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
在“双卡双待”“横行”中国的十几年里,国人早就习惯了一张卡绑定最低消费套餐用以保留手机号码,另一张卡则选择优惠力度颇大的运营商套餐用以日常通信消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持有2张卡的用户达两亿多人,可以说,“双卡双待”是消费者在对比考量三大运营商后“优势互补”的无奈之举。
但其实早在201 0年,天津和海南就开始试点“携号转网”业务。2014年,江西、湖北、云南三省作为第二批开始试点。但由于手续繁琐复杂,早期的携号转网试点均未收获太多正面反响。因此,多年来无法携号转网始终是“双卡双待”用户挥之不去的“心头病”。
直至2018年12月1日,携号转网试点城市推出了新受理流程,相比之前的流程,新流程中用户可先短信查询资质,办理完携转业务后1个小时内即可携号转到新的运营商,缩短了转网生效时间,同时为“携号转网”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做足了准备。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累計携号转网用户167万人次,其中2018年新增63万人次,同比增长62%。
3月5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后,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年底之前实现所有手机用户自由携号转网。你对一家公司不满意了,带着你的号选择另外一家为你提供服务。”这意味着,长达十几年的“双卡双待”退出历史舞台的那一天快要到了。
“手机号码”——互联网时代的通行ID
随着互联网时代各种网站APP的百花齐放,实名制认证成为用户在互联网注册时的必要条件。在被认可的几种实名制认证模式当中,“移动号码+短信验证码”的认证方式既便利又安全,因此众多互联网企业都引导客户将移动电话号码作为用户ID进行注册登录。
这种司空见惯的注册模式使得手机号码成为互联网时代的通行证。然而客户并不清楚,这种把手机号码作为ID的注册方式,可能给自己将来的离网、转网带来麻烦。如果放弃这个号码,还能否找回当时注册的ID?如果这个号码被重用,下一个用户使用这个号码,更可能以原来主人的身份登录到这些网站上。
据了解,虽然用户通过运营商的号码进行了实名制认证,但注册登录是网站或者APP上的操作,运营商一侧并不做留存。即电信运营商难以知晓这个用户是在何时何地用手机号码注册过哪些业务,因此在销号时也无法提醒用户取消注册关联信息。而网站不知道用户是否销户,亦不能解除此前与用户的绑定。
由此可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号码的存在就像一个准入通行ID,只有“随身携带”才能“畅通无阻”。可以说,想要享受不同运营商的服务, “携号转网”是使客户不受手机ID变更影响最为便捷的方式之一。
“双卡双待”——通信市场非充分竞争下的必然产物
然而,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中国厂商都是用“双卡双待”来解决以上问题的。2004年,酷派推出了全国首款采用双卡的GSM手机,并于2005年正式推出了支持双卡双待的手机。
双卡双待手机一经而世,便广受欢迎。于是许多国产手机厂商纷纷跟进,将其作为产品卖点大力宣传。不仅国产手机,销量巨大的进口手机品牌,如三星,也早早地推出了双卡双待功能,以贴合中国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为讨好庞大的中国市场,一直未推出双卡双待的苹果公司,也在去年推出了iPhoneXR与iPhone XS Max两款首次支持双卡功能的手机。
如今,多数人都是靠着最低基础套餐维持着老号码,再换运营商办一张新卡进行主体消费。而国人如此热衷“双卡双待”的原因,则来自于我国通信市场三大运营商在资费和服务上的差异。
三大运营商在资费与服务标准上各不相同。据宽带联盟数据统计,2018年第二季度,宽带网络服务最快的运营商是中国联通,其次是中国电信。而4G网络排名情况与宽带业务一致,中国联通4G网速21.59Mbit/s,中国电信20.74Mbit/s,中国移动19.87Mbit/s。每个运营商基站架设的地点不同,可能会造成一方有信号,另一方没信号的问题。于是一些用户使用两张SIM卡,即使一张卡没了信号,而另一张还有可能继续使用。
众所周知,目前三大运营商中,移动用户最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月底,移动用户数为9 27亿户,电信用户数3.07亿户,联通为3.18亿户。在用户心目当中,移动也比其他两家运营商通话信号与4G网速更好。但也是由于移动用户群体庞大,很多时候会稀释信号基站的网络服务,因此其网络速度在绝大多数地区都达不到20Mbit/s的平均值。加上移动较高的资费套餐,于是“高资费、低网速”是许多用户诟病移动的原因,也是多数用户想要“携号转网”的主要因素。
此次推向全国的“携号转网”,正是为进一步促进电信市场公平、有效竞争的产物。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9年中小企业宽带平均资费再降低15%,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以上,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规范套餐设置,使降费实实在在,消费者明明白白。
“携号转网 提速降费”——通信市场选择权向用户手中转移
简单来讲, “携号转网”是在不更改电话号码的前提下,从一家电信运营商网络转入另外一家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而在电信通讯市场非充分竞争的情况下, “携号转网”几乎称得上是用户的“奢求”。有用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手机号使用了多年,也和众多银行,网络应用账号进行了绑定,换号无疑会很麻烦。携号转网是最好不过了。”更有用户称, “移动的流最太贵了,一直想换联通或者电信,但换号码对我来说是一件大事。”
即便困难重重,也难以浇灭广大手机用户“携号转网”的热情。一直以来,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中,移动在信号覆盖范围和信号稳定性方而都处于优势地位,这也成为多年来移动能够拥有比其它两家更多用户的主要原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进者也在努力追赶,移动原先积攒的优势正在逐渐散失,在一些大城市,三大运营商的差别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之下,用户自然会选择性价比更优的运营商套餐。
用户想换个实惠的、适合自己的套餐, “携号转网”即可脱离运营商的限制。电信行业专家付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携号转网全国实施后,将推动运营商不合理资费的调整。通过携号转网,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权,有利于推动运营商降低在用套餐的资费,提升已有用户的服务体验。”
由此可见, “携号转网”不仅仅意味着用户选择权的不断增加,对于三大运营商而言,也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三大运营商在通信市场的寡头垄断地位多年来难以撼动,而“携号转网”恰好给了通信市场运营商间充分竞争的机会。
在用户“携号转网”的“威胁”之下,一方面,运营商会为避免用户流失提升自身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运营商也会为争取欲“携号转网”的其他用户,提升自身竞争力,推出更具性价比的资费套餐。有了携号转网的压力,运营商必然会更积极地推出优惠套餐,进而主动优化老旧套餐,这样的竞争更有利于促进提速降费。
如此一来,“携号转网”相当于将通信市场的选择权交给了用户,谁的服务好就选择谁,既有利于改善消费体验,也有利于倒逼企业升级转型,提升服务质量。
结 语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通信市场消费者需求的核心将不断由资费价格比拼转变为通信服务质量的比拼,也将对通信服务实时性和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携号转网”背后反映的是消费者想要自由选择运营商的需求,在“携号转网”走向全国的过程中,运营商将打破此前为防止用户流失而设置的“隐形门槛” 而此前“携号转网”进程缓慢,不仅有技术上的客观原因,也有运营商的主观原因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报告曾指出,运营商为避免用户流失,会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设置门槛,影响用户的转网意愿
如今,将“携号转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详细指出, “今年中小企业宽带平均资费再降低15%,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以上,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规范套餐设置,使降费实实在在,消费者明明白白 ”体现的是惠民利民、回应民众期待的决心,三大运营商也积极表态, “将不折不扣完成任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携号转网”是电信行业重新树立行业准则,实现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行为过程,以此促进运营商积极做好系统改造、服务提升、过程优化等环节,以良好的服务赢得消费者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