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
我国已经连续多年是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成为了世界旅游市场的重要部分。我国西部地区12省市,是公认的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富集区域,自然、人文、民俗等旅游资源优势十分突出。近年来,西部旅游发展迅速,我国东中西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差距逐步缩小,但是,限于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行政效率、生态屏障和国家安全等多重因素,与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地区旅游业依然存在产业规模不大、投入产出效益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对外开放相对滞后、产业竞争力不强等诸多问题。
在中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西部地区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从原来对外开放的内陆腹地转变成了新时代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战略前沿。在新的发展机遇下,西部旅游业如何发挥自身旅游资源优势,在推动国家旅游国际合作、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推动区域发展带动人民致富中更好发挥支撑作用?如何制定对外开放的领域、重点、时序,更有利于提升其国际竞争力?重庆、西安、成都等国家中心城市,在西部旅游对外开放中如何协调联动发展,发挥好国际枢纽功能和旅游集散中心作用?这些问题亟待各界关注和研究。
第一,当前西部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显示,“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无论是在累计潜在出游力还是在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方面均呈现出明显的收敛趋势,区域均衡化格局逐渐显现。”西部地区旅游近十年发展成绩显著,但是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西部旅游国际竞争力总体仍然滞后;与其所占的国土面积、拥有的世界级旅游资源数量和品位、近全国四分之一的人口规模相比,出境入境旅游规模依然偏小。其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入境出境旅游综合竞争力较弱。从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看,通过对31个省市旅游投入和产出指数计算,分析得到我国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强弱自西向东呈阶梯式态势,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的目的地竞争力位居前列。从近30年我国各省国际旅游收入情况来看,京、沪、粤、闽、苏、浙始终处于高收入阵营,全部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低收入阵营则以西部省份为主。从出境旅游客源产出规模看,东部已经接近或处于出境旅游爆发的阈值阶段,而中部与西部的窖源产出能力梯次下降。
二是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欧美、日韩等国家是世界旅游的主要客源地,也是我国入境旅游的主要客源国。发达国家的旅游需求,已经从观光转变为休闲度假为主,而我国西部地区很多目的地,还是主要以观光旅游、门票经济为主,使得外地游客在西部地区停留时间短、游客人均旅游消费较低。此外,除了西部少数超大城市外,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和接待服务多数还处于较低阶段,对当地的消费带动力也不高。
三是旅游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滞后。一般而言,吸引力强,重游度高、评价较好的旅游目的地通常有两个特点。一方而景点自然人文特征鲜明,另一方而旅游服务设施标准化程度高、友好性强。或许两部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和东部地区城市差距不大,但是乡村地区的差别就十分显著。西部广大乡村景点景区,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设施,不少还停留在满足当地居民日常惯常的生产生活标准,卫生、便利、舒适等总体比较落后,经营者和服务人员,也缺乏专业培训,接待服务水平与国际化标准差距较大。
四是对外宣介体系化、持续化小足,近年来,随着“抖音”为代表自媒体推动,重庆李子坝轻轨站、洪崖洞,西安“摔碗酒”、成都大熊猫基地等地成为了外地游客的打卡“网红景点”,带动了一批西部城市的旅游发展。但是,从吸引国外旅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角度看,当前的对外宣介还存在“顾客为中心”意识不够、能力体系化不够、宣传推介持续化不够等问题。多数宣传还是以产品为中心的推销方式,走的是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的4P营销路数,更多是“卖东两”而非为顾客服务。导致境外旅客对两部景点景区知晓度不够、兴趣点不高,尚未完全打破入境游客对我国地理兴趣点( POI)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态势。
第二,制约西部旅游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严格的入境管理制度、景区门票价格高昂、枢纽综合功能不完善等是我国入境旅游发展而临的普遍问题。就西部而言,欠发达阶段的基本现状是制约旅游竟争力提升的总因素,其中基础设施薄弱、生态屏障功能约束、行政效率较低、国家安全的考虑则是当前制约两部地区旅游国际竞争力的突出原因。
一是基础设施依然薄弱。集中表现为县乡区域及不少景区景点依然缺少快速的进入公路,未形成网状,而且道路建设标准低,标识标志不清、维护不到位等现象比较普遍。一些乡村地区网络建设尚不完善,信号不稳时有发生。农村垃圾回收、厕所等公共清洁卫生设施还不同程度存在分布不合理、建设标准低、维护不到位等现象,影响着旅游体验。
二是国家生态屏障功能制约。按照我国国土主体功能区规划,绝大部分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范围较广。“限制开发区域的主体功能是保护生态环境,在生态和资源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也可以发展特色产业,适度开发矿产资源。”这为西部地区旅游发展提出了较高的技术、人才和资金要求,具有较高的开发建设难度。
三是应对极端主义的国家安全要求限制。我国西部地区有与多个国家接壤,拥有漫长的边境线,出入境口岸众多,面临比较复杂的安全管理环境。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安全一直受到极端宗教势力、恐怖主义的威胁,导致国家不得不对西部特定区域采用严格的出入境管理政策,这在客观上制约了入境出境旅游和边境旅游的发展。
四是地方行政运行效率不高。各省市区旅游发展各自为政现象依然存在,重复建设、同质化发展、低价恶性竞争时常发生。景区景点政府主导的开发模式依然盛行,依赖行政部门领导喜好,导致旅游市场化程度低,产业投入产出效益不高,国家开放政策实施效果不佳等。
第三,全面对外开放格局下西部旅游的发展机遇与对策
“一带一路”倡议为两部旅游发展开拓了新的国际空问,将西部旅游推向了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我国社会主耍矛盾的改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西部地区旅游业增添了新的发展动力。基于西部12省市的现状和国内外环境,建议:
构建西部地区旅游联动发展机制,推进旅游资源管理、行业管理、规划管理创新和统一。可以围绕西部国际旅游度假区、文明旅游、智慧旅游、旅游交通等专题,建立和完善专项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西部大旅游发展工作的统揽、领导和协调。推动宣传营销的共享、旅游资源的共享、游客的共享、交通的互通互利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推进旅游产品创新和整合,打造国际性旅游精品线路。两部地区拥有多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山脉、盆地、峡谷、遗迹。西部要着力建设世界级旅游精品線路,统一标准对旅游设施升级换代,重视跨省区市的旅游线路衔接,形成省际大型旅游产品;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营造良好公平的市场环境。重视对旅游统一市场的建立,打破地域垄断和行业垄断,着力培育旅游客源市场、旅游产业供给市场、旅游要素市场。
推进旅游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西部旅游业对外开放政策体系。基于新的国家安全评估,进一步开放西部国家中心城市、省会等城市的免签政策,简化旅游签证手续;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合作,推进边境旅游升级发展。