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海林
摘 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基层干部面临更加更加艰巨的工作任务,一些基层干部在干事创业的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担当意识缺失的问题,要结合时代特点,多管齐下切实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以期在新时代更好地担当作为。
关键词:担当;作为;积极性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中明确要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努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不断锐意进取、担当作为。”由此可见,担当和作为无疑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必不可少的干事品格和精神特质。基层干部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各地基层政权的执政能力决定着中国社会治理的水平和质量,其中基层干部的工作主动性是整个体制战斗力的源泉。因此,新时代呼唤基层干部有担当,有作为。
一、一些基层干部缺乏担当精神的表现
当前,不少基层干部感受到强烈的“为官不易”的同时,不敢为,不担当现象却在日益凸显,从本质上看缺乏担当意识就是部分干部的“懒政”“庸政”“怠政”误政”行为,是干部对履行岗位职责的主体性缺位。当前时期,不担当,不作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佛系”干部,不想担当
这类基层干部的心态可以用“佛系”来形容,所谓“佛系”,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人们借用这个语言符号,表达一种“有也行,没有也行,看淡一切,不求输赢”的心态,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由于年龄资历等原因长期得不到提拔重用,加之基层待遇改善有限,导致心理落差,产生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应付心理,甚至在原则问题上也保持“佛系心态”,以往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在是”门好进,脸好看,就是事不办“,甚至将“微笑能解决很多问题,沉默能避免许多问题”这一“金句”奉为圭臬,认为这是官运亨通、扶摇直上的“秘诀”那么这些微笑的”佛系“干部”必将导致不正之风滋长蔓延,干部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大打折扣。
2.“推手”干部,不愿担当
2018年19日人民日报刊文《“推手”干部当不得》痛批凡事“推”字当头,把决策推给上级,将责任推给下级,还美其名曰“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推手”干部,引发热议。在基层调研时,会看到一些这样的基层领导干部“只挂帅不出征”“只吹号不冲锋”,只在讲话中强调“高度重视”,鲜见工作中率先垂范,热衷于让下级签订“责任状”,把“层层压实”变成“层层推责”。“有任务,布置一下;有会议,传达一下;有事情,上报一下;有问题,推脱一下”,一番看似“井井有条”的工作“套路”之下,却散发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不良习气,助长着人浮于事、推诿扯皮的不正之风。
3.“陀螺干部”,不能担当
这类基层干部主要特点就是,领导不安排,就坐地不动,工作没有动力,没有创新。面对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既不能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又不愿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当下个别地区、个别基层领导干部在一些任务重、阻力大、困难多的重点、难点项目开展过程中畏首畏尾、优柔寡断,难有作为、难有建树,一切唯领导、唯文件、唯指示行事、办事,没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究其原因是其政策法规研究的不多,业务不精通,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对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不自信,缺乏干事创业能力的具体表现。他们习惯于高高在上,脱离实际,夸夸其谈,说得多干得少;习惯于谋划在文件上、布置在会议上、落实在口头上、效果在媒体上、经验在通报上;一旦出现问题和失误,明哲保身,不能担当起应有的责任。
4.“揣手”干部,不敢担当
一些基层干部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奉行“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面对可推可不推的工作,往往是抱着等一等、缓一缓的心态;面对改革发展任务,不敢啃“硬骨头”,缺乏敢闯敢试的勇气,没有先例的事不敢干,缺少大刀阔斧、奋力开拓精神;怕矛盾上身,不敢主动应对。如在违章建筑拆除、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涉及群众利益的工作中,担心群众有意见、闹群訪,存在畏难情绪,不敢下决心推,工作中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缩手缩脚.甚至把工作精力用在“揣摩”各种规定和条例上,“揣起手”来,绝不越“雷池”一步。导致一些工作停滞不前、推进速度缓慢。
二、基层干部缺乏担当意识的深层根源
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敢于担当,靠的是信念,讲的是原则,比的是付出,拼的是智慧。为何一些基层领导干部缺乏担当?究其原因既有理想信念和服务意识缺失的内在原因,也有体制机制缺陷的外在因素。
1.部分基层干部政治素质不高,群众观缺失
理想信念是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在动力,然而,一些基层干部在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不起权力与金钱的诱惑,理想信念动摇,律己意识,服务意识不强。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权力观发生异变,个别党员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着的思想上求“稳”、观念上求“守”、心理上求“躲”等慵懒现象,在工作中往往缺乏动力,应付了事,作风涣散。
