理,同时收取合同费或转让费,导致集体资源利用率低,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收入不足。
2.3 集体经济的管理不规范
集体经济组织的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资产有人监管、账目有人审批、问题有人过问、困难有人解决”的常态化机制尚未建立。
2.4 支撑集体经济的路径选择单一
在变化不定的市场大潮中,部分集体经济组织在项目选择上,发展路径不宽,同质化现象严重,产业无特色,工作更多还停留在设想层面上。在将合适的人才与项目,缔结为合适的经营模式与利益联结机制方面,缺乏深入思考。
3 对策与建议
3.1 广纳贤才,提供集体经济人才支撑
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一是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实施“领头雁”工程。二是发展经济、富裕农民,选派好“第一书记”。按照“因村制宜,一村一策”的要求,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多途径优选村班子成员。
3.2 深化改革,建立集体经济组织
只有组织农民,整合资源,发展产业,才能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坚持“党建+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坚持党支部领导、村组融合、公司经营的原则,在行政村的基础上建立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合作社设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实现企业管理。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完善董事会领导下的管理责任制,严格规范重大决策、管理、操作、利润分配、资本管理和其他日常行为,不断提高标准化水平的组织。合理使用村集体收入的每一分钱,让农民享受村集体发展的效益。
3.3 实践“三个统一”,形成集体经济发展合力
3.3.1 统一管理
村党组织带头进行生产审核、确认登记、量化考核、有效整合,以集体“三资”为主体,统一组织、规划、种植、储存、营销、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3.3.2 统一用工
合作社成立产业工人队伍,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动员农民工返乡加入产业工人队伍。不仅解决了农民工“难找工作,难拿工资”的困境,而且解决了家庭中老人和孩子得不到照顾的问题。
3.3.3 统一筹资
合作社作为特殊的独立法人,可以承担省、市、县扶贫资金等各项政策性财政资金,可以向金融部门申请抵押贷款,吸收投资,向村级集体经济投入更多的金融资金、私人投资和社会资本,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动力。
3.4 创新路径,促进集体经济多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振兴农村取决于产业发展,而产业发展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现实的道路。要注重产业转型和市场前景,根据各村的资源条件、特点和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多类型、多渠道、多元化的集体经济发展道路。
3.4.1 发展产业增收型经济
井研县以柑橘、畜禽等主导产业为重点,将村集体土地和流转土地转为优质柑橘种植园,同时发展果林经济和家禽养殖业等林业经济。
3.4.2 发展资产盘活型经济
村集体利用村委会、学校、旧厂房等闲置资产,建设集体物业项目、工业园区、仓储设施、工厂等,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3.4.3 发展混合经营型经济
将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量化并转换为股份,参与稳定的工商业资本或龙头企业的运作,并定期支付股息,以实现稳定的收入增长。
3.4.4 发展劳务创收型经济
合作社下属的劳务部门承接村里的建设项目,优先考虑村里劳务人员的就业。集体经济组织将面向相关项目单位,承揽小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村庄公共服务、物资运输工程等。
3.4.5 发展产业延伸型经济
重点发展柑橘等主导产业,拓展产业链,发展水果包装、运输、仓储等相关服务。例如,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投资恒温水果冷冻仓库,建立水果袋工厂、纸箱厂等水果加工配套工厂,以增加集体收入。
3.4.6 发展乡村旅游型经济
依托自然风光、农耕文化、特色美味,发展旅游项目、民宿经济,发展乡村旅游经济。
3.5 利益联结,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红利
“大河涨水小河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内生动力,才能让贫困群众“短期能脱贫,长期能致富”。为了使全体村民都能从集体经济的发展中受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集体收入的“433”分配机制。40%作为产业发展基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30%用于农村公益事业,积极改善水、电、路、学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30%作为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投资发展潜力产业,从实现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就必须根据现阶段农村集体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制定强有力的执行方案,从而实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瑞强,张翔,刘磊.隰县:构建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N].临汾日报,2018-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