2.一些基层领导干部消极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
面对当前深入反腐与执纪问责高压态势,不敢坚持原则勇挑重担,在中央“八项规定”到基层,持之以恒反“四风”的高压态势下,认为权力逐渐被关进笼子。认为现在什么都不能做,进而失去了干事的“动力”,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因为躲避矛盾和问题远比解决破解难题面临的风险要小得多,由此一来“不担当,不作为”也就成为理所应当的后果。
3.当前基层工作较难开展,责大权小问题突出
一些基层领导干部担当意识缺失除了上述主观因素外,还存在着“想为却难为,不能为”的客观因素,有基层同志反映:一个是“忙”,基层事务极其繁杂,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矛盾化解或者是生态保护,哪一项事务都必须实打实,来不得半点虚功,“忙”是基层干部的常态;另一个是“累”,除了忙碌的工作,精神还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不能有任何闪失。因为很多事情都是“一票否决”,有些事情即使没有出现在“一票否决”清单里,同样也不敢有丝毫“怠慢”,一旦出了问题就会被问责。一些基层干部的大量时间被耗费在接受监督检查、做工作汇报和整理各种工作记录和工作台帐方面,工作很忙却没有成就感。长此以往,工作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也就造成了“懒政”也就是担当意识缺失的现象。
三、进一步增强基层干部担当意识的对策建议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过去主要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现在要重点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解决“好不好”的问题需要广大基层干部真抓实干,高质量、高水平地干事创业。采取多种举措,切实推进基层干部担当作为。
1.补足思想之“钙”,增强主动担当的内在动力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一些基层干部不愿担当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根子在理想信念。必须坚持从“总开关”入手,坚定“敢作敢为、事业有为”的价值取向。强化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通过补足精神之“钙”,培育“为官有为”信念,坚持把“清廉为官、事业有为”作为自觉追求和价值取向,提升执政为民的“精气神”,增强担当为民之责。增强党员干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信念,恪守甘当公仆的为民情怀,切不可被迷雾遮蔽了双眼,迷失了人生航向。丰富和创新思想教育的多种方式,从源头上增强干部党性觉悟,强化干部身份意识和主动担当精神。对于基层干部自身而言,精神之“钙”要常补常新,基层工作固然艰苦繁重,但依然要时刻提醒自己牢记理想信念,将其作为终身必修课,从而激发愿意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
2.健全考核机制,营造乐于担当的鲜明导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2018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刊发《对基层干部既要严管也要厚爱》文章。现在有些基层干部“五加二““白加黑”已经成为常态,陪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身体也严重透支。文章指出,当前,我们在严管的同时还需更多地关爱基层干部,多了解他们的苦辣酸甜,对他们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要充分发挥好考核工作促进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杠杆作用。要让“为官不为”者在考核中“现原形”,要注重由上级考变为下级评,由年终考变为平时评,增加群众评价比重。同时,要坚持“有为才有位,有位就要有为,为官就要为民”的用人导向,对勇于担难担责的干部,重点培养、优先选用,鼓励创业,宽容失误,消除“恐惧症”,吃好“定心丸”,强化“为官敢为”的保障。
3.加强学习培训,提升能够担当的履责本领
今天,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着实现“两个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特别是在推进乡村振兴中,需要广大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担当。因此需加强干部经常性在职培训,引导广大基层干部常怀“本领恐慌”的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学习状态,不断为自己“充电”提升思维水平;要运用本职岗位,任务实践平台,在实践中学,提高应对风险,科学担当的能力,善于运用创新思维思考问题,做到观察形式有新视角,推进工作有新思路,破解问题有新招
4.完善政策规定,创造勇于担当的条件环境
有调查显示,有80%乡镇街道干部直接遇到过因政策規定等原因而造成的“想为却难为,不能为”的事情,这些现状很大程度都是由于“规不配套不易为”或是由于政策约束细则比较缺乏,非常典型地存在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情况,基层单位感受到的却只有任务和考核。因此在缺钱又缺人的窘境下,基层干部就只能通过不断地加班和填表来满足上级的各种检查。因此应及时反映,修订,调整细化与完善相关政策和规定,在一段时间段内,及时,全面,客观地评估改革和政策的推进效果,及时研究解决推进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各项政策规定更接地气,为基层干部营造乐于担当的有利条件和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做新时代合格共产党员[M].红旗出版社,2018.4
[3]刘宁宁、郝桂荣.新常态下如何科学构建容错机制.人民论坛,2016(11)
[4]崔伟华.切实把基层领导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学习时报,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